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上最大的墓地.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26865745
  • 上传时间:2024-0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界上最大的墓地世界上最大的墓地既不是中国的秦始皇陵, 也不是埃及的胡夫金 字塔,而是在如今寸土寸金的日本大阪的仁德天皇墓地 整理了一些 资料,跟一起来看看吧世界上最大的墓地;;仁德天皇墓地仁德天皇墓地的简介:所谓的仁德天墓地通常称其为“大仙古坟”,其正式名称为百舌 鸟耳原中陵,位于今天日本 堺市大仙町,这座前圆后方的古坟异常 地巨大,它前方朝南,全长约486m,后圆部直径约249m,高度约 35m,前方部分宽度约305m,高度约33m,由3层建成是日本 最大的古坟墓主实际身份不得而知,日本传统上将之比附为仁德天 皇据估算要建造如此巨大的前方后圆坟,仅运土就需要载重量五吨 的卡车五十六万二千三百辆 以一天动员两千人, 一个月二十五天计 算,一年就是六十万人工,至少需要十五年零八个月才能建成经计算,结果是三者体积分别为一百四十万立方米、二百六十万 立方米和三百万立方米,(其中仁德天皇陵只计算了陵墓的本体而未 将周濠中水的体积计算进去),由此可以想象这举世罕见的三大陵墓 是何等壮观仁德天皇墓地的背景简介:#仁德天皇别名大鹪鹩尊,大雀命,生卒年不详,是应神大王的王 子大约在公元4世纪后期至5世纪前期在位,这期间正是 大和 朝廷统一国家的鼎盛时期。

      大和国家兴起于 3世纪中叶以后的大和(今 奈良县)3世纪时,日本岛已有许多小国,但是都各自为政, 其中较大的是 邪马台国邪马台衰落后,后崛起的大和国逐渐扩大 领土,5世纪时,基本上统一了日本列岛(也有一说邪马台即是 大和 国,因为日语中“大和”的发音便为 YAMATO,邪马台是当时中国 人音译过来的)大和国是各地臣氏族贵族的联合政权,首领称大王 (后之天皇),是世袭君主,但还没有绝对权力,实际上是氏族贵族的 共主大和时期创造的文明成为日本文化的源头, 所以日本人骄傲地 称自己为“大和民族”,就如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华夏民 族” 一样大和政权时期,日本的天皇贵族以及豪门大户,普遍以为 自己建造高大的坟墓为荣,这种叫做“古坟”的巨大的坟墓先是在畿 内出现,很快盛行全国,因而历史上把这个时期(公元3世纪后半叶〜 7世纪)称为“古坟时代”,这是日本继绳文式文化、弥生式文化之 后的又一个文化阶段根据古坟形制的发展演变,一般又可分为前、 中、后三期有趣的是,它恰好同日本国家开始统一、大和朝廷昌盛, 最后走向衰亡这一过程相一致仁德天皇墓地的古坟特点:古坟是堆土成丘,在坟丘中埋石室,放置棺木以安葬死者。

      坟内 埋有大量的金银器、铜器、玉器等珍贵的随葬品,坟丘上部及周围排 列着许多 埴轮①根据古坟堆土的形式,有圆坟,方坟,前方后圆坟,上圆下方坟等等的区别,其中以前方后圆坟的规模最为雄伟,形 状也十分优美,再加上它是国外没有而日本独具的形式, 所以可以把 它称为日本高冢式古坟的代表前方后圆坟的鼎盛阶段出现在古坟发 展的中期这一时期,高冢林立,形象地反映着当时大和政权的兴盛 和大王的权威仁德天皇陵便是这一潮流的代表并高踞峰巅仁德天 皇陵位于大阪府市大仙町相传建于五世纪初直径长 475米,前方部宽300米,高27米;后圆部长245米、高35米整座陵墓面 积达48万平方米陵墓周围环绕着圆筒形、牵牛花形以及家屋、犬 马、女子、水鸟等形状堺的 埴轮和葺石坟外有三重濠沟,周围有 十多座陪葬墓1872年坟丘的方形部分崩坏,露出了横穴式石室, 内有石棺,棺外有鎏金铜甲胄、刀、玻璃器等;此外,还出土了铜镜, 环形大刀、马铎等器物仁德天皇墓地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种类之所以如此广泛,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为了 不让死后的生活有什么不便之处,要尽量把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多多 益善地装入棺内至于坟墓外部设置的家屋、犬马、女子等土俑究竟 代表什么意思,并不明确。

      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古坟在当时也是祭祀 的场所,人们在这里举行仪式以拜谒祖灵,所以房屋、器具等土俑是 作为常设的装饰性的东西放在那里的,而人形土俑则是用来表示参拜 者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坟前摆放这些模拟房屋、器物和动物、人物形 象的 埴轮,其目的是炫耀死者生前的权威和享乐,并且力图把这一 切全部从人世带到阴间无论怎样,就艺术而言,这些埴轮在造型方 面都达到了埴轮陶塑艺术的高峰,人物表情和动物姿态纯真、古朴、 生动,显示着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格,至今仍能引起人们亲切和喜爱的 心情可以说,土俑是日本人生活和心灵的表现,有着超越时代的强 大生命力仁德天皇墓地皇陵特点:仁德天皇陵以大著称,不过它的大与前期古坟的大是不可同日而 语的前期的古坟比较取巧,它是利用 丘陵自然隆起的圆形部分作为坟顶,又利用倾斜而又较狭的部分,把它削平、整形,使其略呈方 形,作为坟首;再在坟顶上筑一竖穴,以便纳棺于其中这就是前期 古坟的代表形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坟外貌虽似高大,但是名 不符实,因为它是借丘陵之高大以为高大的,因此是虚假的夸张的高 大而仁德陵则比较实在,由丘陵转到了平地,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大 坟,因为它是全部用人工筑成的。

      这就好比一个穿高跟鞋的矮个子和 一个穿平底鞋的高个子,前者显出的高挑自然不如后者的让人心悦诚 服不过,若从节省人力物力的角度来讲,前期的名不符实的大坟却 要比仁德陵这种名副其实的大坟少失一些人心,尽管它们同是大王和 贵族残酷剥削、役使人民的见证为了营建出仁德陵的高大,不知有 多少无名的人被迫付出了难以计量的劳动 曾有土木专家推算过,得 出了下面这些惊人的数字:大坟所用的总土方约 1405866立方米这些土方如以一人之力,从平均 200米外的地点搬运而来,当共需 1406000工次,以千人之力搬运而来,当共需 4年;以载重5吨的 大车搬运而来,当共需 562347车次然而这些还只是就坟本身的 筑造工程而言,如果再加上那三重大壕和那塑烧过放在坟边、坟顶上 的2万多件 埴轮所需的人力,则其天文数字当更加惊人了,此坟确 是大王权威,也是大王淫威的反映和产物最后还要补充的是,仁德 陵的主人仁德天皇仁德天皇墓地的历史记载:据考证就是《宋书;倭国传》中向东晋安帝“万里修贡”(安帝义 熙九年,413年)的“倭王赞”可见中日交通由来以久而中国大陆 长期战乱时(南北朝对立时期)流入日本的中国人也不在少数,此外还 有大量为逃避战争灾难而移居日本的朝鲜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在 高大的仁德陵中洒下过苦辛的血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