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口的“国宝”这么多你知道几个.doc
9页龙口的“国宝”这么多,你知道几个?龙口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丁氏故宅 丁氏故宅位于山东龙口市黄城西大街,是清乾 隆年间“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距今已有 200 多年 的历史体现了胶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示了我国古代汉族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 文化丁氏故宅占地 3.106 公顷,建筑面积 8042 平方米丁 氏故宅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举世闻名、保存较好的“四合 院”式建筑群 1985 年 8 月被龙口市政府定为博物馆并对外 开放, 1996 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百万是 丁氏家族的绰号名震四海的“丁百万”家族遗存的住宅叫 丁氏故宅,始建于雍正初年,建成于道光年间鼎盛时,其 豪华建筑覆盖大半黄城,达 3 千余间建筑风格,具有浓厚 的京城府第和胶东民居的神韵,是“黄县房”的典型代表, 堪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丁氏家族,系当铺世家世代重 视读书、做官、经商,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 学”将官、商、儒三者做到有机结合,因而长盛不衰先 后有 27 人考中举人、进士五品官衔以上者达 149 人当铺、钱庄遍及全国 11 个省市,资产折合白银 5400 万两,相 传等于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成为山东首富。
绰号“丁百 万”2 归城故城归城故城址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古国都城位于龙 口市城东南 6.5 公里处, 坐落于县境最高山峰——莱山之间, 莱阴河自南向北穿过故城,汇黄水河向西北汇入渤海城址 藩范围内包括归城姜家、和平、北山、大于家、董家、东迟 家、南埠、曹家(含小刘家)八个自然村这里是丘陵中的 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在农业生产与建筑破土过程中发现过 很多古代遗迹和遗物,从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分析上看,这里 应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古国都城龙口市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1 庄头墓群西周墓葬群位于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东庄头村东 的高台地上周围为低山丘陵,庄头河流经南端墓区南北 长 200 米,东西宽 100 米,总面积 2 万余平方米 1980 年 9 月,村民在墓区西端取土时发现其中一墓被破坏,陶器破 碎,出土铜器 17 件,有鼎、壶、簋、爵、觯、卣、盂、盘、 勺等其中 4 件有铭文,两件簋盖、底对铭,文作: “内 (芮 ) 公叔作旗宫宝簋” 壶盖内有铭,文作 :“能 (熊)奚作宝壶” 卣盖、底对铭,文作: “小夫作父丁宝旅彝” 2 庙周家秦汉建筑遗址及月主祠据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 载:齐国疆域内有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 日主、四时主八座神祠,莱山月主祠便是其中之一,全称为 “延光月主真君祠” 。
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黄县时,隆重地祭祀了之莱山月主神,并在山之北麓(今高新 区庙周家村村南庙耩上)修筑了月主祠西汉时期,汉武、 宣帝仿效秦始皇,也多次来此祭祀之莱山月神 3 楼子庄遗址楼子庄遗址位于龙口市北马镇楼子庄村, 2002 年 为配合烟维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山东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 会对龙口市楼子庄遗址进行了抢救发掘该遗址位于龙口市 楼子庄村南15 0米的河边台地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此 次共发掘探方16个、 探沟2条,发掘面积5 0 0余平方米, 发现了较为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楼子庄遗址的发掘,特别是 三期文化遗存的发现,是近年来胶东考古工作的重要收获之 一,对研究胶东地区古代文化及其纵向演变关系具有十分重 要的科学价值 4 龙口港栈桥码头龙口港栈桥码头建成于 1919 年 7 月底, 8 月14日正式验收, 10月 5日码头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其中, 龙口港栈桥码头整个工程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耗资 12 万大 洋,历时一年,被誉为“欧西最新发明,铁骨水泥式的中国 独一无二”码头的建设不仅展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 且在我国闯关东的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 一度每年运送约 10 万人去东北,被称为“闯关东的启航港” 。
原址现建成龙口 港世纪文化苑 5 徐镜心故居徐镜心故居位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山馆镇馆前后 徐村中部,始建于嘉庆 23 年—25 年,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占地面积 213.9 平方米 1874 年冬月初二日,徐镜心诞生于 此徐镜心,字子鉴,山东省龙口市馆前后徐家村人 1903 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 1905 年在日本加入同盟 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山东主盟人 1906 年,徐镜心回国进 行革命活动 1912年1月 15日,徐镜心和连承基等人光复 登州(今蓬莱) 、黄城,并成立革命军政府 1912年 8月,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徐镜心被推选为国民党鲁支部理事 长,是年底,又当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次年春,徐镜心赴 京任职 1914 年 4 月 14 日,徐镜心遭袁世凯杀害,时年 41 岁6崇实中学旧址★崇实中学是美国基督教浸信会国外道教部 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 1892 年,美国传教士西塞罗 .华盛顿 普鲁德(浦其维) 和夫人安娜 .西沃德受美国基督教浸信会派 遣来黄县传教,并创办了“哈约翰学校” 1909 年美国海查 理博士来华协助浦其维办学,将“哈约翰学校”更名为“崇 实学校”其后又更名为“崇实大学” 、“崇实学院”等。
当 年,崇实中学招收女子入学,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积极 贡献,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的解放和民族振兴贡献了 力量 2006年 12月,山东省人展政府公布“崇实中学旧址”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唐家遗址位于徐福镇唐家村东 50 米处,周围为滨海平原 址东距大王家村 0.5 公里,南距秦家村 0.5 公里,北距渤海 5公里东西长 150 米,南北宽 120 米,总面积为 1.8 万平方 米自 1956 年发现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大学、烟台市文物部门先后 3 次派人到此调查,在遗址东部 断崖上发现断断续续的文化堆积,厚 0.5米至 1 米暴露出 来的墓葬有 16 座,坑穴极不规整,人骨散乱,显然为二次 迁葬墓,未发现有随葬品遗址出土遗物只有石斧、石锛、 石磨盘和石磨棒, 陶器有锥足鼎、 敛口钵、 带把罐、 小口罐、 支座等器物多为素面,饰文为附加堆纹,彩陶仅见墨彩 遗址经 1974 年移土造地辟成梯田,只有西部磨坊周围约 0.3 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尚保持原貌经技术测定,遗址年代属新 石器时代,距今约 5300 年 2 乾山遗址乾山遗址位于徐福镇乡城东村东 0.5 公里的高丘上,周围是滨海平原。
北处原为一大土岭,俗称乾山遗址 东西长约 390 米,南北宽 260 米,总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 1957 年发现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 专业、烟台市文物部门等考古人员,都亲临调查,发现西部 断崖和东部土柱子上有清楚的地层堆积断崖分为两层,第 一层为表土层, 厚约 2 米;第二层为原始文化层, 厚约 5 米 1973 年出土遗物有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斧、凿、锛、磨盘、 磨棒等各类器具以凿制为主,兼有打制陶器以夹砂的褐 陶为主,次为泥质红陶有金字形锥足鼎和锛形扁铲足鼎、 直口鼓腹罐、 平盘粗圈足豆、 蘑菇形把手等 陶器饰有划纹、 孔丁纹、附加堆纹 彩陶仅见黑彩 遗址年代属新石器时代3黄城阳革命根据地旧址 位于石良镇黄城阳村,现有两处保 存较为完整的革命旧址,一处是中共黄县县委旧址,为两间 老式泥胚砖木瓦房;另一处是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旧址,为三 间石头房 1939 年,胶东地区反投降指挥部, 中共北海特委, 蓬黄区指挥部, 黄县县委、 县政府先后在该村驻扎; 许世友、 林浩、曹漫之、王伟仲、王佐群、孙执中等领导先后在该村 居住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城阳村是黄县乃至北海地区革命 大本营,素有“小延安”之称。
该旧址对了解抗战时期龙口 地区抗战指挥中心的历史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4魏凤韶故居★ 魏凤韶(1889 —1943)字虞廷龙口市诸由观 镇魏家村人 1915 年至 1916 年间,魏凤韶将自家的一幢南 屋四间房子辟作女校教室,取名为“魏家村秀慧女子学校” ★在校学生不收学费、不收课本和文房四宝费,课程设置有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民族传统文化课,另 增设地理、历史、国文、英语等新文化课学生每人获赠的 羊肚白毛巾上印有:学基国干—魏凤韶赠,砚台上也刻有魏 凤韶赠女校聘请魏辑五任校长,魏芹洲和赵焕辰任教,魏 凤韶自己教授英语女校从民初开创,办了二十余年 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与本村黄滨小学合并这期间魏凤韶无 时不在关心、资助这所自创的学校,直至抗日壮烈牺牲 5 惤县故城址位于北马镇古现村及其以西,平面呈长方形,东 西长 770 米,南北宽 510 米,面积达 392700 平方米原有 夯筑城墙,现已平毁目前在城址内还可拾到少量陶片,可 辨器型有夹砂及泥质豆、罐等,还有筒瓦瓦片等古现村原 为秦时所设惤县县治,北齐天保七年,惤县并入黄县;明朝 初年,范姓由“小云南”迁来聚居,取名范家楼。
清初,因 村系惤县古城遗址,改称“故县” 后因“故”字不吉,又 改为“古现” 6 玉泉寺位于山东省龙口市北马镇台上李家村南的玉泉山北 麓山谷高地上, 东依迟家沟水库, 西邻认儿山, 原称玉泉院, 创建于金大定四年( 1164 年),这座具有 800 多年历史的古 刹历经沧桑,屡毁屡建民国二十六年( 1937 年)芦头镇香 坊村大户集资,请著名工匠重修玉泉寺,并建了西大殿每年四月初八,玉泉寺庙会时,周围的群众扶老携幼来 此赶庙会,庙会上聚集许多唱戏的、卖各类风味小吃的,热 闹非凡,延续三天 7 东羔遗址位于龙口市诸由观镇东羔村西北的台地上,东距黄 水河约 1.5公里遗址总面积约 3万平方米, 2007 年修建滨 海观光大道时发现,发掘面积约 600 平方米,发掘早期房址 12 座,清理早期灰坑 68 个,各时期墓葬 9 座该遗址发现 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和墓葬等 发掘墓葬共计 9 座,其 中早期墓葬 3 座,汉代墓葬 3 座,余为清代墓葬出土遗物 主要为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 羔遗址中出土的陶鼎、钵、小口罐或石锤、石磨棒等,与烟 台白石村二期文化的同类器物十分相似,同属于大汶口文化 时期。
8 真定寺古桥真定寺真定寺又名莱山院,位于龙口市之莱山东 北麓,南、北孤山之间,七甲镇院下村西 1 公里处历史可 考的便是《登州府志》的记载,建于唐朝,经过历代增修扩 建,到清末民初时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毁于文 革,现仅留下古桥,此古桥还是著名的“莱山八景”之一方 桥压月,其他七景分别为古洞朝阳、松山晚翠、清泉漱石、 莲池毓秀、倾井倒水、倒长青松、三岛十洲 9 龙口居留民会旧址 建筑坐西朝东,呈不规则“ U ”形主体是两栋四面坡的建 筑交接在一起,呈大“ L ”形在后面还有一栋一层的附属 建筑,呈小“ L”形红瓦覆顶,四周木制屋檐探出,屋檐 下留有方洞,不知何用墙面留有多个双层窗户外探的窗 台为石制,齐窗户部分下凹,向上呈“ U ”形,往外有坡度, 以便于流水大门位于南北向建筑中间偏南,所在的屋顶向 上起两面坡门前三层三面可上的花岗岩台阶,进了大门, 右手边有一个两层窗户的窗口,木制窗台探出一截,当年应 该是办理业务登记用前方又出现一道宽 1.85 米、高 2.8 米 的大门整栋建筑的墙体厚 38 厘米,坚固异常屋里总计 有大小房间六七间楼梯后面有一个小走廊,有一个小门通 往后院。
日本人当年之所以在这里选址, 是因为这里海拔 30 多米,是这一带的制高点这个居留民会除了维护日侨的权 益外, 兼具军事防御功能 东南角设暗堡, 上盖为水泥结构, 边缘留有射击孔,非常隐蔽在一层进门右侧办理业务登记 的屋子里,还有一个通往海边的地道口, 1945 年日本投降, 我军对龙口发起强攻,日本兵就是从这里逃到了海上 10 徐乡故城遗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