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肝功能中各检测项目的测定方法样本.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11553386
  • 上传时间:2023-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肝功能中各检测项目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一、 血清总胆汁酸TBA:(1)测定方法:A、酶循环法,B、3a-HDS法(3-a羟类固醇脱氧酶)( 2 )测定原理方法A:胆汁酸被3 a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a-HSDH)及口-硫代烟酰胺嘌吟 二核苷酸氧化型特异性的氧化,生成3酮类固醇及}硫代烟酰胺嘌吟二核苷酸还 原型另外,生成的3酮类固醇在3 a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B硫代烟酰胺嘌吟二 核苷酸还原型存在下,生成胆汁酸及B烟酰胺嘌吟二核苷酸氧化型以上依据循 环酶而放大量的胆汁酸测定生成的B-硫代烟酰胺嘌吟二核苷酸还原型的吸光度, 计算血清中胆汁酸的量方法B:在3-a羟类固醇脱氧酶作用下,各种胆汁酸C3 上 a位的羟基脱氧 形成羰基,同时氧化型NAD还原成NADH随后NADH上的氢由黄递酶催化转移给硝 基四氮唑蓝(NTB)产生甲替,用磷酸中止反应,甲替的产量与总胆汁酸成正比, 在波长540nm比色,与同样处理的标准品比较,计算其含量3)临床意义1. 测定血清中胆汁酸可提供肝胆系统是否正常, 肝、胆疾病时周围血循环中的 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急性肝炎早期和肝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至正常值的100 倍以上。

      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异性2.可敏感地反映肝胆系统疾病的病变过程肝胆疾病时血清胆汁酸浓度的升高 与其它肝功能试验及肝组织学变化极为吻合, 在肝细胞仅有轻微坏死时,血清 胆汁酸的升高, 常比其它检查更为灵敏据报道,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 肝癌、急性肝内胆汁郁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肝外阻塞性黄疸,其血清 胆汁酸均100%出现异常上述疾病时均有血清胆汁酸含量的增高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测定方法:酶偶联法,赖氏法,连续监测法(2) 测定原理:L-丙氨酸+ a-酮戊二酸---alt——L-丙酮酸 + L-谷氨酸丙酮酸 +NADH+H+ ld L--乳酸+NAD+(3) 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意义就在于对急性乙型肝炎、慢性肝炎、HBV携带者、重 型肝炎以及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析,ALT的升高只表 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除了肝炎,其它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谷丙转氨酶转氨酶升 高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 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 细胞损害程度但谷丙转氨酶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 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

      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 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 诊另外需要注意,谷丙转氨酶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 严重肝损患者谷丙转氨酶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它情况来判断L-门冬氨酸 + a -酮戊二酸 AST——> 草酰乙酸 + L-谷氨酸草酰乙酸 + NADH + H + md > L -苹果酸 + NAD +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 测定方法:酶偶联法(2) 测定原理:(3)临床意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但肝脏损害时也可使其血清浓度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死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天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AST)的正常值为0~40U/L,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ALT/AST)比值大于l时,就表示肝脏发生了实质性损害四、碱性磷酸酶ALP(1) 测定方法:连续监测法(2) 测定原理:在pH=10的环境中,ALP催化磷酸二苯钠的水解,生成苯酚和 磷酸氢二钠,苯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色素原,该色素原经铁氰化钾氧 化生成红色醌亚胺衍生物测定红色物质的吸光度就能够计算酶活力的大小。

      3) 临床意义: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 断,特别是黄疸的鉴别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测定同工酶以 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1•生理性增高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 2倍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能够升高2•病理性升高(1)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骨转 移等;(2)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肝癌、肝硬化、毛细胆管性肝炎等;(3) 其它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3.病理性降低见于重症慢性肾炎、儿童甲状腺 机能不全、贫血等五、乳酸脱氢酶LDH(1) 测定方法:连续监测法、 比色法、荧光法2) 测定原理:乳酸脱氢酶(LDH)在辅酶I的递氢作用下,使乳酸脱氢而生成 丙酮酸氧化型辅酶1( NAD+)还原成还原型的辅酶I( NADH),引起340nm处 吸光度的改变,其吸光度的增加速率与标本中LDH浓度成正比3) 临床意义:1、用于AMI和亚急性MI的辅助诊断:AMI后8〜18小时开始升高,peaktim为 24〜72小时,持续时间6〜10天°AMI时LD的升高倍数多为5〜6倍,个别可高 达10倍。

      2、 由于LD特异性低,一般可用于观察是否存在组织、器官损伤如LD持续正 常,可除外组织、器官损伤;如LD总酶活性升高,可能有组织、器官损伤,常 见于广泛性癌症化疗时的监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 各种疾病的急性时相、血液病(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 血)、心肺疾患(AMI、肺梗塞)、肝胆疾患(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 心力衰竭和心包炎时肝淤血)、恶性肿瘤、肾疾患、脑血管病变、肌病、休 克等LD及其病变部位相应优势的同工酶含量均可增高六、谷氨酰转肽酶Y—GT(1) 测定方法:速率法(2) 测定原理:Y-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甘氨酰甘氨酸—— Y-谷氨酰甘 氨酰甘氨酸+5-氨基-2-硝基苯甲酸生成的5-氨基-2-硝基苯甲酸在410nm波长 处有吸收峰,其形成的速率与血清中Y-GT活性成正比,故经过测定吸光度增 加的速率即可测出Y-GT的活性(3) 临床意义:(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中GGT明显升高其原因是癌细 胞产生的GGT增多和癌组织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刺激作用,使肝细胞膜的通透 性增加,以致血中GGT增高(2)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 道感染、肝硬化等都可使GGT升高。

      3)其它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及 某些药物等均可使血中GGT升高谷氦酰转肽酶(y-GT),正常值为50单位 急性乙肝时可升高,但持续 1 个月左右就会下降; 如果长期升高不降,可能会 向慢性肝炎转化慢性乙肝有时可达200单位或更高, 且不容易消失, 当前还缺 少特效使其下降其它如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 胆石病、 肝内胆管结石等也能 够升高; 黄疸长期不消退( 胆汁淤积) 时也会升高要注意的是, 若发生肝癌时, y-GT的上升值可达正常值的1 0倍以上,对其升高者一定要结合临床其它资料 加以综合分析七、 胆碱酯酶CHE(1)测定方法:纸片法(2) 测定原理:丁酰硫代胆碱被 ChE 水解,生成硫代胆碱和丁酸; 所释放的硫 代胆碱与二硫代硝基苯甲酸反应生成黄色的硝基苯甲酸衍生物,在 405nm 波长 下检测吸光度变化的速率就能够检测ChE的活性3) 临床意义: 急性病毒性乙肝: 乙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 有关, 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 若持续降低, 常提示预后不良 慢性乙肝: 慢 性迁延型乙肝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 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乙 肝患者相似 肝硬化: 若处于代偿期, 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 若处于失代偿 期, 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亚急性重型乙肝: 亚急性重型乙肝患者特别是肝昏 迷患者, 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 且多呈持久性降低 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 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正常, 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 酶活力下降 急慢性肝 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时胆碱酯酶明显降低, 慢性胆道疾患, 肝癌合并肝 硬化时胆碱酯酶降低 有机磷中毒、营养不良、感染及贫血也可使胆碱酯酶 降低脂肪肝、肾脏病变、 肥胖则出现血清胆碱酯酶增高八、 腺苷脱氨酶ADA(1)测定方法:Kaplan法 奈氏显色法、Kalckar氏法PNP法( 2)测定原理: ADA 催化腺嘌呤核苷脱氨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 再经嘌呤核苷 磷酸化酶(PNP)作用生成次黄嘌吟,次黄嘌吟经次黄嘌吟氧化酶(XOD)作用转 变为尿酸和过氧化氢(H2O2)H2O2在过氧化物酶(POD)存在的情况下,可与 N-乙醛-N-( 2-羟基-3-硫丙基)-3-甲基苯胺(EHSPT)和氨基安替比林(4-AA) 生成醌染料,醌染料生成速率与ADA含量相关3)临床意义:1、急性肝炎时ADA仅轻中度增高;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 变时, ADA 活性的阳性率可达 90%左右, 增高程度也较明显; 重症肝炎时, ALT 不高,但ADA常明显升高;在阻塞性黄疸时,ADA活性升高很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