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辨析题集锦.doc
17页初中历史辨析题集锦中古史部分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以种植粟为主 错误: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 理由: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2、禹破坏禅让制,开始了王位世袭制 错误:禹破坏禅让制 理由:破坏了禅让制的是禹的儿子启,他继承父位,不再由推选产生而自袭为国王; 而禹是由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3、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真实的历史 错误:传说是真实的历史 理由:传说含有夸张或神话的成分,其中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所以不能全部信以为真只有被考古证实了,才是真实的历史4、西周实行分封制,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错误: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理由:西周的分封制,受分封的是周天子的亲属、功臣,与废除特权无关;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5、在一次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铸刻有甲骨文的西周毛公鼎仿制品错误:甲骨文理由:西周毛公鼎等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是金文或铭文甲骨文是商朝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6、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孝公的支持错误: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孝公的支持理由:秦孝公的支持是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观因素;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奖励耕战错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奖励耕战理由: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建立县制奖励耕战是商鞅变法中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措施8、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是指荆轲行刺秦始皇 错误:荆轲行刺秦始皇 理由:战国时期荆轲行刺的是秦国的秦王;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才称秦始皇9、若要了解我国“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的来历,应查阅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历史错误:应查阅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历史理由:“县”制始于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是在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基础上实行的10、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将自己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错误:他将自己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理由: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11、在一部以秦朝为背景的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公元前215年的某一天,咸阳城内的一家小酒店门上挂了一个正楷大字——“酒”,一位来自原齐国辖地的商人,此人身高八尺,他拿出了刀形币向店买了一壶酒和卤牛肉,津津有味地吃着 错误:正楷大字 理由:秦朝统一文字以后的字体是小篆。
正楷大字是秦朝以后(汉未三国时期)才出现的 错误:刀形币 理由:秦朝统一货币使用的是圆形方孔钱;公元前215年是在秦朝统一后,不能再使用齐国的刀形币12、秦汉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对峙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错误:政权分立对峙和民族大融合理由:我国政权分立对峙和民族大融合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巩固时期13、下面是有关汉武帝的一段叙述: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思想方面通过“焚书坑儒”来巩固中央集权;还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和西域联系 错误:焚书坑儒 理由:通过“焚书坑儒”来巩固中央集权的是秦始皇;汉武帝实行是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4、汉武帝时期,法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错误:法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理由:汉武帝实行是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战国、秦朝时期法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5、汉武帝为了推进大一统格局,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错误: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 理由: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御史大夫是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的监察机构16、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大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错误: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理由:曹操与袁绍进行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与刘备和孙权之间进行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17、假如时光倒流,你是一位汉族官员,如果要娶鲜卑贵族的女儿为妻,肯定会遭到孝文帝的反对 错误:肯定会遭到孝文帝的反对 理由:肯定会得到孝文帝的支持;因为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1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经济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错误:主要得益于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理由: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北方农民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优越的自然条件只是江南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之一19、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我国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错误:我国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理由: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仅处于初步开发的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我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
2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的最主要原因是江南适宜农业生产错误: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的最主要原因是江南适宜农业生产理由:北方农民大量南迁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逃避北方战乱; 江南适宜农业生产只是南迁的重要原因之一21、唐朝贞观年间,家住余杭的书生王某乘船经过大运河的永济渠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错误:永济渠理由:余杭到长安要通过的运河河段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而不必通过永济渠22、唐朝贞观年间,书生王某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对即将参加殿试欣喜若狂 错误:殿试 理由:殿试是武则天统治时期设立的;而贞观年间是指唐太宗时期,未设殿试23、唐朝时期,一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购买了一本活字印刷的《史记》 错误:活字印刷 理由: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发明的;唐朝没有活字印刷术,只有雕版印刷术24、唐朝时期,一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他欣赏了精彩的《西游记》歌舞表演 错误:《西游记》 理由:《西游记》是明朝时期的小说,不可能出现在唐朝他可以观看《霓裳羽衣舞》25、有一件唐三彩的绘画,上面写着作画时间是公元720年王英认为这是真品 错误:写着作画时间是公元720年 理由:公元720年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当时采用的是年号纪年。
我国使用公元纪年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26、房玄龄是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镜子” 错误:房玄龄 理由: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魏征;房玄龄是唐太宗时期的一位大臣27、开元年间,玄藏西行到古印度学习佛教经典 错误:开元年间 理由:玄藏西行到古印度学习佛教经典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元年间是唐玄宗统治前期28、唐朝时,泉州书生李明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顺便买了一本活字印刷的《金刚经》错误:活字印刷的《金刚经》理由:唐朝时书生李明在京城长安购买的《金刚经》可能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刷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毕昇发明的29、南宋皇帝赵构经常阅读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每当他读到“靖康之难”时都悲痛欲绝 错误:在《资治通鉴》里读到“靖康之难” 理由:《资治通鉴》叙述的是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靖康之难”发生在北宋末年,所以在《资治通鉴》里不可能看到30、南宋时期,书生王某从临安来到泉州,他看到了一位回族青年与一位阿拉伯姑娘举行婚礼的热闹场面 错误:回族 理由:回族形成于元朝;南宋时期在此之前,回族尚未形成31、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错误:元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理由: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成吉思汗时期统一了蒙古各部,但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政权32、军机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错误:军机处的设立理由: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军机处是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33、明朝后期,书生李某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他随身携带了唐诗宋词和《史记》,以便空隙时间学习迎考明朝前期的都城在南京,后期的都城在北京) 错误:唐诗宋词和《史记》理由: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唐朝进士科考试才加试经史和诗赋34、明朝后期,书生李某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考试中,他提出了如何发展明朝经济的看法,观点新颖,受到考官的好评,结果高中状元错误:考试中,他提出了如何发展明朝经济的看法,观点新颖,受到考官的好评,结果高中状元理由:明朝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不许考试发表个人的见解,实行八股取士,所以他不可能受到考官的好评,也就不可能高中状元35、明朝时期,福建老百姓可以亲眼目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壮举 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
理由: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清朝初期;明朝时期,福建老百姓可以亲眼目睹戚继光、俞大猷抗倭的伟大壮举36、明末清初,泉州人大量移居东南亚的唯一原因是抗清斗争失败,逃避政治迫害 错误:泉州人大量移居东南亚的唯一原因是抗清斗争失败,逃避政治迫害 理由:抗清斗争失败,逃避政治迫害只是明末清初泉州人大量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移居东南亚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如泉州山多田少,以海为田等等37、张仲景写了著名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司马迁看了印刷精美的《伤寒杂病论》后,万分高兴地说:我要把张仲景的事迹写入《史记》 (1) 错误:印刷精美 理由:唐朝才发明雕版印刷术西汉的司马迁不可能看到印刷精美的书,只能看到竹简或帛书 (2)错误:司马迁看到《伤寒杂病论》 理由:《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的医学著作,西汉中期的司马迁不可能看到此书3)错误:司马迁把张仲景的事迹写入《史记》理由:《史记》只记载到西汉的汉武帝时代;而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38、东汉时,蔡伦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错误:蔡伦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理由:东汉时,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毕昇发明的39、李华明是个医学迷,他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查阅到华佗制成的“麻沸散”的记载错误:《史记》里查阅到华佗制成的“麻沸散”的记载理由:司马迁《史记》记述的是从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而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在东汉末年 40、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到航海上,其主要原因是宋朝统治者的大力宣传,鼓励推广错误:主要原因是宋朝统治者的大力宣传,鼓励推广理由:其主要原因是宋代海外贸易发展扩大的需要;宋朝统治者的大力宣传,鼓励推广只是重要原因41、王小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3世纪、波斯、崇尚光明、晋江草庵他研究的是道教在泉州的历史错误:他研究的是道教在泉州的历史理由:从其撰写的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可以推出他研究的是摩尼教在泉州的有关历史;道教在泉州的小论文关键词:兴起于东汉后期、中国土生土长、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老君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