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docx
26页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概况从类型上看布依族民居建筑不是通常所谓的经典建筑也不 是所谓的通俗建筑,而是民俗学重点研究的民间建筑,是我国最 早的民居形式之一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 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其房屋顶一般为悬山式,还有少 量的歇山顶和重檐,由于对汉文化的借鉴,也有少量硬山式的屋 顶,有的外围加上高高的马头墙护体起到防火防风的作用硬山 式的屋顶与山墙平齐,所以主要适合于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而 悬山式屋顶伸由山墙之外则适合于温和多雨的南方气候类型因 为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由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由檐,能更好 的遮挡雨水,减少风雨对房屋的侵蚀, 布依族民居选择悬山屋顶, 并非具有民族性,而是区域性气候使然布依族民居大体类型除了布依族先民从巢居延续来的上层 住人下层养猪牛的干栏式以外,还有与其它民族文化交融的平地 楼形式就房屋的单体结构来看,其房屋类型是对中国古建筑中 的穿斗式结构的继承发展,其内部全部采用的是传统的桦卯(凸 由部分叫桦或桦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桦眼、桦槽)穿合,不用一 钉一辆从就地使用的建筑材料来看主要又有石板房和木楼两 种从历史上来看,远古时代的布依族先民曾采用什么样的住房形式,由于目前民族学、考古学资料没有为我们提供有关这个问题的足够证据 ,同时因布依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现代的文字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加以记载,因此到今天为止我们仍不能考证。
关于布依族干栏式建筑的历史信息在一些汉文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述不过, “干栏“一词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在史籍中出现,之前都说“巢居” 布依族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百越人( “布依族”这一名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定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考古学家们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广东、广西等原百越民族的发祥地和分布地,陆续发现了 7000 多年以前古越人的一些建筑遗址从结构特征上看,与后来的干栏建筑极其相似同一时期在云南、湖北等地发掘的青铜器时代的遗址和器物上也发现了干栏建筑的遗址和铸型说明了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对干栏这种建筑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着作,当时称为“檐巢” 、 “巢居” 、或“构木为巢” 特别是晋代张华着的《博物志》里面记载: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这样就一语道破, “巢居“这种建筑形式是南方越人的典型居住特征 而 “干栏” 一词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在史籍中出现, “干栏”又作“干阑” 、 “杆栏” 、 “阁阑” 、 “高栏” 、 “葛栏” 、 “麻栏”等 《魏书》 (第 101 卷 )记载,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 ,干阑大小,随其家口之数。
”现在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 上层住人,下层养畜即为干栏从上面众多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布依族曾经有过巢居的历史在对六枝特区调查采访中,捞河(己酉、大寨、箐脚寨所属地)布依族地区流传的一个《阿乡与茅妹》的传说故事也能说明这一点阿乡和茅妹的故事是月亮河下游捞河布依族动人凄美的爱情传说据说阿乡是今天月亮河拢脚一带的年轻小伙,茅妹是今月亮河茅口一带的姑娘茅妹家来了好几辈人阿乡和茅妹两人通过 “浪哨” 即赶表(布依族婚前择偶习俗) 认识 之后,相互产生爱慕之情通过进一步的交往,感情升华,最终决定要在一起然而,由于家长的反对,要为他们各自包办婚姻当地的官爷对漂亮的茅妹也眼红,所以极力反对并干涉他们的婚姻问题于是两人决定私奔那时布依族人还没有房子住,人们都是居住在用一种叫做“芦茆“的植物做成的小蓬里,类似于斑鸠做窝,阿乡和茅妹就到坡上造起了鸟窝状的房子最后,还是在家长和官老爷的压制和阻挠下,两人无法在一起于是,他们相约来到月亮河的水井,双双跳井徇情当然这只是一个无法考证的传说故事,然而,从这个传说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或也能领略到布依族巢居的历史痕迹 ,如 “鸟窝状的房子” 在兴仁调查采访期间,对当地布依族文化有一定研究的屯脚镇中学退休教师王开级(布依族)认为:布依族很早很早以前,为巢居或极少的崖穴居。
自古在森林旁、 水溪边, 依山傍水而居, 巢、穴均以竹、木为主要构建材料选好住地,用竹、木做栅栏 圈地建居用竹木搭建住房,离地面几尺高铺上竹木成楼,人住其上楼下作通风不住人,其目的是人住楼上不潮湿不易被虫害侵扰但为了烧火之便,建筑屋内需有一空间在地面作火堂,木楼上用竹木搭成人字形,用树皮或草盖起来遮雨这是最简单的住房后来演变为有地楼的住房,楼下关牲口,放农具,堆柴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吸收外来民族的先进技术,改楼间用木板铺垫,房上逐步用树皮加薄石片避雨,随着农耕生产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房内人楼上又加了一层楼,用竹编或小竹干铺面,方便堆放粮食,使其通风,粮食易干而不会霉变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兴仁、安龙、册亨、望谟、贞丰、晴隆、兴义、马岭、巴结等布依村寨,到处可以见到干栏式的民居遗迹,六十年代以后, 新建的住房才发生大变化,用砖或石砌墙,既坚固又省木料,改 革开放至今,现在基本上新建民宅又是钢混结构的较为普遍了一、布依族传统民居材料现存的干栏式的木楼主要建筑材料为木、石、竹、泥土、石 灰、瓦等;石板房(包括石板式干栏)主要材料由石料、木料、 瓦片、竹等构成;传统平地楼主要材料主要由砖或土坯、木、瓦 构成。
一)干栏木楼主要建筑材料1 、木料木料主要用于建筑中的柱、梁、椽、檩、楼板、墙板、楼梯、窗、门等部位,一般来说椽为楸树,柱子为枫香树或杉树,其中中梁为外家带来,也多为杉树或楸树由于房子有大有小,所以不是所有的房子用的木料数量都一样三间式的布依族民房如果不用竹子当辅料则使用木料近二十方,如果墙体部分和铺楼用竹也得用木材十方左右过去,盖房子所用的木料都是就地取材2 、石料像傣族式典型的干栏建筑石料基本上派不上用场,它只是用作柱础,聊此则无用武之地但布依族的干栏建筑样式既不同于一层全空的典型傣族竹楼,也与贵州雷山一带的苗族干栏有区别就是布依族自身内部,也有着不同的干栏样式就六枝中寨箐脚一带的布依族干栏民居来说,目前楼下全空的形式基本绝迹, 三间开的房子有的有一间为干栏, 有的两间, 有的则仅半间,也有的是三个半间的这就给当地民居选用石料派上了用场布依族地区的石头多为粗砂石或石灰石,没有大理石、细砂石、花岗岩、汉白玉这些密度较好的石材干栏建筑中,石料主要用在石脚、坎檐边缘、坎缘样子或干栏部分的加固防护上,有的对石材的五个面进行过加工,所以砌出的墙体较规整有的则选择天然的一面或两面整齐的石头来用。
3 、竹料布依族分布地区多为湿热的河谷、江边台地或水资源较丰富的平坝地方,因此很适合竹类的生长,竹子除了用作编制生产生活工具外,还被大量地用在民居建筑方面般来说,布依族干栏建筑上竹主要用作遮挡墙体的四面的墙胎或搭楼板,用于建筑的竹的主要种类为凤尾竹或香竹,用时都要经过加工,只用篾青部分,篾黄部分由于脆,一般都弃置不用如果四面墙胎和楼板全用竹料,一间普通的布依族民房也得需要十立方左右的竹子4、泥土和石灰泥土和石灰是掺合着敷在四面竹墙胎体的里面和外面泥土就地取材,经竹筛筛选即可和水而用石灰也多由自家到石灰石质量较好的地方烧制5 、瓦据说,布依族干栏建筑历史上曾使用草、木或竹盖顶,现在这样的房子已很少见,我们所考察的所有寨子中也仅在部分村寨的附属建筑中发现几例现在看到的布依族族传统干栏建筑顶上覆盖的基本上都是瓦或石片和贵州其它民族民居一样,布依族用的瓦片只有一种类型:板瓦(当然不包括勾头和滴水,这际上这两要件许多布依族民居中也见不到) ,无论用于承接或用于覆盖,都用板瓦这种板瓦都有一定的曲度,长五寸左右、宽四寸左右据六枝中寨箐脚村己酉寨的卢明政介绍,一间中等大的房子要二万四千左右这样的瓦片,重量在七至八吨。
过去瓦片都是就地烧制,当然不是家家都能烧,也不是任何土都能用作制瓦瓦窑地的选择、 土质的选择、 制瓦、 烧瓦都得有一定的经验,传统上也有一定的仪式伴随其间除去以上一些材料外,一些地区的布依族人家过去也将牛粪和泥一起敷在墙体的竹胎上,据说这样的材质利于通气和防虫二)石板房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石板房所用的材料主要有石料、木料、瓦和竹四类1 、石料典型的石板房石料主要用于所有墙体以及顶上覆盖其中用于墙体的石头也有两种,其一为经过精加工的五面石,其二为选取天然石直接砌就墙体用于覆盖的石材也多从石山采来的天然石片,这种石片的加工主要是在石片的大小上,至于石片的厚度均是天然的,都在一寸左右2 、木材石板房中的木材主要用于房子骨架, 如柱、 梁、 椽子、 楼板、楼梯、门窗等据我们考察,石墙和柱子的结合又有两种,一种为石墙全在柱子之外, 另一种为石头将柱子包在中间 不管如何,石板房所用的木材数量要比木式干兰少得多3 、瓦典型的石板房屋顶不盖瓦,全用石片但也有的石板房墙体用石头、顶用瓦或石权和瓦相结合的4、竹料石板房中, 竹子主要用来做楼板, 也有的人家楼板全用板子,这样的房子就用不上竹篾了不过据镇宁县石头寨一个姓伍的老人介绍,过去大部分人家的楼板都用的是竹材,因为那样便于炕 楼上的粮食,近些年有少部分人家改用了木板楼,而另一些人则 用了钢筋水泥材料。
三)传统平地楼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布依族民居建筑中,平地楼已经是随处可见了,从黔南的长 顺到荔波,从黔西南的兴仁到贞丰,从贵阳的花溪到开阳,哪里 都有这种传统的民居形式这样的平地楼也许已经延续了数千 年,或者只是近几百年或几十年的事,由于史料的贫乏,我们不 得而知,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把这种形式也归入到了该民族民居 传统的样式布依族传统平地楼主要用材为木、瓦、砖或土坯木和瓦前 面都已介绍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至于砖从哪里流传而来我们 也不得而知,它用在建筑上的特点也与内地其它各民族的用法没 有什么不同,土坯也是如此当然如果细细分辩,我们还是看到 了从土坯向砖过渡的一些痕迹,这之中也有用这两样材料砌墙先 将柱围在里边到将柱包在中间的发展脉络,在荔波就有这样的过 渡痕迹二、布依族传统民居的结构就布依族村寨的布局结构而言\布依族村寨建立依山傍水, 依山势而建,面临从深远的山谷迂山越坎而来的河流溪畔布依 族人聚族而居族是由若干个有相近或相连血缘的房族构成的; 房族又是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大体上一个房族一般居住在一个共同的地段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比如,我们在己酉寨居住的杨支书家,他周围就是他的兄弟居住。
而卢主任家周围也都是他们卢家几兄弟看来,聚族而居是布依族凝聚力的主要力量布依族一般也是大杂居小聚居,与其杂居的民族主要有苗、汉、彝、仡佬等,这些杂居的民族在居住区域上都有一定的规律贵州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 “高山苗、水仲家(即指布依族) 、仡佬住在岩旮旯”就是这几个民族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就单体民居建筑来说,布依族传统民居中的室内通常呈类似“ H ”型的布局,这可能是受儒文化“敬天法祖”观念(敬畏上天,尊崇祖先)影响的体现中心为中堂(也称堂屋或明堂)普通百姓的一切祭典及重要活动都可以在中堂完成,例如婚丧嫁娶,祝寿贺宴等中堂一般是正南坐向,即可感天地之灵,正四方之清气布依族建筑历史上称为杆栏式建筑,如《赤雅》中所说: “人须栖其上,牛羊犬畜其下” 近代以来多居住石板房、楼房,楼房又分为台楼(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