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古代社会的左右尊卑文化现象的探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8461979
  • 上传时间:2017-09-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2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古代社会的左右尊卑文化现象的探析【摘 要】在古代典籍中, “左”与“右”一般是成对出现的作为方位词的“左”和“右” ,在人们心目中的文化蕴含有所不同这不仅预示着地位的不平等,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或尊或卑的意识这种意识几乎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全貌,并且作为一种规则,在维护着社会各方面的有序进行关键词】古代社会 左 右 尊 卑 文化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沈兼士学术论集》202页,中华书局,1986年)这句话揭示了汉字内涵的丰富性远在六千年前,我国的文字便已经滥觞在汉字形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文化现象及观念的影响;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文化现象和观念的转变,一大批汉字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因而,根据汉字的结构和内涵,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文化”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化”是指和武力相辅相成的教化,而当今关于文化的定义不一而足其实, “文化”有多重性,它是一种习得行为的社会性传递,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是一种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是群体性创造和个体性创造的统一。

      文化的多重性渊源于汉字本身,作为表意文字,既是中国本土文化的载体,更是浓缩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习俗、生活方式等汉字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它们大都是成对出现,比如东与西、南与北等同样,“左”与“右”一般也是成对出现,要么是以“左……,右……”这样的体式出现如《周礼》第31卷《旅贲氏》:“旅贲氏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车止则持轮 ”要么以“左右……”这样的体式出现,如《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春,晋秦师过周门,左右免胄而下 ”甲骨文的“左”写作“ ”, “右”写作“ ”,都是象形字,分别像是从侧面看上去人的左手和右手,这是在造字之初“左”与“右”的本义左手和右手分别位于身体的两侧,因而表示左手的“左”和表示右手的“右” ,又分别引为表示方向的“左”和“右”之义作为方位词的“左”和“右” ,不仅在人们心目中的文化蕴含有所不同,在特定时期内,它预示着地位的不平等,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或尊或卑的意识如古代的君王是坐北面南,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气势,而俯首称臣则是面北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在特定的适应范围内,大致有尊左卑右和尊右卑左两种情形一、尊左卑右1.车之左右我国古代乘车是以左边的位子为尊的。

      古代的车分民车和兵车两种民车,古制是一车三人,御者居中,骖乘在右,尊者在左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虚左” ,就是空着左边的位子,以让侯生上坐,这是对侯生的尊敬我国古代的战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挥车,一种是进攻车战车一般是三人在指挥车上,主帅居中,以便于指挥作战,御者居左,卫士居右在进攻车上,御者居中,左边是持弓者,右边是持矛者,都是保护战车的2.军队之左右古人在军队的编制上,也以左、右冠之 《左传·桓公八年》:“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 ’”楚国当时是以左为尊的,左军的势力比右军的势力大,因而季梁建议进攻力量薄弱的右军3.阴阳之左右中国的古素哲学思想中有两个对立面——阴与阳,他们贯通于万物之中,如乾为阳,坤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同样,左右方位也分阳阴 《礼记·杂记》:“左为阳,阳,吉也” , “右为阴,阴,丧所尚也” 中国本土文化中,男女亦分阳阴,因而,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左、右分别与男、女结合在一起,凡男女有别,皆左为男,右为女《礼记·内则》:“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 ”郑玄注云:“左,阳也右,阴也。

      甚至在行走的时候,男子靠左行,女子靠右行 《荀子·号令》:“男子行左,女子行右4.住房之左右以住房朝向南方来看,房屋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崇拜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几乎所有有神话记载的民族必然都是太阳崇拜的民族,有许多迹象表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着明显的太阳崇拜古人每天清晨都要举行迎接日出的祭礼,殷墟卜辞中已经有对祭日的记录,如“出日” 、 “入日” 、 “宾日”等,都是这类祭礼的记录郭沫若《殷契粹编》17:“出入日,岁三牛 ”从供奉的牲畜来看,祭日仪式相当隆重因而,以东为左是符合古人思想观念意识的清代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 ”5.官职之左右就官职或封号来说,尊左卑右的观念也有所体现 《史记·李将军列传》:“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 ”又《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 ”左贤王,简称左贤,是匈奴贵族的高级封号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匈奴在当时是以左为尊的还有,古代的宫殿、府第、牌坊等建筑门前,有的立着两大石人像(如孔庙门前) ,一文一武,文在左,武在右。

      可见,在当时崇高文治的时期也是以左为尊的6.物品放置之左右在我国古代存在着这样一种风俗,古人在进献禽、鱼之类的物品时,一般将其头放在左边,以示尊敬 《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鱼,左头奉之 ”“左头”是头在左,又称“左首” 《礼记·曲礼上》:“执禽者左首 ”郑玄注云:“左首,尊 ”孔颖达疏:“禽,鸟也左,阳也首,亦阳也左首,谓横捧之也 ”7.宫室之左右在方位系统里,古人很讲究宫室内的位置在同一所房子里,以面向南来说,左手边的为东,是上位,是尊贵的象征;右手边的为西,是下位,是卑下的标志不同位置的不同房屋,也有尊卑之分如东宫和西宫,东宫为尊,西宫为卑 《诗经·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毛传云:“东宫,齐太子也 ”孔颖达疏云:“太子居东宫,因以东宫表太子 ”依照汉制,太后居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称太后为东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齐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立管仲为仲父,善都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 ”善者,赞同者这也体现出尊左的观念8.宗庙、陵墓之左右与宫室的左尊右卑相对应的是,古代庙、墓的位置的安排也来自这一意识依照古代的宗法制度,宗庙的次序是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为“昭” ;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的右方,称为“穆” ,即父在左,子在右,左尊而右卑。

      古人以左为尊,符合古人当时的思想观念我国现存的古典文献中有大量以左为尊的例子如《礼记·曲礼》孔颖达疏:“车上贵左 ”《礼记·祭义》郑玄注云:“周尚左也从现在礼仪风俗中也可以窥见以左为尊的发展轨迹在一些地方,单就待客来说,主人总是把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位子上,以示尊敬二、尊右卑左1.衣襟之左右在衣着上有“左衽”和“右衽”之分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是衣襟向左的,称之为“左衽” 《尚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夷”是当时对少数民族的一种不尊的称呼, “左衽”亦带有卑下之意古代中原汉族的服装是衣襟向右的,因以“右衽”谓华夏风俗习惯 《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钺,单于犇幕,骠骑抗旌,昆邪右衽 ”颜师古注云:“右衽,从中国化也 ”中国,即中原在当时看来,中原是正,是尊;周边民族是邪,是卑2.住地之左右古人居住的地方,分为左右,以别尊卑如秦代的“闾左” ,指的是里门左侧的平民在当时,平民居住在左边,富豪居住在右边 《史记·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司马贞《索隐》云:“闾左,谓居闾里之左也……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 ”居住位置不同,意味着权势和身份、地位的不同,右贵而左贱。

      故以“右”为上,为高,为贵 《管子·七发》:“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锐器,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因而, “右姓”指豪族大姓, “右戚”指皇帝的贵戚, “右族”指豪门大族因为尊右,故“右”又引出“强” 、 “崇尚” 、 “尊敬”之意 《后汉书·陈宠传》:“西州豪右并重,吏多奸贪 ”《淮南子·汜论》:“兼爱上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 ”高诱注云:“右,犹尊也 ”《宋史·选举志》三《学校试》:“国家恢儒右文,京师郡县皆有学 ”右文,崇尚文治 《史记·平津侯传》:“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右武,崇尚武力尊右意味着卑左《仪礼·乡射礼》:“当左物,北面辑 ”郑玄注云:“左物,下物也 ”《史记·孝文本纪》:“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裴駰《集解》引韦昭云:“右犹高,左犹下也因为卑左, “左”又有“降格” 、 “贬谪”之意 《汉书·周昌传》:“吾极知其左迁 ”颜师古注云:“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谪为左迁 ”降格、贬职之后,就被“疏远” 、 “见外”了 《国语·晋语一》:“今君分土而官之,是左之也 ”韦昭注云:“左,犹外也 ”《史记·魏世家》:“张仪相,必右秦而左魏 ”左,疏远也可,亲近也此外, “左”又引申为“偏邪” 、 “不正” 。

      《后汉书·杜周传》:“不知而白之,是背经术惑左道也 ”颜师古注:“左道,不正之道也 ”今天仍然有“旁门左道”之说3.官制之左右右尊左卑在官制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汉书·白起王翦列传》:“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史记·樗里子传》:“爵樗里子为右更 ”“左更” 、 “右更”均是秦汉时的爵位名司马贞《索隐》:“右更,秦之第十四爵名也 ”秦国的爵位共二十级,第一级最低,第二十级最高,左更是第十二级,右更是第十四级,可见,右是尊于左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汉书·诸侯王表》:“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 ”颜师古注:“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称降职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 ”就是说,汉代以右为左官正是因为尊右卑左,古代把升职称“右移” 、 “右迁” ,在降职时冠以“左”字,如“左迁” 、 “左黜” 4.出身之左右尊右卑左贯穿于古代的王(皇)位世袭上 《左传·桓公六年》:“十一月,左公子洩,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 ”左公子、右公子,谓左、右媵之子,因明其母为号。

      公羊称诸侯娶有二,故分为左、右,并且说是右媵贵于左媵 《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汉何休注云:“礼,嫡夫人无子立右媵,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姪娣 ”5.符契之左右古代的符契分为左右两片,双方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左片叫左符,右片叫右符出土的秦金文录《新郪虎符》:“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 ”右符在王手里,说明当时是右尊于左的在有的情况下,左右并无尊卑之分如“左史”和“右史” ,它们都是古代的史官名,只是分管的方面不同而已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言为《尚书》 ,帝王靡不同之 ”纵观古人尊左与尊右的观念,它们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实,尊左与尊右的意义内涵是一致的,都是由古人坐次的君臣尊卑、上下之礼所带来的,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在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并且,这种观念几乎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全貌,是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男女之间的礼仪规则正是这一规则,在维护着社会各方面的有序进行。

      本文由期刊vip提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