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4页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 下列微粒的核外电子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 碳原子B. P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C. 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44s1D. Fe2+价电子排布式3d44s22.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4d105s1的元素应在()A. s区、第五周期、ⅠA族 B. ds区、第五周期、ⅠB族C. d区、第四周期、ⅠB族 D. ds区、第五周期、ⅠA族3. 如图三条曲线表示C、Si和P元素的四级电离能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负性:c>b>aB. 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c>a>bC. I5:a>c>bD. 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a>b>c4. 已知A、B、C、D四种元素,A在地壳中含量最高;B是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在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D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四种元素A、B、C、D分别为:O、Ca、Na、ArB. 元素A、B、C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CaO2、Na2O、Na2O2等C. 元素A、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
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molN2(g)和1molO2(g)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B. 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C. 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NO(g)具有的总能量D. 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8.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9.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1)单位时间内生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2)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1)(3)(4) B. (2)(3)(5) C. (1)(4)(5) D. (1)(2)(3)(4)(5)10. 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 对于反应2A(g)+B(g)⇌C(g)+D(g)△H<0,p2>p1,T1>T2C. 该图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D. 对于反应2X(g)+3Y(g)⇌2Z(g)△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11. 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催化剂CH2=CH2(g)+4H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乙烯的速率:v(M)一定小于v(N)B. 化学平衡常数:KN>KMC. 当温度高于250℃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D. 若投料比n(H2):n(CO2)=3:1,则图中M点时,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7%12.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经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v(C)=0.25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v(B)=0.25mol⋅L−1⋅min−1 B. 该反应方程式中,x=1C. 2min时,A的物质的量为1.5mol D. 2min时,A的转化率为60%13. 下列有关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KCl溶液 溶液红色变浅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某无色溶液中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溶液中含 SO42− C 饱和AgCl溶液与饱和AgI溶液等体积混合 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D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紫色 该溶液一定是钾盐溶液 A. A B. B C. C D. D14.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NH4+、Mg2+、Cu2+、SO42−、SO32−、Cl−、Br−、CO32−中的若干种,离子浓度都为0.1mol⋅L−1.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某同学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亚硫酸镁微溶于水),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若步骤中Ba(NO3)2和HNO3溶液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B.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C. 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32−、Br−,是否存在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D.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SO42−、CO32−,是否含NH4+另需实验验证15.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用图甲所示操作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B. 用图乙所示装置准确称得0.1575gH2C2O4⋅2H2O固体C. 用图丙所示操作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D. 用图丁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16. 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l+H2↑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A. B. C. D. 17. 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如何利用CO2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如图所示电解装置可将CO2转化为乙烯,该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为强酸性水溶液,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为电池的正极B. 电解过程中H+移向阳极C.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保持不变D. 阴极反应式:2CO2+12H++12e−=C2H4+4H2O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B. 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C. 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路中每通过2 mol电子 ,阳极溶解铜64gD. 0.1molL−1Na2SO3溶液中:cOH−−cH+=2cH2SO3+cHSO3−19. 肼(N2H4)又称联氨,常用作火箭推进器的燃料已知: ①N2(g)+O2(g)=2NO(g) ΔH1=+182kJmol−1;②2NO(g)+O2(g)=2NO2(g) ΔH2=−114.3kJmol−1;③2N2H4(g)+2NO2(g)=3N2(g)+4H2O(g) ΔH3=−1135.7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2H4(g)+O2(g)=N2(g)+2H2O(g) ΔH=−1068kJmol−1B. 用铂作电极,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的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N2H4−4e−+4OH−=N2+4H2OC. 肼与氨类似,溶于水显碱性,可表示为N2H4+H2O=N2H5++OH−D. 某密闭容器中存在:2NO2g⇌N2O4g,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20. 关于下列四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是体系Fe3+(aq)+SCN−(aq)⇌Fe(SCN)2+(aq)中的c[Fe(SCN)2+]与温度T的平衡图象,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大B. 图表示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则反应中镁和铝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3C. 图表示电源X极为正极,U形管中为AgNO3溶液,则b管中电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D. 图是某温度下,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II为醋酸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21. (每空3分)有A、B、C、D、E五种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总数,C原子最外层中有2个不成对的电子。
已知C、D、E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与中子数相等,且C元素可分别与A、B、D、E生成RC2型化合物,在DC2中,D与C的质量比为7:8,在EC2中,E与C的质量比为1:1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E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 、E 2)写出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3)指出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4)比较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填元素符号,下同)(5)比较D元素和E元素的电负性的相对大小:22. (每空2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溶液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 (1)已知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H++A2−①NaHA溶液的pH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2A溶液的pH②某温度下,若向0.1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 A.cH+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