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山东省枣庄八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doc
13页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山东省枣庄八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地理试卷本试题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和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笔将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上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第Ⅰ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暑假期间在M地旅游的中国游客拍摄的海边风景照片读图回答1-2题 1. 图示时刻太阳所处方位是(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2.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 )A. 5时50分 B.20时40分 C. 7时20分 D. 18时10分 “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在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时,因近地面空气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现象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图甲为冬、春季节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
图乙为一次超强寒潮过境后江南丘陵山谷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读图,完成3~5题3.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迟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4.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8 ℃图乙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 ℃/10m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A.20 m B.30 m C.40 m D.50 m5.同样的寒潮如果发生在冬春季节的我国西北地区,可能产生的现象有( )A.雾霾 B.冻雨 C.沙尘暴 D.雷电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6.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河口区( )A.径流量大 B.来沙量少 C.盐度高 D.水位低7.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向外海推移 B.高度降低 C.外坡受侵蚀 D.体积不变 下图中M、N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600千米,N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
读图完成8~9题8.一年当中,当N地降水明显多于M地时( )A.M 地温和多雨 B.N 地受西北风影响C.N 地受副高控制 D.M 地白昼比N 地长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有关 B.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受地形影响C.图中M、N 附近自然带相同 D.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因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如下图所示)满载着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所载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往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10.下面关于三角贸易涉及海域的大洋环流规律和三段航程的洋流性质的描述,合理的是A.顺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B.顺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C.逆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D.逆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寒流11.某船队1月份从欧洲出发,当其如期回到里斯本时,里斯本的气候特征为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温和干燥水色指的是海水的颜色,色级标准是蓝色、黄色、褐色三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21种颜色,数值越小,水色越高,海水越清澈。
读右图,回答12~13题12、图中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季风 B.降水 C.洋流 D.径流13、等水色线在年内会发生变动,P点(4号等水色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 B.6月 C.8月 D.10月右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15.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为A.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小到大B.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大到小C.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小到大D.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大到小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图中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并于北京时间12月22日13:20在图中丁地测得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42°读图回答16-18题16.某风电企业准备在图中设立风力发电场,该学习小组提供的最佳参考位置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17.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则可以判断出沿该剖面线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18.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C.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 D.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M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
据图回答19~20题19.上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20.导致该地区Ⅰ→Ⅳ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夏季风 D.地表径流下图为“某市2011年-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21~22题21.下列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甲——死亡率 B.乙——老年人口比例 C.丙——人口自然增长率 D.丁——出生率22.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市 A.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阶段 B.2012年以来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 C.人口数量受政策影响逐渐增大 D.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制度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23—24题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23.水的社会循环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C.对陆地水有更新作用 D.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24.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 ②建筑物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增加 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家住我国东部某三线城市的王女士,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
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据表1完成25-27题楼盘均价(元/㎡)用地面积(㎡)楼房走向容积率(%)建蔽率(%)甲58009500南 北14050乙45006800东北-西南18050丙280013000东 西27030丁36008600西北-东南30060 表1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25. 房价构成中,土地价格所占比重较大四个楼盘中,甲楼盘均价最高,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靠近学校,属学区房 B.远离市区,空气清新 C.城市中心,交通便利 D.靠近河流,属江景房26.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表1四个小区中,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 A. 甲 B.乙 C.丙 D.丁27. 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规定“七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按此标准,下列楼盘必须设置电梯的是 A. 甲 B.乙 C.丙 D.丁28.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4为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B. 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C. 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D.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偏低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Km,连接甲乙两城有三条交通线路图4为甲乙两城三条交通线的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5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29~30题29.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公路、航空、河运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航空、高铁、村村通30.结合图5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第Ⅱ卷本卷共4个大题, 40分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3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猛涨的影响,近些年来下图中甲地区大面积种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有机大豆材料二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2006~2010年,甲地所在国生物柴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了22.5倍,并大量远销欧洲 (1)描述甲市的气候特征3分) (2)分析B处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3)阐述甲地区种植大豆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4)分析甲国大力发展生物柴油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