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pptx
60页主 要 内 容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二、清洁与消毒三、无菌技术四、标准预防与隔离五、职业防护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INI)的主要危害)的主要危害 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的危害1.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6.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3.增加医疗负担,降低医疗质量增加医疗负担,降低医疗质量4.阻碍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阻碍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5.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息息相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息息相关2.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当前全球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医院内感染发生、发展和控制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一门涉及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疾病诊断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护理学、医院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病原体种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属厌氧菌似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其他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肝炎病毒、水痘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真菌念珠菌、组织孢浆菌、球孢子菌等其它卡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等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传染源传染源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1 1、病人:、病人:感染菌在病人体内传代而毒力、侵袭力增加是医院感染主要传染源感染菌在病人体内传代而毒力、侵袭力增加是医院感染主要传染源2 2、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携带多重耐药株的医务人员、病人等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感染携带多重耐药株的医务人员、病人等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感染3 3、自身菌源:、自身菌源:肠道、皮肤、鼻咽、泌尿生殖道四大贮菌库,引起内源肠道、皮肤、鼻咽、泌尿生殖道四大贮菌库,引起内源NINI4 4、医院环境贮菌源:、医院环境贮菌源:肥皂盒、水池、氧气湿化瓶等潮湿环境有利于肥皂盒、水池、氧气湿化瓶等潮湿环境有利于G-G-杆菌生杆菌生长繁殖;长繁殖;G+G+球菌能在干燥环境如柜顶、灯架等干燥灰尘中长期存活。
球菌能在干燥环境如柜顶、灯架等干燥灰尘中长期存活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直接接触 ((2)间接接触)间接接触 ((3)飞沫传播)飞沫传播2 2、空气传播、空气传播3 3、共同媒介传播、共同媒介传播 ((1)饮水和食物传播)饮水和食物传播 ((2)输液制品的传播)输液制品的传播 ((3)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4)医疗器械和设备)医疗器械和设备4 4、生物媒介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患有严重影响或者患有严重影响或者损伤机体免疫机能损伤机体免疫机能疾病的病人疾病的病人新生儿新生儿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器官移植者等器官移植者等 易感人群是指缺乏免疫力易感人群是指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感染的人群住院而容易受感染的人群住院病人中有以下易感人群:病人中有以下易感人群: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感染可以散发,也可以暴发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感染可以散发,也可以暴发. .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等技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等技术措施,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术措施,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一)外源性感染内源微生物引起感染有以下几种方式:1 1、菌群失调、菌群失调 2、肠道菌移位、肠道菌移位3、潜在感染活化、潜在感染活化 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上呼吸道、下上呼吸道、胸膜腔感染;上呼吸道、下上呼吸道、胸膜腔感染;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包炎;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包炎;3.血液系统:血液系统:血管相关性感染、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血管相关性感染、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4.腹部和消化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腹(盆)腔内组织感染、腹水感染;炎、腹(盆)腔内组织感染、腹水感染;5.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椎管内感染;膜外脓肿等)、椎管内感染;6.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有症状泌尿道感染、无症状菌尿症、尿道、膀胱、输尿管感染等;有症状泌尿道感染、无症状菌尿症、尿道、膀胱、输尿管感染等;7.手术部位:手术部位: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8.皮肤和软组织:皮肤和软组织: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压疮感染烧伤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压疮感染烧伤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脐炎、婴儿脓疱病;炎、脐炎、婴儿脓疱病;9.骨、关节:骨、关节:关节和关节囊感染、骨髓炎、椎间盘感染;关节和关节囊感染、骨髓炎、椎间盘感染;10.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外阴切口感染、阴道穹隆部感染、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男女外阴切口感染、阴道穹隆部感染、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男女生殖道的其他感染;生殖道的其他感染;11.口腔:口腔:喉炎、颊周炎、牙龈炎等;喉炎、颊周炎、牙龈炎等;根据感染部位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分类:概念概念内内 容容清洁 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一、相关概念二、《消毒技术规范》1 1、根据对人体的危险性,对医用物品分类、根据对人体的危险性,对医用物品分类: :高高 度度 危危 险险 性性 物物 品品中中 度度 危危 险险 性性 物物 品品低低 度度 危危 险险 性性 物物 品品2 2、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对消毒水平进行分级物的杀灭能力,对消毒水平进行分级: :灭 菌高水平消毒法中水平消毒法低水平消毒法 二、《消毒技术规范》3 3、消毒方法的选择、消毒方法的选择: :总体原则:总体原则:①保护消毒物品不收损伤;保护消毒物品不收损伤; ②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方法选择:方法选择:①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②干热消毒: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可用;干热消毒: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可用;③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不耐热、不耐湿、贵重物品;贵重物品;④浸泡法:金属器械,选择对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浸泡法:金属器械,选择对无腐蚀性的消毒剂⑤擦拭法、辐照法:光滑表面;擦拭法、辐照法:光滑表面;⑦喷雾消毒法:多孔材料表面喷雾消毒法:多孔材料表面二、《消毒技术规范》4 4、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标准、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环境类别范 围空气(cfu/m³)物体表面(cfu/cm2)医护手(cfu/cm2)一类一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1010≤≤5 5≤≤5 5二类二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200200≤≤5 5≤≤5 5三类三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清洁区、急诊换药室、治疗室供应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500≤≤1010≤≤1010四类四类传染病科及病房传染病科及病房 ——≤≤1515≤≤1515(注意: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注意: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二、《消毒技术规范》((1)) 空气消毒方法:空气消毒方法:❶❶自然通风法(适合普通病房)自然通风法(适合普通病房)❷❷紫外线消毒(适合无人状态下)紫外线消毒(适合无人状态下)❸❸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适合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适合有人有人状态下)状态下)❹❹化学法:如气溶胶喷雾法和熏蒸法(适合终末消毒)化学法:如气溶胶喷雾法和熏蒸法(适合终末消毒)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消毒程序消毒程序1、先清洁,再消毒: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先清洁,再消毒: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2、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被肝炎、、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被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人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结核、艾滋病、炭疽病人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到的器材和物品。
并在使用之前再按物品的危险性的种污染到的器材和物品并在使用之前再按物品的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戊二醛浸泡消毒法戊二醛浸泡消毒法灭菌:常用浸泡法加盖,浸泡灭菌:常用浸泡法加盖,浸泡10h消毒:加盖,浸泡消毒:加盖,浸泡20min~~45min注意事项: 1.1.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戊二醛对手术刀片等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使用前应先加入0.5%0.5%亚硝酸钠防锈亚硝酸钠防锈 2.2.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戊二醛浓度检测 3.3.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4.4.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通风良好处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2)物体表面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法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法 应用浓度应用浓度500mg/L500mg/L(污染情(污染情况较重则应加大浓度)的含氯况较重则应加大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地面、床单位、门把消毒剂对地面、床单位、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处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处理,理,3030分钟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
后再用清水擦拭 浓度和时间都非常重要!浓度和时间都非常重要!三、消毒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一、无菌技术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手手 术术 部部 位位 感感 染染 !!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一、无菌技术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n无菌区:无菌区: 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n非无菌区:非无菌区: 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Ø无菌技术:无菌技术: 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二、无菌技术的概念u不能严格区分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如换药包、注射器等不能严格区分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如换药包、注射器等u不用治疗巾,或治疗巾、止血带做不到一人一用一更换不用治疗巾,或治疗巾、止血带做不到一人一用一更换u操作时不戴口罩或帽子操作时不戴口罩或帽子u操作前后不进行手卫生操作前后不进行手卫生u不能合理使用治疗盘、铺治疗巾不能合理使用治疗盘、铺治疗巾三、无菌技术时要注意的问题 Ø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平的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一、标准预防的定义①①既既要要防防止止血血源源性性疾疾病病的的传传播播,,也也要要防防止止非非血血源源性性疾疾病病的传播;的传播;②②强强调调双双向向防防护护,,既既防防止止疾疾病病从从病病人人传传至至医医务务人人员员,,又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③③根根据据疾疾病病的的主主要要传传播播途途径径,,采采取取相相应应的的隔隔离离措措施施,,包包括括接接触触隔隔离离((蓝蓝色色标标识识))、、空空气气隔隔离离((黄黄色色标标识识))和和飞沫隔离(粉红色标识)重点是手卫生飞沫隔离(粉红色标识)重点是手卫生二、标准预防的特点①①手卫生: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洗手和手消毒; ②②戴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戴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③③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带口罩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带口罩和眼罩;和眼罩;④④锐器的正确处理;锐器的正确处理;⑤⑤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等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等注意:戴手套注意: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不能替代洗手!三、标准预防的措施 我我国国每每年年有有400400万万病病人人发发生生医医院院感感染染,,直直接接导导致致的的经经济济损损失失达达到到160160亿亿---240---240亿亿。
由由于于经经手手接接触触传传播播是是导导致致病病原原微微生生物物在在医医患患之之间间交交叉叉感感染染的的主主要要传传播播途途径径,,而而通通过过正正确确的的手手部部清清洗洗可可显显著著的的减减少少手手上上携携带带的的潜潜在在病病原原体体,,有有效效的的控控制制医医院院感感染1、手卫生 三、标准预防的措施研究证明:研究证明: 洗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最最简单简单, , 最最有效有效, , 最最方便方便, , 最最经济的经济的方法,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方法,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20-3020-30%医院感染%医院感染1010月月1515日为日为““全球洗手日全球洗手日””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1 1.1 洗手的概念:洗手的概念: 医医务务人人员员用用肥肥皂皂((皂皂液液))涂涂满满手手部部,,对对其其表表面面进进行行强强而而有有力力的的短短暂暂揉揉搓搓,,然然后后用用流流动动水水冲冲洗洗,,去去除除手手部部污污垢垢、、碎碎屑屑和和部部分分致致病病菌菌的的过过程肥皂保存不当时,其含菌浓度:肥皂保存不当时,其含菌浓度:1×106-7个个/g三、标准预防的措施①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的污染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②②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③③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④④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⑤⑤处理药物和配餐前处理药物和配餐前1.2 1.2 洗手的指征:洗手的指征:看舞蹈看舞蹈,,找指征!找指征!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3 1.3 七步洗手法标准操作:七步洗手法标准操作: 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4 1.4 干手方法干手方法: :你是否见过?你是否做过?你是否见过?你是否做过?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4 1.4 干手方法干手方法: :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5 1.5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国外流行病调查结果国外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显示:4040%左右%左右•国内调查结果显示: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更低,有近更低,有近5050%的医%的医护人员在不洗手的情护人员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的,况下从事医疗活动的,洗手合格率也仅有洗手合格率也仅有35.635.6%~%~73.6373.63%%三、标准预防的措施1.5 1.5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l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手更有效;l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l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l所用时间少,作用快;所用时间少,作用快;l不需要水和毛巾;不需要水和毛巾;三、标准预防的措施2.2.手套的使用手套的使用 戴手套指征: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戴手套指征: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质、粘膜或皮肤破损时须使用手套。
质、粘膜或皮肤破损时须使用手套ü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不论洗手或手消毒论洗手或手消毒ü 在护理不同病人间要更换手套在护理不同病人间要更换手套 ü 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ü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手套不能重复使用ü 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三、标准预防的措施3.3.口罩的使用口罩的使用 口罩的类型口罩的类型–棉纱口罩棉纱口罩–防气溶胶口罩防气溶胶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微粒滤过呼吸器口罩微粒滤过呼吸器口罩三、标准预防的措施3.3.你会戴口罩吗?你会戴口罩吗?三、标准预防的措施4.4.隔离衣隔离衣•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最好使用能防水的隔离衣最好使用能防水的隔离衣•选择隔离衣时应注意保证能遮盖全选择隔离衣时应注意保证能遮盖全部的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部的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保持隔离衣里面及领部清洁,穿隔保持隔离衣里面及领部清洁,穿隔离衣时勿接触面部等离衣时勿接触面部等•隔离衣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隔离衣污染时应立即更换•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隔离衣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隔离衣三、标准预防的措施5.5.护目镜及面罩护目镜及面罩Ø护目镜护目镜::防护眼睛防护眼睛Ø面面 罩:保护整个面部皮肤罩:保护整个面部皮肤三、标准预防的措施一、隔离的种类: ①①传染性隔离:传染性隔离: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通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包括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隔离包括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隔离②②保护性隔离: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易感染者置于基本无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易感染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病区等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病区等。
隔离:隔离: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四、隔离技术 二、隔离的措施——接触隔离ü手卫生手卫生ü戴手套戴手套ü穿隔离衣穿隔离衣ü专用器械专用器械ü密封废弃物密封废弃物四、隔离技术 Ø临床科室根据检验报告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科室根据检验报告结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 /定植患者实定植患者实施施““接触隔离接触隔离””Ø将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分开;将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分开;Ø在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的病床前挂在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的病床前挂““接触隔离接触隔离””标识;标识;Ø在对患者诊治、护理时,请注意加强手卫生等隔离措施,感在对患者诊治、护理时,请注意加强手卫生等隔离措施,感染者使用物品不与他人共用,产生的废物单独处理染者使用物品不与他人共用,产生的废物单独处理! ! 接触隔离:接触隔离:四、隔离技术 二、隔离的措施——飞沫隔离ü带防护口罩带防护口罩ü穿隔离衣穿隔离衣ü加强通风加强通风ü洗手洗手ü戴手套戴手套四、隔离技术 二、隔离的种类——空气隔离ü戴防护口罩戴防护口罩ü穿隔离衣穿隔离衣ü关闭门窗关闭门窗ü洗手洗手ü戴手套戴手套四、隔离技术 你会处理医疗垃圾吗?!你会处理医疗垃圾吗?!五、医疗废物的处理五、医疗废物的处理一般医一般医疗垃圾疗垃圾一次性医一次性医疗垃圾疗垃圾输液袋回输液袋回收垃圾收垃圾瓶装类回瓶装类回收垃圾收垃圾包装类回包装类回收垃圾收垃圾•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五、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伤性废物不得取出Ø职业暴露职业暴露 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l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每年达数百人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每年达数百人(几乎每天死亡一人(几乎每天死亡一人))!!l一名护士的职业生涯中发生一名护士的职业生涯中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平均为平均为4.3次次/年!年!l在在1985-1999年统计有年统计有55名医务人员名医务人员感染感染HIV!!一、职业暴露的定义1、工作中粗心、慌乱不慎;、工作中粗心、慌乱不慎;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个人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3、病人不配合;、病人不配合;5、针头回帽、徒手器械传递等不安全操作。
针头回帽、徒手器械传递等不安全操作 4、收拾使用后的器械、垃圾;、收拾使用后的器械、垃圾; 三、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职业暴露后的处置程序:1.立即局部处理2.感染控制科填评估表3.检查和治疗4.定期回访 一一洗洗::肥肥皂皂液液或或流流动动的的清清水水反反复复冲冲洗洗被被污污染染的的地地方方或或者者伤伤口口处处;;如如是是黏黏膜膜用用生理盐水冲洗生理盐水冲洗 二二挤挤::如如有有伤伤口口冲冲洗洗后后,,从从伤伤口口的的近近心心端端向向远远心心端端轻轻轻轻的的挤挤压压,,使使其其血血液液或或组织液流出组织液流出 三消毒:三消毒:用用75%酒精消毒后再用酒精消毒后再用0.5%碘酒消毒伤口局部,然后包扎碘酒消毒伤口局部,然后包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