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层气储量规范-第三章煤层气规范_图文.ppt
68页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国土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2012年9月22日,,目 录,,第一章 我国油气资源储量管理体系第二章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状况第二章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规范,第三章《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002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 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2008年1月29日 ,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2011年1月13日,颁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 2011年3月1日,开始实施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编制历程,,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能源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合理利用,遏制煤矿瓦斯灾害,保护大气环境为了适应煤层气的勘查、开发和资源/储量管理的需要,2002年国土资源部委托国土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组织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等公司编制了《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该“规范”的发布实施,起到了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作用,填补了煤层气勘查领域技术规范的空白,为煤层气开发和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标准和审查依据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编制历程,,随着我国煤层气勘查(探)开发实践的增加,“规范”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与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衔接不够紧密,与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形势不完全适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发挥“规范”的作用,2008年1月29日 ,国土资源部委托部咨询研究中心,组织修订《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2011年1月13日,颁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3月1日,开始实施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编制历程,,修订的指导思想 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前提,以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为辅助,理顺与相关矿种技术规范的关系,鼓励采用科学适用的勘查技术手段,促进煤层气快速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学开发利用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的相关技术经济政策修订的技术路线 采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总结国内的煤层气勘探实践活动,实现不同矿种间规范法规协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有针对性地通过调研—总结—分析—专家咨询等工作程序,完成规范修订工作。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编制历程,,1、删除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衔接的有关内容2、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国煤层气产业现状,立足于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定了排采时间的要求,增加了综合评价内容,并结合以往煤炭勘查工作程度,提出了煤层气勘查工程部署的原则要求3、更新了引用文件以现行9个新标准规范替换了5个原引用文件通过引用文件,明确了煤层气勘查过程中采样、测试、化验分析、勘查工程测量和资源储量计算的依据规范修订依据和内容,,4、修改、补充、剔除了有关定义 按照储量在勘查-开采过程的内在联系,定义了4种储量即:煤层气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根据各类钻井在煤层气勘查、评价、排采过程中所担负的主要地质任务,定义了探井、参数井和排采井5、调整了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划分了勘查和开发2个煤层气勘查阶段,即其中勘查阶段提交潜在资源量,预测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储量开发阶段提交探明储量强调了每个阶段的特征工程规范修订依据和内容,,6、调整了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的有关要件和程序 明确了在煤层气储量计算中,单井产量下限必须具备连续生产时间不少于3个月,并作为计算探明储量不可或缺的条件;强调探明储量计算单元必须有试采井或试采工程;采收率可以在规定的条件下采用类比方法确定;明确在煤层稳定、构造简单的前提下,有物探工程控制可以有限放宽钻探工程密度要求。
7、修订了气田的产量等级标准,删除了确定煤层风化带和瓦斯风化带的要求规范修订依据和内容,,8、细化了经济评价内容 勘探投资根据含气面积内的井数和部分设施、设备投资计算开发建设投资根据开发概念设计方案或正式开发方案提供的依据测算 煤层气井产能的预测以开发概念设计为依据;一般情况下,成本、价格和税率等经济指标,应根据煤层气田实际情况,考虑同类已开发煤层气田的统计资料,确定一定时期或年度的平均值;有合同规定的,依合同规定价格和成本在评价期以当年价计算;规定了经济、次经济可采储量的判断标准及现金流量法的工作原则等内容;9、提出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写要求规范了报告、附件、附图附表册的内容规范修订依据和内容,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6 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7 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 8 煤层气储量评价 附 录 A、B、C,,《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目 录,,本标准规定了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标准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标准和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勘查开采的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和报告编写;可以作为煤层气资源储量管理、矿业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储量估算评审、开发方案及中长期规划编制的依据。
煤层气资源区域调查、资源评价,或采用其它方式勘查开采煤层气的资源/储量计算和报告编写可参照执行1 范围,,2 规范性文件引用,GB/T 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7-2008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6949-2008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13610-2003 气体组分分析方法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GB/T 19559-2008 煤层含气量测定方法 GB/T 19560-2008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DZ/T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 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煤层气 coalbed methane(简称CBM) 赋存在煤层中,原始赋存状态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以游离于煤割理、裂隙和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为辅,并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本标准规定需要计算资源/储量的主要是吸附气3.2 煤层气资源量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 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计算的赋存于煤层中,当前或未来可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按照有无勘查工程控制,分为已发现储量和待发现资源量。
3.3 煤层气储量 coalbed methane reserve3.3.1 地质储量 coalbed methane in place 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估算边界的煤层中、有现实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预测的、控制的和探明的三级 3.3.2 可采储量 recoverable reserve 地质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现行法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采用现有的技术,通过理论计算或类比的方法算得,从已知煤层中可采出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控制的和探明的两级采收率参数可采用与国内外相同地质条件类比和数值模拟等其他方法法取得3 术语和定义,,3 术语和定义,3.3.3 经济可采储量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erve 可采储量的一部分是指在现行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下,通过理论估算或类比的方法的可采出的煤层气总量按勘查程度分为控制的和探明的两级 3.3.4 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累计产量所相应消耗的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一般可用累计产量除以采收率求得3 术语和定义,3.3.5 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累计产量。
根据开发状态分为:已建设产能剩余经济可采和未建设产能剩余经济可采两类已建设产能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正在或已完成建设的产能所占用的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未建设产能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与已建设产能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差3.3.6 煤层气储量丰度 指单位煤层含气面积中煤层气的储量3 术语和定义,3.4 煤层气井3.4.1 探井 采用钻井辅以测井和取心化验分析的方法,确定储层的深度、厚度、结构、煤质、煤岩、顶底板性质、含气量、气体成分、等温吸附性能等参数的工程井3.4.2 参数井 采用注入/压降或其他方法,以主要取得渗透率、储层压力、表皮系数、调查半径、储层温度 等参数为目的的工程井参数井一般应在完成探井工程的基础上部署其工程布置及密度应达到划分勘查区内不同参数类型的地质块段的目的,并满足计算控制可采储量所需参数的要求3 术语和定义,3.4.3 排采井(组) 为取得产气量、气体成分、储层压力、产水量、水质及井间干扰试验为主要目的的工程井(组)排采井一般应在完成探井和参数井工程的基础上部署,其工程布置及密度应满足计算探明可采储量所需参数的要求。
4 总则,严格煤层气勘查开发程序,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综合手段开展煤层气勘查开发工作 煤层气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其含气性、渗透性、储层压力和产能差异大,在勘查评价煤层气时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合理部署工程,取全取准相关参数,科学计算资源储量作业者应结合煤层气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储量评估、计算、复算和核算4 总则,对煤层的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是煤层气勘查部署和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的重要依据为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凡在煤炭详查(含详查)程度以上的工作区开展煤层气勘查的,在收集以往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参数需要,可直接部署参数井和排采井 凡在煤炭普查程度一下的工作区开展煤层气勘查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部署地震及探井工程,开展必要的煤田地质工作,其探井井距不大于附录B相应井距的下限要求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通过项目的经济评价确定,经济评价的具体内容参照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0217-2005)执行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级标准及其与勘探控制工程的对应关系见:表1(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和分级体系)表2(各级煤层气储量勘查程度和认识程度要求)。
表1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与分级体系,,表2 各级煤层气储量勘查程度和认识程度要求,6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5.1 分类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以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获得经济效益为原则,通过技术经济评价,按经济可行性分为三类: 经济的 次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5.1.1 经济的 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生产和销售煤层气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地质上可靠并且整个经营活动能够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 5.1.2 次经济的 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生产和销售煤层气活动暂时没有经济效益,但在经济技术条件改变或政府给予扶持政策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经济的 5.1.3 内蕴经济的 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于存在地质和经济技术的不确定性,尚无法判断生产和销售煤层气是经济的还是不经济的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5.2 分级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级以煤层气资源的地质认识程度为基础,根据勘查开发工程网度和地质认识程度将煤层气资源/储量分为潜在的、预测的、控制的探明的四级其中潜在的属于待发现资源量,预测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属于已发现地质储量。
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5.2.1潜在的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或类比得到的煤层气资源量,资源量的可信系数小于0.1. 潜在资源量是煤层气资源的区域调查、资源评价和勘查设计的依据5.2.2预测的 根据少量的探井工程,初步认识了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大部分储层参数是根据类比或区域资料分析得到的,储量的可信系数为0.1~0.2 预测地质储量是勘查设计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