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的设计选型.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氧化沟的设计选型 氧化沟的设计选型 本设计采用卡鲁赛尔2000氧化沟工艺,按照近期期用水量Q= 5000m3/d设计,结合九运镇的气候条件及排水现状,最低设计水温按照15℃考虑,在此温度下,出水水质到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级排放标准,污泥性质达成稳定化,无需进一步消化稳定处理 本次设计由于卡鲁塞尔2000型氧化沟特殊的预反硝化区的设计 (占氧化沟体积的15%),缺氧条件下进水与确定的混合液混合剩余片面(体积的85%)包括有氧和缺氧区,用于同时硝化反硝化,也用于磷的富集吸收氧化沟后接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和污泥回流泵房污泥回流比为82%,剩余污泥采用潜污泵由污泥回流泵房送至污泥浓缩池,经过浓缩池处理后,再由污泥脱水车间举行脱水处理 4.3.1设计参数: (1)氧化沟平均设两组,并联运行,每组的流量Q=2500m3/d (2)混合液污泥浓度 氧化沟内污泥浓度X值一般采取2000~6000mg/L之间,设计中取X=4500mg/L (3)污泥龄 氧化沟的设计泥龄范围4~48d,通常的泥龄取值10~30d。
泥龄与温度、脱氮、脱氮要求和要求稳定污泥的程度相关本设计考虑去除BOD的同时,还考虑反硝化,因此污泥龄θc=30d (4)水质参数如下: 水质参数 BOD5(mg/L) CODcr(mg/L) SS (mg/L) N (mg/L) P (mg/L) (5)回流污泥浓度 106?r Xr= SVI进水 200 400 200 40 5 出水 15 40 20 10 1.5 式中: Xr—回流污泥浓度(mg/L) SVI—污泥容积指数 r—系数,一般采用r=1.0 设计中取SVI=100 106?1.0?10000mg/L Xr=100(6)污泥回流比 R?X?100% Xr?X 式中: R—污泥回流比 R? 回流污泥量计算: 根据物料平衡: 4500?100%?82% 10000?4500(TSS)Q?XRQR?(Q?QR)X 5000?5000?10000?QR?(5000?QR)?4500 ?Q?3909.1m3/d4.3.2平面尺寸的计算(每组氧化沟的尺寸) (1)好氧区有效容积 V1?YQ(S0?Se)?c X(1?Kd?c) 式中: V1—好氧区有效容积(m3); Y—污泥净产率系数(kgMLSS/kgBOD查表得 5).根据?c, Y=0.42; Q—污水设计流量(mg/L); S0,Se—分别为进出水BOD5浓度(mg/L); ?c—污泥龄(d); X—污泥浓度(mg/L); Kd—污泥自身氧化率(1/d)对于城市污水一般采用 0.05~0.1. 设计中取Kd?0.075 V1?0.42?2500??200?85%?15??30?333.85m3 4500??1?0.075?30?(2)缺氧区有效容积 反硝化区脱氧量 W?Q(N0?Ne)?0.124YQ(S0?Se) 式中:W—反硝化区脱氧量; N0—进水TN浓度(g/L); Ne—出水TN浓度(g/L)。
W?2500(40?10200?85%?15)?0.124?0.42?2500?()?54.8Kg/d 10001000 反硝化区所需污泥量 G?W VDN 式中:VDN—反硝化速率[KgNO3?N/(KgMLSS?d)].根据试验 结果,VOD值介于0.019~0.26之间 设计中取VDN=0.02 G? 反硝化区有效容积: V2? V2? (3)总有效容积 V?V1?V2 K54.8?2740kg 0.02G X2740?608.9m3 1000 式中: V—氧化沟总有效体积 K—具有活性作用的污泥占总污泥量的比例,一 般采用0.55左右 设计中取K=0.6 V? (4)氧化沟平面尺寸 氧化沟共设置两组,并联运行。
氧化沟的有效水深设为4.2m(一般4m~4.5m)超高为0.6m,那么氧化沟的总高度为4.8m 333.85?608.9?1571m3 0.6 设宽为3m,那么氧化沟总长: L?V1571??109m NhB4.8?3其中好氧区38.6m, 缺氧区长度70.4m 4.3.3设计参数校核 (1)水力停留时间 t?24V24?1571(介于10~24h之间,得志要求) ??15.08hQ2500 (2) BOD—污泥负荷率 Ns?Q(S0?Se) V?Xv 式中: Ns—污泥负荷[kgBOD/(kgMLSS.d)] Xr—活性污泥浓度(mg/L) 设计中取Xr=fx?0.75?4000 Ns?2500?(200?85%?15)?0.073kgBOD5/(kgMLVSS.d) 1571?4500?0.75 Ns介于0.05~0.15之间,得志要求 4.3.4进出水系统 (1)氧化沟的进水设计 由于沉砂池出水采用沟渠输水,进入氧化沟前需要转化为管 道输水,为了防止管道内发生淤积,流速理应大于0.6m/s。
在沟渠向管道转换的过程中采用集水井举行过渡 Qmax?KZ?Q?1.76?5000?8800m3/d 进水管管径取300mm.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