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薛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刘莉娜 薛老今年九十,挥墨自如,看他作画的过程简直是另一种艺术:一双苍老的手,握住毛笔的手指却生动流畅、翻转自如,柔嫩的笔尖仿佛有灵魂一般,落在纸上时粗时细,或虚或实,线条好像天生天长闲聊中,薛老更显耳聪目明,对自己过去的作品如数家珍、“指挥”女儿翻找画作时精准无比,对自己在绘画上的体会与追求既明显又清楚看到这样的薛老,就仿佛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集于一身,运筹帷幄而又烂漫不羁,让人不禁觉得,九十岁,也不过是第三轮“三十而立”的开头吧 事实上,在绘画这件事上,薛老丝毫不输精力充满的年轻人,在疫情之前常年坚持去山中写生这些年来,我写生去南方对比多,江浙一带,还有江西、福建、四川,北方那么是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八十岁时,我还能挟个本子在高高的山上跑来跑去,看到雄伟的高山,也要忘乎所以地振臂高呼一声——大山,我来了!” 谈到写生,薛老很有心得在他看来,虽然现在的拍摄器材高清又简捷,自己年岁已高,让女儿或学生去拍了照片到临摹才是最优方案,但照片再领会、再逼真,也比不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薛老说:“大自然是最丰富的素材宝藏,哪怕是同一处,不同季节、不同光线,甚至遇风遇雨,所得都是不同的。
太行山我去了六七次,每次都有新察觉,雄伟的、秀丽的、空灵的……时有不同感受另外,在自然环境中的放松甚至放纵的心绪,是更加好的创作状态 在薛老看来,写生之于山水画,是一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必要过程——“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内心的感悟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由于这个转化过程,从本质上讲并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而这种统一,正需要画家对大自然有真实的感想 如此,再看薛老家里墙上挂着的各式山水画,仿佛更多了几分山风艳阳,愈加真实事实上,这也正是薛老中国画的一大特色,由于“笔墨当随时代”正是他的创作宗旨——画画的事情,参与创新,有人赏识有人不赏识都很正常,重点是时代的审美需要但假设你因此而想要和他探讨作品中的“创新”观,他会笑眯眯报告你:“我的画啊,创新是来自于民族传统何出此言?还是要从薛老投身绘画的丰富体验中找答案 薛邃,生于1931年,祖籍江苏昆山,居上海最早,他秉承家学,自小跟着做私塾先生的父亲学习诗、书、画而青年时代他考取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时,却是选的油画专业由于身体理由,没多久我就退学了,但这一段学习西画的体验,却促成了我好多的反思与沉淀,当我再次回到中国画时,我想领会了好多,此后再没有离开,觉得中国画尤其山水画是具有超前的魅力,无愧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是无法替代也无法被同化的。
明乎此,我觉得还是理应立足于我们自己肥沃的土地,去栽植参天大树,播种馥郁兰茝,同时,也不妨灌植一些野菊山花 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这一段常人眼里的“弯路”,在薛邃看来却是“礼物”——在他看来,人的一生何其丰富,对人对事,全体花上去的时间都是没有滥用的,全体的体验都会留下痕迹,继而带来影响当时最早只能接触到的是苏联绘画艺术,尤其是列宾等现实主义画家,给年轻的我带来了更加的震撼到改革开放之初,我接触到一套书叫《世界美术全集》,当时也是由于我在学校教授国画,才有机遇阅读到此类的图书至此我才得以看到除俄罗斯以外的艺术,有欧洲、非洲地区的绘画再后来,我有机遇去德国交流绘画,有一天的时间去柏林博物馆参观,当时陪伴的人想我确定会去看欧洲的提香啊伦勃朗等的经典之作,但我没去,转而去了非洲馆,在那里我感受到了非洲艺术的野性与质朴,我开头在自己的水墨画中尝试融入非洲艺术的原始感,俨然很和谐与此同时,我也分外热爱马蒂斯、夏加尔、高更的作品,更加是高更的风格是从日本的浮世绘而来,这也给我的山水画创作带来很大的启发;另外,再逐步吸收了一些像毕加索、米罗等的风格图式方面,我借鉴了康定斯基的构成,但我是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举行融合变形,所以在保证整体趣味的同时,并没完全变成了‘康定斯基,因此大家会觉得如故是一幅中国画,但是却有些新意。
除此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薛邃的山水画中往往会有很大比重的人物展现对此,薛邃表示,在中国绘画中,当山水还未从背景的角色中独立出来时,人物画一向是主角随着时代的推移,山水画成为主要門类以后,人物才逐渐淡退出主角的位置,但仍有大量画家在山水画中,把人物放在对比重要的地位,兼画人物的山水画家如赵孟頫、王蒙、文徴明、唐寅、萧云从,乃至清代华嵒、石涛等而我之所以常在山水中安置人物,其一是丰富了画的内容,而人物与天地山川本就是有感应的,另一方面,我的有些题诗题跋,是描绘了人物在山川林泉中的高蹈雅致,这就更需要以人物形象来加以表现但这也是画家们的一个课题,要留待一段时间的探索,才能找到适合的表达 记者:从您开头学习国画到现在,已经与之结缘六十余年了,可以和我们讲讲您最初是由于什么选择拿起画笔的么? 薛邃:不是六十年,是八十年这约莫是我一种与生俱来的爱好,可能还有点小天赋我从小热爱绘画,家庭环境更促使我走上了绘画道路我父亲是一位私塾老先生,他能诗会画,家里还有一些芥子园画谱之类的书,因此我也拿起画笔,漫漫长途,竟然走了七八十个年头 记者:好多人都觉得您的中国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了,而是有一种现代意趣在里面。
在传统中国画的根基上,您又有了哪些创新呢?变法的根据来自哪里? 薛邃:对于我的画,好多人觉得很“新”,其实我仅仅是在传统的继承中,摄取了大量模范程式以外的元素,画了大量年的传统山水,逐渐地感到有点视觉疲乏而宋元以来,大量有成就的画家,都是把传承与创新,作为一种追求,元代从宋画中升华是一大变,晚明清初更是涌现大批别出机杼的画家,如董其昌、八大、石涛、戴本孝等等,因此我有了“通变”之想,广泛的学习和撷取前所未曾拥有的艺术形态追溯古老艺术,譬如敦煌和其他石窟的壁画,以及民间原始状态的绘画形态,这些未雕之璞,隐匿着无穷的美感形态但照搬是下策,感悟和以人为主变化运用才是合理的途径,由于这些原始状态的画,弥漫着生气和异趣,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于是我步入了传统程式外的领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画风 记者:我们知道您特别热爱外出写生,最近还出门么? 薛邃:这一年多由于疫情,就很少出门了,但在这之前,我几乎每年都要去山野写生关于写生,我有两种熟悉,其一,自然界是最好的也是最用之不竭的画本,能供给画谱以外的种种形态,具有千变万化布局,也能催化新的技法其二,对于自然界真山实水的查看,会产生大量性状的推想,雄伟、秀丽、厚重、空灵等都是产生画品画格的启示。
我的写生,大都撷取要领作素材记录,是从为我所用的需求启程,由于这样可以制止为实景所缚而一幅作品的产生,须思虑周到,从感受到完成,期间包含有画家对自然的认知、消化到释放的过程,乃至注入多方面斟酌、立意、构图,加上诗意的阐发,这就是“厚积薄发”,就是“内法心源”,古人所谓的“通变”也即在此 总之,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佛家的所谓“渐”而非“顿”精心,寻求积累,斟酌是唯一的途径 记者:山野之中可有什么趣事和我们共享? 薛邃:有一次,我在小山坡上写生,四周静静静的,我朦胧听见身边有窸窸窣窣的声音,转头一看,一条一米多长的蛇,正盘在我的草帽上,可能是带的面包的香味把它引来了,我吓得一动也不敢动,约特别钟后,蛇才逐渐游去,我加紧逃离这里……还有一次,我在山上写生,流连忘返,以至于下山的时候天都开头黑了,路也逐渐看不清,我们快速地下山,由于走得太急,腿疼了好几天 回家后,我给穿的跑鞋也画了一张“像”,以示感谢——感谢它带着我看过那些美景 记者:虽然今年您也已经90高龄了,但您照旧每天坚持绘画因此绘画对您意味着什么呢? 薛邃:步入鲐背之年,幸喜思维尚可,能经常画画写写自己热爱的东西,做自己最欣喜做的事情,已是一种幸福,是对生命的鼓舞。
我要再作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猜你热爱 山水画中国画画家 古怪的小画家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22年40期)2022-11-22酷炫小画家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22年8期)2022-09-12书画名人汇北京播送电视报(2022年24期)2022-09-02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东方艺术·国画(2022年3期)2022-08-20程灿山水画作品书画艺术(2022年2期)2022-07-13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连环画报(2022年2期)2022-03-26张和平山水画赏识当代人(2022年6期)2022-08-22明代山水画家蓝瑛文艺生活·上旬刊(2022年3期)2022-11-01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