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野先生》教学难点试析.docx
6页《藤野先生》教学难点试析 ?藤野先生》教学难点试析 〔一〕藤野严九郎其人其事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他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扶养严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读小学时,同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习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年10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才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部分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藤野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藤野那么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离仙台医专有步行三五分钟的距离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他家去过,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反面写上:〞惜别 藤野 谨呈周君。
〞鲁迅为了抚慰藤野,曾成心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据说后来藤野跟侄子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恒三郎说,看藤野先生的口气,他是相信了鲁迅分别时为抚慰他而说的想学生物学的话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藤野以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回故土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鲁迅很重视藤野对他的关心,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写信给鲁迅,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您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去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您译出参加〞1936年增田涉再次到上海,鲁迅又向他打听藤野的近况,当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慨叹说:“藤野先生大略已经不在世了吧!〞其实藤野先生还在世,而且还读了鲁迅写的?藤野先生》。
1937年3月,?文学案内》上发表了以?谨忆周树人君》为题的藤野先生的谈话录 〔二〕?藤野先生》的主题 ?藤野先生》的主题是什么,这两年争论颇多,大体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种:主要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 第三种:思念歌颂藤野先生 第四种:主要是思念歌颂藤野先生,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分歧点主要是:?藤野先生》是思念歌颂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主张?藤野先生》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由如下:第一,?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回顾散文,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忆了自己的爱国思想的开展,以此来鼓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第二,全文按地点转移,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用挖苦的笔调,痛斥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腐败状况,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局部,作者回顾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沛叙述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可贵精神。
第三局部,写鲁迅思念藤野,藤野不仅没有民族偏见,给了鲁迅无限的和煦和极大鼓舞,而且藤野先生的思想与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相通的第三,鲁迅在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高潮中回头总结自己20年前弃医从文,走上革命道路的战斗历程,本身就是对洋务派、改进派、复古派“科学救国〞滥调的批判如果说写作者的爱国精神是次要的,既不合乎作品的内容,也降低了写作此文的战斗意义 主张?藤野先生》是思念歌颂藤野先生的,理由如下:第一,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一般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抒写中心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而不可能抒写的中心是藤野先生,要叙述的主题却是“我〞的某种思想在文章的结尾局部鲁迅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写?藤野先生》,正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具有“伟大的〞性格的藤野先生深沉的思念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开首写作者对一些专事享乐的“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是这种不满,促使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因而有时机结识藤野先生接下去写仙台生活,写藤野先生,写泄漏试题的流言,当然与藤野先生有关。
写看幻灯片后终止学医,是交代离开仙台的原委后面几段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别离及别离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总之,这篇文章不是“以鲁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也很难说是“作者回顾藤野先生,只是为了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变化的轨迹,明确自己是如何生活、战斗过来的〞 我们是主张?藤野先生》的主题是思念歌颂藤野先生的从作品的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鲁迅所以倡议增田涉把?藤野先生》译出编入?鲁迅选集》,也是因为这篇散文思念歌颂了藤野先生,而不是因为它写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鲁迅在仙台的生活和学习 仙台在本州东北部,宫城县首府,临太平洋仙台湾1889年设市,1905年鲁迅在仙台读书时,仙台市有10万人口当时市区还遗留着树木葱郁的武士宅第,又没有工厂煤烟,因此,被称为绿树成阴的城市鲁迅初到仙台,正如他在?藤野先生》中所说,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离仙台医专约有10分钟的路程鲁迅住的客店围有矮矮的扁柏篱笆,是木板屋顶的两层楼房,楼上是公寓和旅店,鲁迅就住在楼上楼下一局部租给别人“包办囚人的饭食〞鲁迅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此地颇冷,晌午较温,其风景尚佳,而下宿那么大劣。
……人哗于前,日射于后日日食我者,那么例为鱼耳〞大约在1904年11月,鲁迅又“搬到别一家〞,?藤野先生》一文中讲:是受一位先生好意的劝告据?鲁迅在仙台的记录》一书引用鲁迅的班有代表铃木逸太推测,这位先生很可能就是藤野先生第一,藤野先生是鲁迅这个班级的副级主任,管理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藤野1937年2月25日写给鲁迅当年同班生小林茂雄的回信中曾谈到他对鲁迅的关照:“与同学之交际,公寓生活之处理……等,皆尽可能设法为之提供了方便〞第二,在新公寓里,有几个仙台医专学生与鲁迅同住,其中有两个都是藤野先生作保证人,可以看邮,藤野和公寓的经营者宫川信哉有联系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鲁迅所以在这里只提一位先生,而不提藤野之名,从全文布局看,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藤野先生,如果这里提到藤野之名,下边那一段对藤野先生的描写,给人的印象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鲜明突出两个“几次三番〞,写出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生活的殷切关心 仙台医专1904年规定,采用三学期制〔一年里有三学期〕1906年9月以后采用两学期制,鲁迅在仙台医专读书期间,正是学校采用三学期制的时候。
1904年9月12日,鲁迅入仙台医专学习敷波重次郎是鲁迅这个年级的年级长,即班主任第一学年敷波教解剖学理论,第一学期每周五节,第二三学期每周各四节另一位教解剖学理论的是藤野,第一学年第三学期中每周授课四节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指的是敷波重次九郎和藤野严九郎 一年级的重点是根底课和理论课,第一二学期的根底课化学、物理学、独逸学、伦理学、体操等,占全课程的三分之二解剖学理论,每周有八至九小时,占有很大比重 ?藤野先生》提到:“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件事在?呐喊·自序》中也提到 这里提到的电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幻灯,日本的鲁迅研究者,把一件事称为幻灯事件 日俄战争暴发后,各地兴起观看战争幻灯的风尚当时当地报纸经常报导仙台市及宫城县所属各地举办幻灯会的事,当时学校放映幻灯,受到文部省的奖励 中川教授给鲁迅这一年级讲细菌学,从1906年1月开始,其时日俄战争已经结束。
据鲁迅同班同学铃木谈:“幻灯的解说由中川教授亲自进行,也许有中国人被日本军杀死的场面,学生大体却是静静地看着后来才听说这件事成了周树人退学的理由当时周树人却没有说过这件事〞 〔四〕难句试析 ①“使我很尴尬〞 鲁迅在谈到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实习和部分解剖学的时候,曾说:“但他也偶有使我很尴尬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使我很尴尬〞,目前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认为是鲁迅因中国有这种落后横蛮的习俗被外国人知道而感到难为情,由此表现了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因为鲁迅1925年写的?灯下漫笔》中明确表示:“凡有来到中国的,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贡献我的感激,因为他一定是不愿意吃中国人的肉的!〞可见鲁迅绝不会因为藤野先生问到裹足一事而感到难为情 第二种,认为主要是由于没有见过到底“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所以说不具体和分明而感到“尴尬〞,以自己的“尴尬〞烘托了藤野先生尊重科学、重视调查的可贵精神 第三种,认为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对旧中国弊病的深恶痛绝。
许寿裳曾回顾,鲁迅学医,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救济中国女子的小脚,要想解放那些所谓‘三寸金莲’,使恢复到天足的模样后来,实地经过了人体解剖,悟到已断的筋骨没有法子可想这样由热望而苦心研究,终至于断念绝望,使他对于缠足女子的同情特别来得大,更由绝望而愤恨,痛恨起宋以后历代摧残女子者的无心肝,所以他的着作里写到小脚都是字中含泪的〞从这一点出发,鲁迅答复藤野先生的问题,不是因不具体不分明而“尴尬〞,而是以沉痛而又复杂的心情具体答复了藤野先生提出的问题藤野的叹息,表示他对中国缠足女子的深切关注和无限同情 我们以为第二种和第三种意见都可以“言之成理〞,第三种意见似更合乎原文含义,不过要作一点补充,即“尴尬〞似可解释为“难过〞,鲁迅因藤野问及此事,又已经知道对已缠足的女子无能为力,因而有难过的感觉 ②“呜呼,无法可想〞 鲁迅写到日本同学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枪毙的幻灯照片之后,欢呼“万岁〞,而鲁迅却感叹万分:“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尔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鲁迅用“呜呼,无法可想〞这一感叹,来表明中国大众的愚昧和落后,表明长期残酷的阶级压迫所造成的后果多么严重。
也表明,经过20年的察看和实践,仅仅用文艺来启发人民的觉悟,究竟能有多大效果,鲁迅已持疑心和否认态度但是他在仙台学医时却不同,年青单纯,爱国心切,听到日本同学对中国人作侦探枪毙而欢呼“万岁〞,“特别听得刺耳〞,而且因此觉得学医不是首要任务,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