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驳领结构设计.doc
6页驳领结构设计【摘 要】本文阐述了一种驳领结构设计的新方法建立驳领的根本结构和驳领根底纸样,并以根本结构为根底,通过对根底纸样的操作变化,设计驳领变化款式的造型结构关键词】驳领 根本结构 根底纸样 应用设计DESIBNING NOTCHED COLLAR CONSTRUCTION【Abstract】The article is the represent of a method designing notched collar construction. Founding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notched collar and the foundation pattern. And basing the construction, designing different notched collars by manipulating the foundation pattern.【key words】Notched collar Basic construction and pattern Design驳领又称西服领,领子与门襟驳头局部翻折,属开门领。
这类领子在服装中应用十分广泛,领子变化款式也丰富多彩领子主要以领角与驳头的造型分类,通常有方〔平〕驳领〔普通西服领〕、枪驳领、蟹钳领、连驳领及其它造型等在结构上以有无串口线划分,可分为有串口驳领和无串口驳领〔又称连驳领〕二大类驳领的结构构成方法主要是平面比例法,具体在制图上可谓五化八门,各有千秋,有的计算简单,有的复杂烦琐,有的甚至运用了高等数学但在领底线曲弧度和外缘轮廓线长度的款式变化方面都未能给出既简便又正确的计算或确定方法,大都渗杂了太多的经验性某一种方法针对某一种款式是可行的,款式变化了随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初学者无所适从由于领底线曲弧度及领子外缘轮廓线与领子实际翻折效果不相适合,造成外翻领向上涌,不能翻折到设计要求的高度,外缘止口过紧,驳口处呈现紧拉纹;或者,领底线曲弧度过大,领座呈外掀趋势,外缘轮廓线过长,出现领子外缘止口与衣身离空不平服众所周知,领子是服装的重要部件,往往是设计的主力点,特别是驳领服装,给人的第一视觉便是驳头、领子,是灵魂所在一件优秀的驳领服装,其驳头造型应当是线条流畅,平服挺括,给人以雅致的造型美和精湛的工艺美享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如何实现这种效果呢?本文所介绍的设计方法,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领底线曲弧度和领子外缘轮廓线适合驳领款式造型变化的问题,且制图方法简单、造型直观、可操作性强。
一、 驳领根本结构及根底纸样驳领的根本造型,即常见的西服领款式,如图一所示领角与驳头角多为方形,但也可以是锐角、圆形或其它的造型;翻折点的位置上下、串口线的斜度等都可随意设计,这些都表现为领子的造型变化万变不离其宗,驳领还是有其根本的造型结构具体结构构成如下:图二〔1〕所示² 在样板纸上先画一条直线为前中线,作其垂线为上平线;² 以前中线向外加叠门量2~3厘米,作平行线为止口线;² 翻折点确实定:以第一档扭扣位平齐,作横线交于止口线,即为门襟翻折点;² 横开领可按[1/10胸围]计算参考,在上平线上从前中线向外测量,即为颈侧点;² 颈侧翻折点确实定:从颈侧点向内2厘米它应随领子的后领座上下而变化,原那么上以后领座高减0.5~1厘米,一般西服领的领座为2.5~3厘米之间,外翻局部高为3.5~4.5厘米,其相差在1~1.5厘米之间;用双点划线连接上下翻折点,即为翻折线;² 绘画驳头造型线:沿翻折线折转样板纸;画串口斜线,高度位置及斜度视具体设计而定;作翻折线的垂线,长8厘米〔驳头宽〕,并与串口线相交,交点为驳头折角,造型线以弧线连顺;² 绘画领角造型线:在串口线上确定驳口宽3~4厘米,再从此点作领角斜线,构成驳口,驳口角度视领子的领角造型而定,领角长与驳口宽相等,在肩斜线上领子外缘止口离颈侧点约2~2.5厘米,造型以弧线连顺; 图二〔2〕所示。
² 展平纸样,描绘驳头造型线,串口线延长过翻折线,与过颈侧点的翻折线平行线相交于B点,描绘轮廓线;以翻折线为对称轴,作B点的对称点A;² 过A点向上作翻折线的平行线,再在此平行线上,从上平线向上取定量10厘米,过点作垂线,长3~4厘米〔视领座上下及面料的特性而定,通常以领座高加0.5~1厘米〕,标为C点,连接AC为领底线的辅助线,可见领底线曲弧度是由AC与翻折线延长相交的夹角所决定,此夹角大,领底线曲弧度就大,反之就小,它们是成正比关系;从A点向上测取前后领圈线的长度,过点向左作AC的垂线,为领中线,取领高6~7厘米; 图二〔3〕所示² 描画领子轮廓线,领底线下三分之一处凹进0.5厘米左右;领子外缘轮廓线画顺,与领中线相交处保持垂直状;图二〔4〕的所示² 复制领子局部结构,制作成驳领根底纸样,作为驳领结构变化设计的操作纸样在此纸样上标示颈侧翻折点的对位点和翻折线的对照线二、领底线曲弧度与外缘轮廓线的关系一般驳领的领座为2.5~3厘米之间,外翻局部高为3.5~4.5厘米,其相差在1~1.5厘米之间上述驳领的根本结构是基于一般领座和外翻领的高度设计的,其领底线、领圈、外缘轮廓线及后片领外翻折效果线之间关系如图三所示。
C点过颈侧点至后颈点D与领底线EF相等;AG就是领外翻折效果线,它与外缘轮廓线AB相等这样领子才能依设计要求翻折,这也就是获得理想翻折效果的原理——AB=AG有些驳领要求有较多的外翻折量,即外翻领较高,特别是应用于大衣等服装上的驳领随着外翻折量增高,与领座高的差距也就增大,通常相差超过3厘米以上,甚至更多,这时领子的外缘轮廓线就随之加长如图四所示从图中所示可见,驳领外翻折量增高,那么需要相应增加外缘轮廓线长度以满足的这种变化分析图示,可看出领子外缘轮廓线是服贴于后背、肩部外表的,随外翻折高度增加,领子外缘轮廓线向下移而增长,在肩部出现裂口可见只要通过领子纸样外缘止口剪切展开,就能使外缘轮廓线增长,同时会使领底线曲弧度增大如图五所示例如中领外翻效果线AG,因外翻折量增大,离后颈点和颈侧点的距离均随着增大,其弧线长度也就相应增长在操作纸样中部设置剪切线,剪切展开后,领底线曲弧度随之增大,同时领中线BF也就跟着倾斜,使领子外缘轮廓线增长,并满足AB=AG这样就找到了领底线曲弧度和外缘轮廓线随翻折量变化的依据——后片领子外翻效果线在具体设计中只要准确测量后片领外翻效果线AG长度,并核对与领子外缘轮廓线的适合度关系,通过纸样剪切展开等操作,就能准确处理领底线曲弧度和领子外缘轮廓线的关系,满足驳领外翻折不同高度的造型变化。
三、驳领结构设计应用应用设计就是指运用上述驳领根本结构和根底纸样设计各种驳领造型的结构〔一〕串口式驳领结构及变化设计串口式驳领指有串口线的驳领款式,常见的有普通西服领、枪驳领、蟹钳领等1、枪驳领驳头造型为枪尖形而得名,枪尖的造型可以是尖角,也可为圆角枪驳领常见为双排扣造型当然,并非双排扣都是枪驳领,同样枪驳领也并非只应用于双排扣,单排扣及其它门襟设计也都可以应用枪驳领设计与制作】图六〔1〕所示² 双排扣结构,叠门量加放5~7厘米;横开领也可按 [1/10胸围]计算,从颈侧点向内2厘米确定颈侧翻折点,采用双点划线连接翻折线;² 沿翻折线翻折样板纸,绘画驳头和领角造型线;图六〔2〕所示² 展平纸样后,描画驳头造型线、领圈线;以前中线为中心,对称确定双排扭扣位;² 将领子根底纸样的对位点与颈侧翻折点准,并用图钉固定;旋转驳领根底纸样,使翻折对照线与翻折线重合,固定纸样;图六〔3〕所示² 延长驳领根底纸样的领底线与领子串口线相接,并标示为A点;从A点向上测取前后领圈线的长度,领中线高7厘米;² 绘画领子轮廓线,注意领中线与上下止口线相交处保持垂直状2、蟹钳领驳口造型像蟹的两只大钳而得名在结构上与枪驳领根本相同,区别在于蟹钳领驳口有适度展开,领角与驳头角长度相等;而枪驳领的驳口完全啮合,驳头角长于领角。
结构设计如图七所示〔二〕无串口驳领结构及变化设计无串口驳领也称连驳领这类驳领的领子与驳头局部连为整体,领面无串口线,主要造型变化在于外缘轮廓,譬如青果领、香蕉领、燕子领等这类驳领运用根底纸样时,纸样的领角方向宜朝向前中线放置,操作更方便1、青果领,又称香蕉领领子翻折局部狭长,外观造型像青果或香蕉这种领子常见于礼服,直开领较深,且门襟常常无叠门,而设计为扎钩式扭扣闭合设计与制作】如图八所示² 如前面所述绘画前中线、确定翻折点、横开领、颈侧翻折点及用双点划线连接翻折线;² 绘画驳头造型线;过颈侧点,作前中线垂线,与驳头造型线相接,用粗实线描画衣片轮廓线;² 驳领根底纸样的领角朝向前中线,对位点与颈侧翻折点准,并用图钉固定,旋转驳领根底纸样,使翻折对照线与翻折线重合,固定纸样;² 颈侧点向外0.3~0.5厘米作点,从此点向上量取后领圈线的长度;领中线高6.5厘米,绘画领子轮廓线;注意:领中线与上下止口线相交处保持垂直状;领子外缘止口轮廓线顺接2、燕子领无串口线,连驳领的变化款式,领子与驳头整体设计为燕尾造型,直开领一般不深,翻折点相对较高结构设计见图九所示〔三〕驳领翻折量的变化设计驳领翻折量是指驳领后中线外翻局部的高度。
前面已就领子外翻高度变化带来的领底线和外缘轮廓线的变化及处理方法作了讨论,下面通过实例以验证例如款式见图十,该款为双层式驳领,领座相对较高约3.5~4厘米,外翻折高约8厘米,后中线领总高约12厘米左右设计与制作】图十一〔1〕所示² 如前面所述绘制前中线、加放叠门、确定翻折点、横开领、颈侧翻折点及用双点划线连接翻折线;² 驳头宽5厘米左右,圆弧形造型;领子外缘止口离颈侧点约5厘米左右,并标示为A;² 后衣片肩斜线与前衣片对齐摆放,颈侧点相对准;绘画领子外缘轮廓线:离后颈点4厘米左右作点B,过B点作垂角,从前片领子外缘造型线A点顺画领子后背局部的翻折效果线至B点,用软尺准确测量AB的弧线长度;图十一〔2〕所示² 展平纸样,描画驳头和领子造型线;² 驳领根底纸样的领角朝向前中线,对位点与颈侧翻折点准,并用图钉固定,旋转驳领根底纸样,使翻折对照线与翻折线重合,固定纸样;² 离驳领根底纸样领底线0.5厘米左右作平行状弧线,弧线长与前后领圈线相等;领中线高取12厘米,并作垂角,标点为B;领底线向下顺画至领角延长线2厘米处相接;² 在驳领根底纸样的中部,设置二条剪切线; 图十一〔3〕所示² 从驳领根底纸样外缘止口向底线剪切纸样,并适度展开,调整展开量,使AB两点外缘轮廓线长与本图〔2〕中测量的后片AB两点弧线长度相等;绘画领子轮廓线。
综上所述,驳领结构设计的方法是以驳领根本结构为根底,运用驳领根底纸样设计不同造型款式的驳领结构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前衣片上直接绘制领子、驳头,既直观又准确,易把握领子与服装整体的造型关系;运用根底纸样操作来确定领底线曲弧度和领子外缘轮廓线的变化,摒弃了数学计算和经验性,使领底线和外缘轮廓线可随领子造型不同而变化,且能与领子翻折效果相吻合,结构合理,成功率高2003/10/206作者信息:吴厚林,男,1958-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义乌市,32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