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docx
16页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
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第一章 不学礼 无以立 一、礼仪辨 (一)诚 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诚无物礼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形式失去了真诚的礼,就是徒具形式、毫无意义的虚礼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同仁堂的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西汉刘向著《新序·杂事卷七》 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礼记·表记》 (二)敬 礼者,敬而已矣——《孝经》 敬是仁爱的表现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表达敬意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尊老、敬长、尊师,自谦在朝序爵,在野序齿 方式:敬语、容貌、服饰、进退、揖让,先后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礼记·曲礼上》 诚敬从鞠躬做起 诚敬之心若立于内,则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形于外,令对方真切的感受到表达诚敬的形体动作很多,其中鞠躬就是中国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学有本末,力行为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德目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本末关系前四者属于做人的本分,是为学的第一要义然后是约束言行,谨言慎行,为人诚信 二、诗礼传家、忠厚继世 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大戴礼记·保傅》 天子无恩于父母,不惠于庶民,无礼于大臣,不中于制狱,五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从太师之言,凡是之属,太傅之任也 第二章 拨开历史的迷雾 ——追溯礼仪的源起 世界各国礼仪并不相同,道路也不尽相同,各民族之间的礼俗也不尽相同,仅以中原地区汉族通行的作为主流去审视 源起 ●祭祀说 1、训诂学角度:从字体分析,得出 结论,礼仪起源于祭祀 敬神 敬人 2、史书记载:《礼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也 3、考古发现:2-3万年以前的山顶洞人的墓葬,形式基本都是一致的,而且很多迹象表明,人们相信巫术可以救人 ●饮食男女说 1、饮食:认为饮食的习惯和规矩是礼仪的本源 2、男女:男女有别,也就是婚姻制度,儒家提倡礼从家庭开始,然后才扩大到社会 男女结合 夫妻关系 家庭 传宗接代 处理各种关系 3、饮食男女:前两者的综合 ●欲望与环境矛盾说 1、饮食之争 2、婚姻之争 总之:欲求不断增长的矛盾,需要一种规则来解决,这就是礼仪 ●多元起源及其他 1、天神生礼说;2、天经地义说;3、生于理说4、礼从民俗说 第三章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漫话古代五礼 关于礼仪的分类,历来说法甚多。
有五礼、六礼、九礼等说法,我们以《礼记.王制》中的六礼为依据 一、以吉礼敬鬼神 • 吉礼:祭祀之礼,向鬼神祈求,希望鬼神保佑人们吉祥安康、诸事如意 1、祭天神:风雨雷电、日月星辰; 2、祭地祗:地神; 3、祭人鬼:祖先神; 国家祀典 1、封禅:皇帝祭天地 玉皇顶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顶上有建于西汉时期的玉皇庙 2、郊祭;3、祭社; 北京社稷壇坐落在天安門的右側,現在的中山公園內,與東邊的太廟一左一右,體現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設計原則社稷壇早期是分開設立的,稱作太社壇、太稷壇,供奉社神和稷神,後來才逐漸合而為一,共同祭祖 4、腊祭:庆丰收;5、高禖;? 6、宗庙:祭祀祖先;7、傩祭:驱除疫鬼; “用狂夫四人蒙以熊皮,以黄金为四目,率百吏行傩礼以驱疫 二、以凶礼哀邦国 • 凶礼:当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表示同情,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是吊唁 1、丧礼;2、荒礼;3、恤礼; 三、以宾礼待宾客 宾礼:周礼当中的宾礼是邦国间礼遇亲善的礼节具体来说也就是各路诸侯朝见天子、诸侯间相互会见以及使臣往来的种种礼节 四、以军礼摄不协 • 军礼:军队里的操练、征伐的行为规范 1、大均礼;2、大田礼;3、大封礼 五、以嘉礼亲万民 嘉礼:沟通人际关系的礼节。
1、乡饮礼 ;2、昏冠礼;3、宾射礼4、飨燕礼;5、贺庆礼; 第四章 家和万事兴 ——传统家庭礼仪 1、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家族庞大,人与人相处需要规范 3、儒家历来用家庭中人际关系模式来处理社 会上的各种关系 一、父子之礼 ★子对父:孝、顺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尊重父母,孝顺父母 24孝昏定晨省 伺疾之礼 子报父仇的传统儿子为父亲报仇,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成为终生的事业,成为整个生命价值的体现为父报仇,或苦练武艺,雄霸天下;或勤奋读书,握得重权;或韬光养晦,寻找良机;或加入组织,依靠群力而后捉得仇人,判以天理,申以正义,快意恩仇,从此天下太平 ★父对子:严、慈、教 “养不教,父之过”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家教细则,家教典故 家训 父子之礼的延伸——婆媳之礼 二、夫妻之礼 传统夫妻之礼的总纲:“夫为妻纲” 通常与被概括为“夫义妻顺 “妻顺” 1、“三从”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 2、贞节问题3、夫妻离异问题 “夫义” “七出三不去”的规定 七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 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三、兄弟之礼 传统家庭中兄弟关系复杂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 嫡长子的后代称为[大宗] 庶子的后代称为[小宗] 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四、闺媛之礼 闺媛之礼:是从男性角度出发,对家庭中的女性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闺媛之礼的核心:男女有别 闺媛之礼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闺媛之礼的价值判断标准: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五章 潇洒走一回 ——传统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有人又称之为“通过礼仪意思是说,在人的一生当中,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或者说是一个个关口 一、诞生礼 w 诞生礼包括了诞生之前,出生,诞生后的许多礼仪,表示了人们对新生儿诞生的重视及其关注 w 诞生前:求子、妊娠、催生; w 诞生时:分娩; w 诞生后:报喜、三朝、满月、百日、周岁、命名、童蒙; w 求子仪式 1、产生原因:儒家提倡孝道、人类不了解生育的科学道理; 2、形式多样:送子观音、张仙送子、偷子、拴娃娃等 妊娠禁忌:禁食、禁视等; 1、妊娠与分娩 2、催生礼; w 诞生后的礼仪 0、报喜礼:多种多样,意义相同; 1、三朝:三天举行,“洗三”、“开奶”; 2、出月:又称“弥月”,剃头、设宴; 3、百日:百家衣、百家锁; 4、周岁:“抓周”; 5、命名礼:小名、大名、字、号 6、童蒙礼:儿童入学第一天所举行的仪式; 二、成年礼 w 成年礼,又名成丁礼、入社礼。
这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民俗文化事象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经过严酷的考验仪式,如果通过,他就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从此具有了成年人的能力和资格他是人生通过礼仪当中最具有通过意义的一种礼仪 w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的仪式 笄礼:古代女子成年的仪式 w 生日礼和寿礼: 1、生日:散生、满旬 2、寿礼:六十岁以上才称生日为寿礼 三、婚礼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w 婚姻制度的沿革 男女杂处,性关系杂乱的局面 群婚 血缘婚 族外婚 对偶婚 专偶婚 w 婚姻形态 婚姻形态往往是在特定的婚姻制度下,根据民族,地域以及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实际情况而对婚姻制度的实施做出局部调整或变通 1、掠夺婚 2、表亲婚 3、招养婚 4、典妻婚 5、冥婚 w 古代婚姻六礼 婚姻一是主要指结婚这一天举行的仪式,同时也包括婚前择偶、定情、议婚、订婚阶段的一系列仪节和婚后的三朝回门一类的规矩在内 1、纳采:男方聘请媒人到女家正式求婚; 2、问名:讨八字,探问; 3、纳吉:男方讲问名占卜后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订婚; 4、纳征:纳成、纳币; 5、请期:提日子、送日头; 6、亲迎:迎娶新娘的仪式 w 传统的婚礼仪节 1、定情 2、做媒 3、相亲 4、吃茶 5、嫁妆 6、哭嫁 7、花轿迎娶 8、传代 9、拜堂 10、揭盖头 11、交杯 12、吃喜酒 13、撒帐 14、闹新房 15、回门 四、丧葬祭礼 ★丧礼 1、易簧 2、属纩 3、复 4、吊唁:吊孝、吊丧 5、装殓 6、用品:寿衣、长明灯、打狗棒、丧服 ★葬法与葬礼 1、葬法:处置尸体的方法; 土葬:埋葬 火葬:火化、焚尸 天葬:野葬、风葬、鸟葬 水葬、塔葬、悬棺葬、衣冠葬 2、葬礼:出殡下葬的主要礼节; 3、居丧与祭祖: ★祭礼:死者家属仍然要小心翼翼地与死者的灵魂打交道,直到永远。
这与传统的信仰心里密不可分 1、古人以为鬼魂在阴间仍然需要生活 2、古人又以为祖先的鬼混会庇护自己的子孙 ★祭祀的分类 1、做七:又称“斋七”、“烧七” 2、祭祖 第六章 有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