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城规划.docx
3页堪培拉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南北长80 公里,宽 30 公里,总面积2400 平方公里,50% 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东北距悉尼约 300 公里,西南距墨尔本 600 公里,人口 30 多万堪培拉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或偶然地由于风景优美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堪 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而建设的,宽敞的街道,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建筑,以及 自然环境的优势都是相当明显不愧为世界“花园城市”堪培拉原来是一片荒地1912 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 计比赛,一年之后,国会从送来的 137 个版本中,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 岁的芝 加哥人沃尔特•伯里•格里芬设计的“花园城市”方案,并荣获一等奖后经14年的建设, 于 1927 年迁都于此堪培拉是当地土著语,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由于堪培拉群山环绕,格里芬独具匠心地提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市方案,真正 做到了把适宜于国家首都的尊严和花园城市生活的魅力调和在一起整个堪培拉市以国会山 为中心,从国会山出发,建造六条放射型的城市街道,每一条街道指向组成澳大利亚的六个 州区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
在市中心区域开凿一个人工湖, 将城市一分为二,用联邦桥和国王桥两座大桥将全城连成一体这一设计的方案特点就是把 堪培拉自然风貌与人工建筑群体最大限度地协调、和谐统一起来,使堪培拉成为一个田园式 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现代化都市花园城市”方案赢得了澳大利亚举国一致的赞许, 并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城市规划设计,直到现在, 堪培拉不论怎么扩建,都是按最初这个方案进行的格里芬精心设计的人工湖直到1963年才最终建成,整整搞了60年,而新国会大厦直到 1988 年才建成澳洲人为纪念格里芬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人工湖格里芬利用 堪培拉的地形,把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融为一体,在设计城市时对山水与视线的把握与中国 传统园林的布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古典园林里,皇家园林讲究中轴对称与主体升高, 私家园林则通常是以水池为中心环绕布置建筑,同时注意借景与对景格里芬以首都山、黑 山、城市山、安斯利山为最高点来布局整个城市且互为借景其中最华美壮观的一条轴线首 都山与安斯利山之间,顺序排列了新议会大厦、旧议会大厦、金斯公园、战争纪念馆等标志 性建筑,气势恢弘格里芬湖以湖为界,南边是政府的机关区,北边为商贸市场区,东边系 科教文卫区,西边乃居民住宅区,这种布局既协调合理,又方便舒适,做到了形式美与功能 全的有机统一。
这个湖虽然是人工湖,湖岸周长35公里,面积704 公顷但形态自然,看 上去好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使山与城市生动起来,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为堪培拉优美的环境奠定了基础城市有水则灵,这也是当初格里芬设计的意图,一些重要 的公共建筑均绕湖而建,其中包括国立图书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最高法院、首都展览 馆、国立大学、澳洲科学院等,它们像珍珠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有致有序地点缀在以“联邦 大道”和“国王大道”为两腰,“宪法大道”为底边的大三角市区内 在格里芬湖岸建有库 克船长纪念喷泉,它从湖底喷出的水柱有140 米之高,站在堪培拉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喷 出的水柱堪培拉的建设者一直按照格里芬规划方案,根据城市人口、年龄的发展变化统计出每年 达到婚育年龄人数、儿童入托数、需要进养老院人数,从而确定要盖多少住宅、托儿所和养 老院,真正做到了规划有序实施堪培拉的城市规划按照格里芬的设计一步到位通向国会的联邦大道建于1913 年,当 时就设计了双向3 车道,中间留有20 米宽的绿化带街区内也有许多的道路纵横交错,最 窄的小巷也为双车道,车辆可以开到每家门口堪培拉当时的城市人口还不到3 万,如今也 不过 30来万。
今后即使达到100万人,也不必破坏现有的道路,只需缩小中间的绿化带即 可,体现了规划百年不落后堪培拉特别重视大面积造林,建市80 多年来,人工种植并成活的树木达1200多万株 堪培拉人对树木情有独钟,每人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用在种树养花上,不少人达到专业水准,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娱乐,并非额外负担这里的居民住宅几乎都是前有庭院后有园地的别 墅式独立平房或二层小楼政府规定任何房屋不得有围墙,新住宅由政府赠送本地树苗,就 是各国驻澳的使馆也要按章办事,违者重罚于是家家户户在门前种植各类花灌木作为象征 性的围篱,每座住宅便都成了一个小小的花园,无数的小小花园和市区内星罗棋布的大中公 园,汇成了一个全市大花园公园内、街道上林木浓荫蔽日,袋鼠、鸸鹋等奇禽异兽旁若无 人地嬉戏,汇成了一座既有现代城市功能又有古朴田园风光的“花园之都”市内还兴建一 个近 4000亩的大型植物园,连同建市时有意留下来的大片天然森林,绿化地带占全市总面 积的近60%,人均占有绿地70 多平方米站在安斯利山俯视全城,满眼皆绿,建筑掩映在 森林与湖泊之中,丝毫没有人们习惯中首都的形象,更像一座森林公园在堪培拉建城80 年后的今天,我们越发感到格里芬设计方案的可贵,因为当今世界城 市环境污染严重,而堪培拉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在当时就能预见到这个问题,并在设计方案上 进行大胆的创新。
而更值得钦佩的是澳大利亚的法治:从城市规划的征集制订到城市建设的 具体实施,其间经历了近一百个年头,政党的更迭,人事的变迁,特别是战争的侵扰,都没 有影响规划的严肃执行如果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治保证,堪培拉,这个花园城市由规划成 为现实是完全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