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9894716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 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 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 ㈡ 探究概括规律: 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多媒体操作引导〗 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 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 结论: 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概括起来,说一说?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数,你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3.逆用乘法分配律、我们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运算吗?你会运用吗?敢接受我的考验吗? 三. 质疑联想,拓展认识 四.巩固运用规律 (一) 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①  2×( 6 + 5 ) = 2 × 6 + 5- - -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 (二)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三)做一做: ① 103×32             ② 99×32 (四)巩固与发展五.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咱们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试试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排球各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哪些问题 ?                    22元                25元 六. 归纳概括,完善认识 请同学们回忆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想想,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1、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举例:设计学生买校服的情景让学生帮助出主意出示:“一件上衣35元,一条裤子25元,买3套校服。

      一共需要多少元钱?”让学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出:(35 + 25)×3 = 60×3 = 180(元)、35×3 + 25×3 = 105 + 75 = 180(元)此时,让学生观察通过计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两个算式可用“=”连接使之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形式表示:(a + b)× c =  a × c  +  b × c      3、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知识延伸出示一些扩展型的练习:由102×43和37×9+63×9到 66×28 + 66×32 + 66×40再到(250—115)×4和(245—110+25)×4,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两个数的差,也可以是三个数的和,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整,也为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埋下伏笔总之,在这堂课中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充分调动起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