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比多少》教学设计范例.docx

52页
  • 卖家[上传人]:1824****852
  • 文档编号:314805634
  • 上传时间:2022-06-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17K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比多少》教学设计《比多少》教学设计1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干脆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觉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布中自己“独创”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觉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布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简单发觉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当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供应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独创”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觉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很明显,前一种材料简单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当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供应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  老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当让幼儿自己去发觉,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究活动->探讨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究活动让幼儿“独创”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觉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老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探讨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挚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老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挚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肯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探讨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老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应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觉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比多少》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对应和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一样多的含义  3.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活动打算:  1.教具打算:操作卷,操作卡  2.教学打算:PPT;小兔子头饰4个,小萝卜头饰3个,碗5个,勺子4个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相互问候  走线,线上嬉戏:幼儿上站好,练习1-10唱数,用集体说数  2、集体活动  (1) 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嬉戏活动一:小兔子找萝卜嬉戏引出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请幼儿比一比它们谁多一些,谁少一些,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2)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多少  嬉戏活动二:请小挚友上前做客吃饭,打算勺子和碗,引导幼儿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3)出示PPT,比一比物品谁多谁少  PPT1:杯子和凳子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PPT2、萝卜和茄子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PPT3、白菜和蘑菇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白菜和蘑菇”,“萝卜和茄子”“椅子和杯子”,比较多与少。

        其次组:做操作卷  老师轮番指导,并问幼儿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4.沟通小结,整理学具  5.延长:  (1)小猪和鸭子比谁多谁少,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  (2)幼儿操作册比谁多谁少的方法讲解  6.为了加深记忆,编儿歌并用手指操的方法记忆比谁多谁少的两种方法,幼儿多次练习,娴熟记住《比多少》教学设计3  一、教材内容分析  比多少是学生会用关系符号“>”、“=”或“<”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的基础上的深化学习,让学生在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的同时,还会用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材还渗透了学生方法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育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2、经验解决问题、探究、沟通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育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实力 3、主动参加新学问的学习活动,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信念和爱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留意力不集中因此,培育学生的爱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着力创建条件,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学生喜爱的嬉戏、故事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五、教学资源  试验(演示)教具  小树卡片、八张绿色卡纸、小棍、投影仪  教学支持资源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情景导入:将学生分成八组让学生在绿色卡纸上用小数卡片上植树,各组进行竞赛,评比“优秀植树小组  教学活动2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说说你发觉了那些好玩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须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通过小组探讨、全班研讨将优秀的解决方法进行板书,赐予表扬(设计意图:主动揣测,多种算法在教学口算25+3=?时,供应自主思索学习的机会  a、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21+8=------ 4+53=------  b谁情愿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组内沟通探讨  a、小挚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45+30=---- 10+36=-----  b、谁情愿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发觉: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  教学活动3 三、课堂练习: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须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假如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假如一人栽一棵树,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嬉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嘉奖大家,我们来做个嬉戏:“找树叶”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当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教学活动4 四、课堂小结:小挚友,你今日学到了什么?你们可真了不得,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傲慢!希望小挚友们接着努力  七、教学评价  本节内容通过激趣--学生常见的植树问题引出了教学内容,通过质疑--学生视察植树活动的场景,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继而通过探究---学生互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嬉戏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巩固,达到聊预期的效果。

        八、教学反思  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快速地算出而评价的标准也很简洁,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实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算法多样化就是激励学生独立思索,激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根据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育学生独立思索的实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沟通,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胜利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激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比多少》教学设计4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老师:同学们,今日老师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老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并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2、 图上有几只兔?每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贴小兔图片、砖头图片。

        3、 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1只小兔对着1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学生仿照说一遍不要求说的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就行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让生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老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老师摆6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终学生看自己摆得和投影仪上摆得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得苹果片要和梨片同样多  老师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起摆布,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  摆好后很回答:梨片有几个,1个苹果片对着1个梨片也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师一般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1个小猪头对着1 根木头,最终也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沟通后请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板书:多、少。

        老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  学生仿照说出谁多谁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