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程》.docx
31页ICS 07. 060A 47DB35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DB35/T XXXX—2016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lightning calamity investigation(征求意见稿)2016-XX-XX 实施2016-XX-XX 发布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目次前言 41 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4 基本规定 55雷电灾害调查流程 66调查与取证 67灾害鉴定 8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雷电灾害调查常用表格样式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 雷电灾害调查需要的仪器、设备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14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雷电痕迹 16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剩磁法 17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测量方法 20附录F (资料性附录)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报告式样 24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宁德市防雷中心、厦门市防雷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文华、江一涛、钱张伟、吴健、林永强、张悴方、杨洋、张文清、胡伦善、缪星、 陈永满、林炎明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雷电灾害调查的基本要求、流程、调查与取证内容及记录要求、鉴定规则、灾害分析、 鉴定结果报告等。
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雷电灾害调查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840. 2-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2部分:剩磁法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 雷电灾害 I ightning di saster因雷电对人、其他生命体、建(构)筑物、电气和电子系统、植被等所造成的损害3. 2 雷电灾害调查 i nvestigmtion of I ightn ing d i saster对与雷电发生存在某种联系的灾害事件所进行的调查3. 3 雷电痕迹 trace of the I ightning由于雷电作用,在金属或非金属物体上留下的熔化、击穿、烧焦等物理现象3. 4 剩磁数据 data of res i dua I magnet i sm铁磁体被导线短路电流及雷电流形成的磁场磁化后仍保留的磁性值单位为毫特斯拉(inT)[GB16840. 2-1997,定义2. 1]4基本规定4.1雷电灾害调查应遵循及时、科学、公正、完整的原则。
4.2雷电灾害调查组成员应不少于三人,现场调查应不少于两人调查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雷电防护 理论知识、雷电灾害现场调查经验,需要时应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参加调查组4.3雷电灾害调查中需耍进行技术鉴定的,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4.4现场调查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4.5应逐个调查受灾对象和相关物体的有关情况4.6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如碎片、残留物等)应保持原样,进行分类管理5雷电灾害调查流程调查组接受任务调査前期准备调查取证资料整理分析灾害事故鉴定岀具调查报告雷电灾害调查流程图6调查与取证6. 1调查准备6.1.1调查组应告知受灾单位或个人,提交与受灾设备、系统、设施相关的技术资料,并通知有关人员在约定时间内到达现场配合调查6.1.2调查组应根据灾情报告对所发生的受灾对象行业特点、现场危险性进行初步分析,制定调查计划,其内容包括:调查时间、人员及分工、范围,测试项目、现场安全6.1.3调查前应对所使用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进行检查,仪器、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使用要求仪器、设备清单详见附录B)6.2调查、取证6.2.1雷电灾害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应包含以下内容:a)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b) 灾害发生地经纬度;c) 灾害损失情况。
d) 受损对象所在场所及周围环境情况;e) 雷电痕迹(见附录C)、现场遗留的痕迹、残留物,人和其他生命体损伤特征;f) 受损对象及周围如有铁磁体的应记录剩磁数据,具体方法参见附录D;g) 因灾害直接作用导致物体位置或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h) 被访问者描述的需耍现场核实的情况6.2.2气象要素的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a) 闪电定位资料;b) 大气电场资料;c) 气象雷达资料;cl)卫星云图资料;e)气象台(站)及自动气象站记录资料6.2.3环境要素的调查,应包括地理、地质、环境、气候状况6.2.4历史要素的调查,应包括雷电活动及雷电灾害情况6.2.5现有防雷装置的调查,应包括防雷设施相关设计、施工、检测、验收资料,必要的现场测试 用于检测防雷装置的方法和要求参照GB/T 21431执行6.2.6其它资料的调查,包括雷击受损有关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验收的记录文件和事故发生时 设备运行记录等,必要时应查阅设备的设计、制造、施工安装以及调试等资料6. 3调查记录6. 3. 1现场调查过程中的记录包含文字记录和影像记录6. 3.2文字记录符合以下要求:a) 内容应全面、真实反映灾害现场全貌;b) 用语应准确、精炼、规范,应使用标准普通话用语进行描述和记录,计量单位应使用国家标准;c) 应有见证人的签名。
cl)所有调查记录字迹应清晰、工整,并具有唯一性标识;签名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雷电灾害 调查表常用格式参见附录A)6.3.3影像记录符合以下耍求:a) 能全面反映雷灾事故现场调查取证过程;b) 必须图像清晰,数码照片不得低于800万像素c) 影像资料采集前,拍摄器材应设置好时间(年、月、日、时、分),拍摄的图片或视频中必须显不拍摄时间d) 在拍摄影像资料时,应把调查人员与实体同时反映在影像之中e) 影像记录以照片作为主要载体;对于重要的调查取证过程应进行录像7灾害鉴定7. 1鉴定规则7.1.1直接鉴定为雷电灾害或非雷电灾害情形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 证据之间应能相互印证;b) 鉴定过程符合逻辑;c) 不存在反证或存在的反证不足以推翻待证事实的证据7.1.2当直接鉴定为某种结论缺乏证据时,如能找到其他可能性均不成立的证据,可采用排除法加以 确定7.1.3若只有一个证据资料支持某结论时,则该结论不视为成立7.2数据分析7.2.1根据灾害发生地的气候、地理、地质、地物等因素,分析该地形成雷电的条件7. 2. 2根据灾害发生时间和相关雷电监测资料,分析雷击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与灾害发生相吻合。
7.2.3分析受灾对象、痕迹、残留物和现场其它物体的物理、化学效应,以及相互关联性雷电痕迹 特征参见附录C、剩磁法见附录D7.2.4根据灾害现场防雷装置状况,结合其它调查结果,分析原有防雷装置与灾害发生Z间的关系7.3鉴定结果7.3.1依据对灾害事件的认识程度和调查证据的充分程度,灾害性质的鉴定结论可分为:雷电灾害、 非雷电灾害和不确定三种7. 3. 2当不能确定是雷电灾害或非雷电灾害时则为不确定7.3.3当确定为雷电灾害时,应根据灾害调查取证结果,区分灾害等级并写入鉴定结论,等级区分如 下:a) 特大雷电灾害:一起雷击造成4人以上身亡,或者3人身亡并有5人以上受伤,或者没有人身 亡但有10人以上受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b) 重大雷电灾害:一起雷击造成2〜3人身亡,或者1人身亡并有4人以上受伤,或者没有人员身 亡但有5〜9人受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的雷电灾害;c) 较大雷电灾害:一起雷击造成1人身亡,或者没有人员身亡但2〜4人受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 20〜100万元的雷电灾害;d) —般雷电灾害:一起雷击造成1人受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20万元以下的雷电灾害;7.4调查鉴定报告7. 4.1形成技术鉴定报告,报告包含内容:a) 灾害概况;b) 灾害调查过程;c) 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d) 调查资料分析;e) 成因分析f) 灾害鉴定结果;g) 雷电灾害防范措施建议;h) 相关人员签名及单位盖章。
7. 4. 2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报告表格样式参见本标准附录F.8资料归档 8.1.1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归档资料应包括:a) 雷电灾害调查受理表;(见附录A)b)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报告;(见附录F)c) 笔录、检测(测试)报告、影像等调查材料;d) 提取物及相关资料;e) 调查组的人员名单,内容包括姓名、职务、职称、单位等;f) 其它相关材料8.1.2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档案应在鉴定报告完成后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移交附录A(资料性附录)雷电灾害调查常用表格样式表A.1雷电灾害调查登记表基本信息报告时间年 月 日 时 分来源方式□媒体 □个人 口单位 口主管部门 口其它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联系地址雷电 灾害 报告 情况记录人:处理意见经办人:备注表A. 2询问笔录编号: 共 页第 页询问地点 询问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询问单位 询问人 记录人 被询问人: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文化程度 职业 工作单位 住址 问:答:问:答:被询问人签名或盖章表A.3现场调查笔录记录编号: 共 页第 页发现/报案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调杳地点现场条件调查过程及结果现场调查人:(姓名/单位/职务)现场调查人:(姓名/单位/职务)现场见证人:(姓名/住址/单位)记录人:表A.4灾害调查现场图记录编号: 共 页第 页复核人:绘图人:表A.5现场测试记录表记录编号:共 页第 页测试时间测试人记录人现场条件测试对象、内容测试位置测试仪器测试结果备注编号名称数量特征备注物品、文件持有人 见证人 提取人捉取单位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附录B(资料性附录)雷电灾害调查需要的仪器、设备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B. 1测量工具B. 1.1 尺卷尺:自卷式或制动式测量上限(m) : 1.2. 3. 5 摇卷盒式或摇卷架式测量上限(m) : 5.10.20.50游标卡尺:全长/mm: 0~150分度值/mm: 0. 02B. 1.2经纬仪度盘分划:360o最小格值:1〃 /1CC补偿范围:2"安装误差:0.3〃B. 1.3激光测距仪测量范围:0.2 m〜200m测量时间:距离测量0. 5 s〜4 s跟踪测量0. 16s〜IsB.1.4超声波数字式测厚仪测量范围:1. 5 mm-200m。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