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管仲关于商业的名言.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262267974
  • 上传时间:2022-03-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7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管仲关于商业的名言 篇一:春秋第一相管仲名言精选 春秋第一相管仲名言精选 1、不务天时那么财不生,不务地利那么仓廪不盈 2、天道之数,至那么反,盛那么衰 3、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4、骄倨傲暴之人不成与交 5、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6、钓名之士,无贤士焉 7、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8、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9、惆怅生疾,疾困乃死 10、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11、信缺乏,安有信 12、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具命也 13、千里之路,不成扶以绳;万家之都,不成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 14、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15、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16、令那么行,禁那么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17、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18、俭那么伤事,侈那么伤货 19、草茅弗去,择害禾谷;盗赋弗诛,那么仿良民。

      20、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21、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2、不为不成成,不求不成得;不处不成久,不行不成复 23、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24、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25、法制不议,那么民不相私;刑杀不赦,那么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那么下不乱其上 26、志毋虚邪,行必正直 27、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28、惰而侈那么贫,力而俭那么富 29、衣冠不正,那么宾者不肃 30、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31、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32、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33、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34、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35、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3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7、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那么身利而寿命益 38、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3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40、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 41、善用兵着无沟垒而有耳目 42、罚避亲贵,不成使主兵 43、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44、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45、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46、观其交游,那么其贤、不肖可察也 47、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48、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49、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50、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51、凡用兵者,攻坚那么轫,乘瑕那么神 52、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53、量力而知攻 54、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55、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56、独王之国,劳而多祸 57、圣人若自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 58、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59、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60、众寡同力,那么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6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62、粟者,王之才能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63、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那么知侈俭,知岱侈俭那么百用节矣。

      64、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65、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66、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67、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68、知子莫若父 69、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70、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71、仓廪实那么知礼节,衣食足那么知荣辱 72、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篇二:重审管仲名言 重审管仲名言:只有“衣食足”才能“知荣辱”吗 2022年01月15日 14:57环球时报投票数: 顶一下 【大 中 小】 眼下的中国,不守法则、不讲道德的现象并不罕见要是批评多了,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人现在还不富嘛!” 管仲的名言竟成了不讲文明的挡箭牌事实上,有好多例子证明,不必确定 “仓廪实”,人们就可以“知礼节”譬如,二战后德国一片废墟,国家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1945年冬天特别寒冷,又没有暖气于是,大家上山砍柴用来烧火取暖做饭有人提议养护小树并做上记号,不要砍结果,虽然没有人监视,做了记号的小树都留了下来。

      按道理,人都快冻死饿坏了,还管什么小树大树,烧了再说吧可是德国人没有在德国街头,有时也会察觉乞讨者他们往往不是简朴伸手讨要笔者在德国曾见到这样的乞讨者,他们在面前的地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请留下您的生日日期和,我会在您过生日的时候送来祈福的这些做法貌似都证领略,不确定衣食足也可以知礼节吧? 当下中国,从整体看来,人均国民年收入也已超过一千美元,不少人的“仓廪”更是明显超过殷实阶段,但却往往让人看到“衣食足”而不“知礼节”的行为开着豪华的车,鸣着喇叭抢行人的先行权;西装革履衣着光鲜,闯红灯无所顾忌;吃着山珍海味,对着服务员劈头盖脸大声喝叫;出国旅行时常把随地吐痰这样的恶习带出国门这样的情形,怕不在少数吧管子的话,放在眼下的中国,不知道会不会改成“仓廪实未必知礼节,衣食足未必知荣辱”了 可见,物质根基并不是国民修养提高的充分条件德国人那种做法,当然有之前确定程度上仓廪实的根基,但根本还是来自长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培养自律、秩序等优良价值观的教导,早在17世纪普鲁士王朝时期就开头了教导代代相传,进入了国民的血脉之中,甚至形成了德国国民习惯的一片面歌德当年说:“假使不是通过一种光芒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国各地,德国如何能宏伟呢?遍布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作为支持和促进民族文化教养提高的气力,是绝不应被忽略的。

      笔者认为,管子的话,理应是在说一般的社会现象,并没有说衣食不很富足,人们就确定不成能懂一些礼节还记得小时候,生活特别拮据,就常听到父母对后裔做出“人穷不能志短”这样的指导,但是这样的话现在好象很难听到了 其实,中国的文化积淀中最不缺乏这样的精神:无论身处何种情形,都能保持良好修养和品格操守孔子看法“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孟子看法“贫贱不能移,英武不能屈”;陶渊明“不 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还有人民解放军当年的“三大纪律八项留神”,自己再冷再饿,不会进犯老百姓一丝一毫 不成否认,好多中国人照旧为衣食而奔波劳碌在知礼节、知荣辱的问题上,我们当然也不理应太过于梦想化,不成能期望人人都能成为颜回那样的人但是,我们是否可以问一问:当前中国人道德素质上的一些弊端,是否就是“天经地义”的,要等到仓廪殷实到什么程度才能改善呢?我们需要的,不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借口,而是一种反求诸己的精神,在文化精神层面反思我们的问题所在中国文化积淀中,有取之不竭的优秀精神,需要我们重捡起来假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被抛弃的精神宝藏多一些“认领”,那么中国人“知礼节”的进程,或许要快好多吧。

      是曾驻欧洲多年的资深记者 篇三:管仲兴齐 纵论中西全史(其次部)帝国时代【节选】 :史书一册 【41】 管仲牧民 国家,已经乱了怎样终止一片纷乱的局面,给国家带来秩序呢? 这是摆在管仲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给每一个身处危局之中的统治者的一道难题管仲完备地解答了这道题,由于他找到了这道题目绝妙的突破口,那就是人性 治国必先治民民怎么治?管仲说,只有一个字——牧 放过牛的人都知道,你想把那些牛一个一个拽着跑是根本不成能的,你只能赶着它们让它们自己跑对于优秀的牧者来说,牛总是很听话,由于他了解牛想些什么假设你一味蛮干的话,注定会吞噬在四处乱撞的牛群之中 人民就是牛群,管仲就是一个深通其道的牧者怅然的是,大多数的统治者却不是所以治世难见,人才难得 美国芝加哥的中国城有一个标志性的大门,上面大大地写了四个字: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就是管仲提出的第一套牧民纲领:四维论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管子·牧民》 管仲是把这四维拔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的,他说:“国有四维,一维绝那么倾,二维绝那么危,三维绝那么覆,四维绝那么灭。

      那么,管仲为什么要推行这四维?它们有什么作用?人们又为什么会乖乖地遵从呢?这些就是我们需要斟酌的问题了 礼,并不崭新,四百年前就有了但我们已经知道,春秋初年,诸侯大乱,礼制已经败坏得不成样子 但礼的败坏,并不能说明礼制没有用我们形容过,礼制是周公为全中国人用心编制的一个笼子,在这个笼子里,周王朝平稳进展了三百多年,劳绩斐然只是随着历史的进展,貌似这个笼子开头关不住大家了 管仲并不计划打破这个笼子,恰恰相反,他抉择将这个笼子做得更美丽些,重新把人们赶进去于是,他在礼的根基上补充了义、廉、耻三个方面 义,这个字,在英语里几乎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汇义的精神,尤为中国文化所特有,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不了解“义”,简直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管仲初创义的概念时,给出的定义是“不自进” 为什么管仲会提出这么一个“义”字呢?由于他领会人的一条劣根性,那就是攀比这本是植根于人对缺乏安好感的惧怕,简直无法抑制因此,从古至今,攀比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攀比的结果往往抉择了人们的心态 可假设有人从攀比中脱颖而出的话,多半不是什么好事,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说俗一点,就是“人怕著名猪怕壮”。

      所以,假设大家都不自进的话,是分外有利于加强团结,制造一个稳定局面的 实质上,就是管仲放纵了人的劣根性,以牺牲天性为代价,换取了社会的稳定 但日后以墨家为代表的学派对义的概念有了新的阐释,使得义的精神得到了进展,与管仲之时的义已经不大一致,这又是后话了 下面再说说廉和耻廉耻二字,后世常连起来用假设有人说你没有廉耻,你欣喜么?你不欣喜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人都不梦想做一个让别人瞧不起的人,也就是说,人们都梦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为什么在任何时代,只要你能告成树立起一套道德标准,容许违背它的人并不多就本性而言,人是梦想做一个好人的就犹如你照镜子,总梦想看到一个英俊潇洒的少年或是亭亭玉立的少女,而不是一个又脏又丑的人吧 廉耻,就是管仲为齐人树立起的道德标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坏人坏事呢?就大多数处境而言,是被社会逼的现在一闹经济危机,美利坚就枪声不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