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农家子弟到“汽车之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37603635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农家子弟到“汽车之子”   2006年北京车展,以“实现梦想”为主题的比亚迪汽车吸引了众多车迷的眼球人们感兴趣的,不仅是赚钱的F3轿车,更是“电池大王”的电动汽车王传福,这位新生电动汽车业的先行者,已经把目光瞄向了2008年的绿色奥运…… 下载论文网  短短12年间,王传福由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摇身变成“电池大王”,再绚丽转身成为“汽车之子”,先后获得了“亚太最具创造力之华商领袖”、“深圳市市长奖”等荣誉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要灵魂不屈,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这是王传福常挂在口边的名言,在这句话的激励下,他抓紧一切机遇,演绎着成功创业的传奇    创业传奇  从破旧荒凉的地方开始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快乐的童年是短暂的,家中接连出现变故,疼爱他的父母相继离他而去深受打击的王传福,只能每日沉浸在学习中,以此忘掉痛苦孤独  沉默与思考,造就了他刚强、独立的性格  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工业大学四年后,21岁的他成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王传福研究的是电池,经过五年努力表现,他很快被破格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年纪轻轻就成了处级干部。

      随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格力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得到了成为该公司总经理的机会  此时,随着移动的迅速发展,国内对电池的需求迅速急迫起来,一部普通的“大哥大”要两三万元,而一块“大哥大”电池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眼光敏锐的王传福很快洞悉到了电池的潜力市场身在国企的诸多限制,1995年他决心自己创业,可创业资金从哪里来?  王传福找到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借钱,表哥却不予支持:“我和你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职业稳定,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冒险下海呢?一个决定错了就全盘皆输,到时你怎么办?”  王传福胸有成竹地说:“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你也知道我的能力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  久经商海的表哥听了这番话,最终果断地借给了王传福250万元  拿着这笔钱,就在深圳莲塘的一个旧车间里,王传福聘了20多个员工,注册成立了比亚迪实业公司一个创业传奇,从这个破旧荒凉的地方开始    冲破牢笼  “蚍蜉”撼动了大树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

      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王传福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勇气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  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富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那时,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是一个知道如何控制成本的“抠门”老板根据企业的特点,他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场,经过努力,比亚迪的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为进驻高端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他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王传福还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示会,直接与能下大订单的摩托罗拉等大客户接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1996年,比亚迪公司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大霸是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比亚迪公司因此成为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但此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半数以上产品出口的比亚迪公司遇到了困难此时,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通过其所有的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王传福投资1660万元,使比亚迪公司注册资金从450万元扩大到2000万元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场,1998年至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日本厂商后院起火。

      1999年至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目前,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目前,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比亚迪成为名副其实的“电池大王”    一意孤行  “电池大王”造汽车    仅仅在电池生产领域如鱼得水还不够,王传福又把眼光瞄向了汽车业  他并不把自己的思路局限在传统的汽车生产中随着汽车的需求年年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原油消费也越来越大,他决心生产更环保、更节能的电动汽车  2003年,王传福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了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的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王传福说:“我要结合电池和汽车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打造中国电动汽车的第一品牌。

        为什么要发展电动汽车?他说:“第一,功利地说,我是商人,我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空间;第二,现实地说,我是电池专家,开发电动汽车我的优势最大,别人竞争不过我;第三,高尚地说,是社会责任感,如果我能用领先的电池技术打造污染小、能耗小的电动汽车,就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作出了贡献……”  王传福的理由足够充分,可是能够成功吗?世界汽车业位列三甲的美国通用汽车,也曾研发过电动汽车,可最终放弃,王传福又有什么本事比美国通用做得更好?业内专家公认,电动汽车确实具有远大的前途,但想在中国市场第一个吃螃蟹,可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顶着舆论压力,王传福一意孤行比亚迪的研发团队在经过一系列的试制和波折后,终于开发出了第一部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为充一次电走280公里对此王传福很不满意,“280公里,对于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还不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必须改良!”   在更高的要求下,比亚迪研发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了最新的两款电动汽车一款是ET概念车,这部车的四个轮子由四个电机独立驱动,配备先进的动力锂电池,加速度很好另一款是EF3电动汽车,这是世界第一款用锂离子推动的串联式混合动力车,充一次电能走350公里。

        王传福的巨大投入和诚心,不仅打动了陕西省政府,更打动了致力于打造世界环保宜居大都市的深圳市政府深圳市政府为了扶持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项目,给比亚迪特批了牌照,让王传福成立了专门的出租车公司试运2004年第一季度,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电动车示范区,比亚迪发放了200辆EF3锂离子纯电动车在深圳投入出租试运,效果不错  但,王传福仍不满足,“现今社会就是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我们的电动车也需要不断进步,我要让顾客和媒体看到超过他们期望值的电动车!”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改进,由比亚迪上海研发中心推出的新一代纯电动车,充电一个小时即达到饱满状态,行程达570公里,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150公里,综合数据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虽然在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投入巨大,成绩有目共赌,但他为此始终背负重重压力在电动汽车没有充分的市场占有率之前,研发、生产电动汽车注定是项“赔本的买卖”  一方面,他出于环保节能意识和社会公益心做事,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的当家人,他也要保证经济效益,为众多的投资者负责    如何平衡?  以车养车  瞄准2008年绿色奥运会    王传福决定以车养车:用传统汽车来养电动汽车。

      既然自己能把电动汽车做到最好,在传统汽车生产方面,未必不能脱颖而出!  同样在2003年,王传福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公司77%的股份,进军传统汽车制造业,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这一冒险行动使比亚迪股票在香港股市的价格一跌再跌――投资者们觉得“电池大王”疯了!  可是,王传福却不为所动,一路追加投资在电池领域积累的节省成本的新生产模式,他也套用在汽车制造上收购秦川汽车的第一年,他依靠“秦川”原有的福莱尔品牌,陆续推出了加宽型、三厢福莱尔轿车等多款新车当年年底,他公开销售了105万辆车,全年收入5亿元,利润为1000多万元,使“秦川”利润翻倍  取得了开门红,王传福再走险招:制造比亚迪自己品牌的汽车!  此消息一经传出,境外基金会觉得不可思议,直言不讳地说:“你刚踏进汽车业,根本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研发新车我们不会支持一个不自量力的人!”  王传福也不卑不亢地回答:“街上到处是外国进口的车,但外国车是按照他们的人体工程学和生活习惯设计的我是中国人,懂得中国人的习惯和需要,我要制造中国人的车,要制造属于比亚迪自己的车!”  为了开发研究、制造新车,他持续投入了8000多万人民币,终于推出了一款新车。

      2004年,他请来上海地区的经销商来试驾车子开在崎岖的路上,一个小时刚过,前挡风玻璃的喷水器坏了,下坡时由于抖动厉害,刹车片又坏了,传动轴断裂  经销商摇了摇头说:“不行,绝对不能上市  眼看投入巨资研发的车型被否定了,王传福痛苦得夜不能寐痛定思痛他再作决定:“一定要研制出上得崎岖小路的汽车!”  经过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王传福与制作团队研制出一款型号为F3的轿车因为有前车之鉴,王传福没有着急上市,尽管因此公司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钱”,他坚持以品质和成本为核心公司对F3进行了一系列的碰撞测试和长跑测试,然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各项改进――F3到了第9代才正式上市,已经是一款“几乎没有任何缺陷的汽车”  2005年9月22日,F3车型发布的第一天比亚迪的销售展厅里人头攒动,当收到一份份订单时,王传福的激动溢于言表作为比亚迪公司第一辆正式上市的车,能够得到客户和市场的信赖认可,这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啊当天F3汽车的销售加上订单,比预算超出了2000辆,大获成功  如今,F3仍在持续热销从2006年年初到6月,比亚迪汽车销售达到了3.2万台,经销商也扩展到了300多家。

      之前一度反对的境外基金会也重新表示支持,说:“王传福的确让我们吃惊,他所做的一切,都太成功了!”  据悉,比亚迪汽车公司研发部门正倾力设计规划1.3排量到3.0排量的八大系列的轿车开发计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