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doc
86页1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 2018 2025 年 目 录 第一章 序 言 5 第一节 编制目的 5 第二节 规划对象 5 第三节 规划依据 6 第四节 规划期限 7 第二章 发展背景 8 第一节 发展基础 8 第二节 重大机遇 12 第三节 面临挑战 14 第三章 总体思路 16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6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6 第三节 发展定位 17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9 第四章 规划布局 22 第一节 总体布局 22 第二节 空间格局 23 第五章 高校集聚 28 第一节 整体推进 28 2 第二节 校际协同 31 第三节 学校提升 33 第四节 学科发展 38 第五节 人才集聚 40 第六章 产教融合 43 第一节 产业引领 43 第二节 产学贯通 45 第三节 新型工业 47 第四节 文化旅游 49 第五节 现代农业 50 第七章 校城一体 53 第一节 功能互动 53 第二节 空间交融 55 第三节 设施共享 57 第八章 综合配套 60 第一节 道路交通 60 第二节 信息网络 62 第三节 生态环保 63 第四节 公共服务 65 第九章 支撑体系 70 第一节 协调机制 70 第二节 用地保障 71 第三节 金融支持 72 3 第四节 政策指引 72 第五节 宣传推广 73 第六节 监督落实 74 4 第一章 序 言 第一节 编制目的 建设桂林大学聚集区 是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 政府的重大 决策部署 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 加快发展南宁 桂林两 个高等教育集聚区 谋划布局的重要举措 强化桂林作为广西高 水平大学集聚区之一的引领作用 将与南宁教育园区共同形成 广西高等教育领域的 双核驱动 格局 加快桂林大学聚集区建 设将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 新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有助于桂林依 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建设国内一流的 高等教育聚集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打造区域性国际科教名 城 有效提升桂林城市品质和形象魅力 引领桂林高等教育 教 产学研 与城市空间 产业发展实现集群化 高端化 融合化 特 色化和品质化发展 为推进桂林大学聚集区建设 特编制 桂林 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 2018 2025 年 本规划具体谋划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目标定 位 规划布局 核心任务和支撑体系 第二节 规划对象 桂林大学聚集区指以桂林市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为支撑 空间集聚特征鲜明 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开放互促的 功能性区域 5 规划期内 桂林大学聚集区以雁山大学集中区 规划面积 9600 亩 花江大学集中区 规划面积 7050 亩 为主 并与临桂 教育集中区 规划面积 1820 亩 及桂林市城区 秀峰区 七星区 现有高校辖区协同发展 前瞻性的展望至桂林中心城区约 866 平方公里的研究范围 规划对象的教育主体为驻桂林 13 所高校 并延展至广西桂 林农业学校 桂林市卫生学校等职业教育学校 突出两个融合 一是以 高等教育 为特色 依托现有各类 产业功能区域 体现桂林市城区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 高技术 产业 新型工业 现代农业 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与高 等教育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聚集区 二是以 高等教育 为特 色 依托广西高校 双一流 建设 充分利用校园绿地 科研平台 图书馆 博物馆 体育馆等各类高等教育资源 拓展服务桂林市 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 形成高水平 有特色的高等教育聚 集区 第三节 规划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广西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 6 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 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3 2020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2 2020 年 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桂林市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 桂林市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2016 2020 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7 2030 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建设方案 2017 2020 年 桂林自治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桂林市城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4 2020 桂林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17 2025 年 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第四节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18 2025 年 7 第二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雁山大学集中区及花江大学集中区是桂林市 十二五 以来 重点规划建设发展区域 近年来 雁山区 灵川县 七星区积极 配合桂林市推进高校建设 招才招商并举 引智引资双增 掀起 了聚集区建设高潮 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 临桂教育集中区 借桂林行政中心建设 临桂新区城市建设及毗邻的桂林经济技 术开发区建设发展之势 快速发展初步成形 一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近年来 桂林市实施支持高等教育质量与服务能力提升工 程 实施驻桂林高校校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充分发挥高校科 技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支持高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与企业及地方政府建立全方位互动合作关系 支持高校建立科 技成果孵化基地 增强成果转化能力 为高校快速发展提供良 好的发展环境 支持驻桂林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 支持桂林航 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等专科层次的高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截至 2017 年桂林 市本科层次院校已达 6 所 独立学院 3 所 全市普通高等院校 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 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 水平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7 年全市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38 46 二 区位条件优越 8 雁山大学集中区位于桂阳公路中段 地理条件优越 交通便 利 可快速到达绕城高速公路 桂梧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道 处 于桂林 半小时 旅游圈中的有利地理位置 区域内或附近毗邻 有桂林植物园 雁山园 玉圭园 园博园 愚自乐园 会仙湿地 等风景园林及休闲旅游景区 花江大学集中区位于桂林市灵川 县 部分区域属桂林市七星区 被国道 322 线 桂梧高速公路 桂兴高速公路 贵广高速铁路等交通要道及漓江水道环绕 交 通便利 环境优美 临桂教育集中区毗邻新的桂林行政中心 桂 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临桂新城区组成部分 桂海高速公路 湘 桂铁路复线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临苏路 万福路等连通内外 向西南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三 区域创新中心初步形成 桂林市已经聚集较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高端创新要素 是自 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初步形成区域创新中心 科研平台高 端 截至 2017 年已有 国家驻桂林科研机构 6 个 自治区驻桂 林科研机构 3 个 国家 部级重点实验室 5 家 省部共建国家重 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家 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培育基地 33 家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家 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4 家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 家 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58 家 国 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中心 5 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 家 自治区级工程院 5 家 自治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 2 家 自 治区级工程实验室 3 家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5 家 科技人才集聚 拥有包括中科院院士 国家 广西八桂学者 特聘专家 9 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在内的科技人员 7 万多人 13 所普通高等院 校在校学生 19 22 万人 当年招收学生 5 82 万人 当年毕业学 生 4 67 万人 创新能力较强 2017 年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 项目 188 项 自治区级 363 项 全年完成科技成果 154 项 获市 级科技进步奖 61 项 签订技术登记合同 174 件 受理专利申请 9750 项 专利授权 2421 项 桂林国家高新区每万平方米孵化场 地孵化毕业企业数量达到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的 2 倍 四 产业发展基础坚实 雁山区旅游产业具有主导支柱地位 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明 显提高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成为桂林拥有国家 4A 级以上景区 最多的县区 商贸服务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低碳工业基础进一步 夯实 一区四园 低碳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园区规划进 一步完善 工业发展空间大幅拓展 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明显 全区成立合作社 74 家 家庭 农场 11 家 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 三品一标 认证 灵川 县八里街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冶 金 建材化工 机械制造 农产品加工 生物医药等 5 大传统产 业进一步改造提升 引进培育了以动漫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 以及其他新兴产业 把 做活第三产业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进一步发挥区位 交通 生态优势 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业 2017 年 桂林高新区七星区以全市 4 的人口和城区 2 5 的土 地创造了全市近 14 的工业总产值和 8 左右的税收 已经成 为桂林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高端装备 10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新能源 文化创意等高科技产业 快速发展 未来将加快发展二产与三产相融合 旅游与商贸相 融合 科技与旅游相融合 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三产经济 实现 产品多元化 技术现代化 虚实一体化 市场全球化 旅游体验 化 临桂区近年来围绕 保护漓江 发展临桂 再造一个新桂林 的战略目标 全力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城区 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城镇品位大幅提升 桂林市新的城市中心的 功能日益显现 生物医药 机械制造 科教文化 旅游服务等产 业迅猛发展 临桂区是中国著名的状元之乡 围绕打造 桂林新 中心 突出工业主导 旅游 商业 仓储物流 酒店餐饮和休闲 娱乐业发展迅猛 五 综合承载能力较强 聚集区所在的雁山区 七星区 临桂区 灵川县土地开发强 度较高 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市政 公用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备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具 备了大规模集聚人口和产业的基础条件 雁山区生态环境优良 有良好的山 林 水生态环境 七星区七星老城 漓东科技城 华 侨旅游城和花江生态城联动发展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临桂区 自然资源丰富 土地 水资源能满足聚集区建设需求 灵川县作 为漓江的上游区域 境内的植被保存非常完整 六 对外开放合作广泛 桂林市是国际旅游胜地 近年来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 组织 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 中国 东盟博览 11 会旅游展 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 巡回赛 桂林段 桂林国际马拉松赛 漂流世界杯等精彩纷呈 的展会及国际赛事 成功引进华为 中兴 比亚迪 美亚迪 中 联智创 释码大华等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 高水平人才需 求日益增加 第二节 重大机遇 一 国际层面 互联网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推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蓄势待发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 世界经济处于 深度调整之中 各国的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 随着全球一 体化的不断深入 各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比以往更加紧密 围绕教育发展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 打 造教育强国成为全球主要大国的共识 二 国家层面 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经济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完善职业教育 和培训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 科建设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加快实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既定目标 并进一步深 化高等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是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 12 必然要求 三 广西层面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