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方言的体和貌.doc
14页温州方言的体和貌0. 引言0.1 温州虚词特殊的连调行为本文的所谓中性化调在其他汉语方言著作中通常叫轻声调,因为它的本质是原来调类区别的消失,而不是声音的轻重,所以本文把它叫作中性化连调,以与一般连调相对待温州的中性化调有零调和弱调两种零调有前附调和后附调两种前附( )只读前附调,调值是 1-;后附( )的声调中性化以后其调值为前字调值的延伸,属于 S(1980)所说的 一类的连调一个句子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可划分为不同的语音短语,一个语音短语中只有一个语音词读一般连调,我们把它叫作连调核,其余的语音词都中性化作弱调,调值为 1有些语素因为连调行为不一样会有不同的语法意义,本文在语素的右边加“s、w、0”分别表示一般连调(即充当连调核),弱调和零调如“罢”充当连调核,强读,表示事件的实现,本文记作“罢 ”;“罢”读后附调,表示出现新情况,本文记作“罢 ”0.2 为了增加可读性,本文的方言词尽量用普通话加尖括号代表,它们对应的方言词如下:〈这〉: ,弱化为 〈的〉: ,弱化为 , , , ,读后附调。
〈那〉: ,弱化为 ,本字为“许”〈什么〉: ,音变作 , ,省为 本字为“何样”〈不要〉: ,为“ 不” 与“爱” (〈 )的合音词,温州“要”说“爱”〈没有: ,为“无有” 二字合音: + (〈 + )〈看〉: h,本字为“ 朿 见 ”〈给〉: h,弱化为 ,本字为“丐”〈站〉: ,本字为“ 徛”〈都〉: ,本字不明〈那〉: ,本字为“渠”〈他们〉 ,本字为“渠来”,“来”为复数标志〈人〉,本字为“侬” ,人0.3. 与时间有关的语义分析在目前的汉语研究中,特别是汉语方言的研究中,关于时间范畴的一些概念各人的认识并不一样所以对温州话作详细的讨论以前,有必要先以普通话作例子,对一些概念作一明确的定义0.3.1. 情状(situation)0.3.1.1 动词或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在语义上与一个事件(event)相对应,在时间轴上展现为一个过程它们在时间轴上按以下的三种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情状(陈平 1988):[±静态](static)[±持续](durative)[±有界](telic,陈平译作完成)情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既与动词有关(马庆株 1981),也与句子的其他成分有关(陈平 1988)。
当句子以动词为中心展开的时候,情状就从动词的情状扩展为动词短语的情状,乃至整个句子的情状我们先以词为例子讨论情状的最基本定义以上三个特征,共有八种组合方式,其中有四种是不可能有的静态 持续 有界静态动词 + + -(不可能) + + +(不可能) + - -(不可能) + - +无界动词 - + -有界动词 - + +瞬界动词 - - +(不可能) - - -对动词的情状按这三个特征的分类是有序的划分首先是按“静态”特征把动词分为静态动词和动态动词两大类 挡态动词只表示状态,其中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的状态是无须外力就能持续下去的,如“他姓陈”、“一加二等于三”,因此这类动词就没有一个起始点与终结点,于是也就不能与任何体助词结合另一类状态必须由外来力量造成,因此外力发生作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这种状态形成的起始点,所以这类动词可以与已然体的动词结合,表示进入到这种状态下面,我们在讨论持续体的时候,就只讨论这一类的静态动词所有的动态动词都有事件的内部结构,也都有体的表现动态动词按“持续”特征又分为动作动词和瞬间动词两大类,动作动词又按有没有内部终结点分为有界(telic)动词与无界(atelic)动词。
请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有没有内部终结点,是指动词或动词短语不带任何与时量限定有关的短语而言的,如果带上与时量限定有关的短语,即使静态动词也都变成有起始点与终结点了如“从出嫁那天开始,她就姓陈了”,“对这件事我只相信了三个月”所以,动词的情状虽然对后接时量宾语的语义产生影响(马庆株 1981),但是作动词情状分类的时候,是必须撇开时量短语的如“我吃了饭与他一道去”与“我推了车与他一道去”两个句子,在没有时量短语语参加的情况下,前一句“吃”的动作已经完成,但是后一句的“推”还没有结束,原因就是“吃”为有界动词,“推”为无界动词0.3.1.2 动词后头带上补语,表示动作发生以后,向一个状态转变,实际上也是一种时间限定这种动词短语所对应的事件的情状特征由两个语义复合而成,如“走进”包含“走”和“进”两个语义其他动态动词在时间结构上虽是非匀质的,但是在一个事件内部是匀质的,“他走了两个小时”,在事件所进行的两个小时内,“走”的动作是匀质的但是“他走进办公室”,从“走”到“进”是一个非匀质的过程因为是一个过程,所以有进行状态,如“他们间的距离正在拉大”有些方言中甚至可以用“着”来表示这种过程,如“走着进”、“拉着大”、“压着扁”。
但是这种持续与其他动态动词所反映的持续语义显然是不一样的它没有一个稳定的过程,也时候还等同于瞬间情状最重要的是,在一些汉语方言中会有专门的体标志来表示这种动词短语所表示的情状所以这种情状应该专列一类,笔者采用陈平(1988)的术语“复变”来表示这种情状0.3.1.3 动作发生以后,会产生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后续状态如“他进了城”这个短语所对应的事件发生以后,隐含着的后续状态是“他在城里”有些动作动词与静态动词是同一个形式,静态动词就是动态动词发生以后产生的状态如同一个“坐”实际上代表两个词坐下来”的“坐”是动态动词,表示从站立状态到臀部接触坐具的动态过程;“他坐着”的“坐”是一个静态动词,只是动态动词“坐”完成以后的后续状态汉语的体不仅与事件内部有关,而且还与后续状态有关与后续状态相关的只有“持续”一个特征:后续状态持续到参考时间,或者后续状态与参考时间之间的中断0.3.2 时与体:0.3.2.1 在讨论温州方言的体与时以前,我们必须对它们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一个事件总是有它的发生和结束,有些动作还有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些都属于事件的内部结构但是当我们只考虑一个事件发生在某个参考时间或者另一个事件的前或后的时候,我们并不关心这个事件正处于内部结构的哪一个阶段,而只是把这个事件作为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对待,考虑它与参考时间或其他事件的先后关系。
这种时间关系都属于语义上的时范畴语义时的范畴在句法上的实现,就是句法上的时范畴按事件与参考时间的关系,分有先时、同时、后时三个语义参考时间如果就是说话的时间,就成了过去、现在、将来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事件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它在时间轴上的展开有起始、持续、终结三个阶段凡是与这三个阶段相涉的时间概念,都属于语义上的体范畴动作发生以后会产生一种后续状态,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就是后续状态的起始从后续状态的起始到参考时间,也构成一个内部过程在汉语中,与这个过程相涉的时间概念也都属于体的范畴语义的体范畴在句法上的实现就是句法的体与时间有关的还有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等等,这些概念都与时间的持续概念相联系,因而可以把它们归为体的下位范畴不过它们又都与动词的另一个范畴“量”相联系,所以本文暂且把它们放在“貌”的范畴讨论0.3.2.2 一般都认为汉语没有时的范畴,但是按上面对时的定义,汉语实际上是应该有时的范畴的,只不过时的语义经常蕴含在体的语义中而已如完成体就蕴含着先时,在某个参考时间已经完成的事件,自然发生在参考时间以前他吃了走”中的“了”既表示动作“吃”的终结阶段的实现,又表示“吃”的事件发生在“走”的事件之前。
前一种语义与体有关,后一意义,只表示两个事件点之间的先后关系,与事件的内部无关所以后一种意义应该属于时的范畴上文所说的表性状、关系的静态事件没有起始与终结,自然不符合我们这里的体的定义但是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无数个事件点的集合,均匀地分布在时间轴上他姓李”,意味着他昨天姓李,今天姓李,明天也姓李,在时间轴上的每一个时点他都姓李本文把它处理作作一种特殊的时,叫作泛时在普通话中,“他走了”中的“了”是一个语气词,表示说话者的一种主观看法,认为所陈述的事件是一件新的或异乎寻常的事件,需要告诉对方这个句子会传递两种不同的信息一种是“他原来在这儿,现在他走了,这是一个新的情况”一种是“他原来没有走的迹象,现在就要走了,这是一个新的情况”可见把“了”除去以后的零形式“他走”可能是过去(先时)的,也可能是将来(后时)的有时候也可表示现在(同时),如“他吃了”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有如下的意思:“他一直不肯吃饭,经过再三劝说,他现在在吃饭了”可见,普通话中的零形式的时意义是待选的但是在温州方言中,也有个语气词“罢 ”,表示发生了新的情况和变化,很像普通话中的“了 2”,既表示已经发生的变化,也表示将要发生的变化。
但是前头如果是零形式则只能是表示将来的变化,试比较:(1)〈他〉走罢 他将走了)(2)〈他〉走爻罢 他已经走了)同是一个“罢 ”,前者出现在将来时的句子中,后者则出现在过去时的句子中,可见“罢 ”本身与时的概念并没有什么关系后一个句子所以表示过去,是因为带上了完成体助词“爻”,“爻”表示完成,自然蕴含了过去或先时的语义前一个句子的“罢 ”既然与时的语义无关,说明将来时的语义是由零形式“〈他〉走”负担的这方面的例子可参看§ 有关“罢 ”的讨论也就是说,“罢 ”前的零形式表示后时(将来)的语义温州还有一个时的标记“道”,它是一个副词,只能加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在参照时间以后即刻发生3)〈他〉马上走道(他马上就走)参照时间为说话的时间4)〈他〉电报接 到就赶去道(他一接到电报就赶去)参照时间为接到电报的时间不过即时只是一个心理上的概念,只要说话人认为是短暂的,三年五年以后也算是即时:(5)我五年过就走道道”前的时间词只是事件发生时间,而不是参照时间,所以,“道”前如果加一个表过去的时间用语就说不通了,试比较:(6)我明朝走道 *我昨夜走道以上的参照时间都是说话时间,句中的时间词为事件发生时间,后一句的事件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与“道”的语义不合,所以不合法。
但是如果加了时间副词“就”可以把时间词变成参照时间词:(7)早晓得能样子,我昨夜就走道罢 早知道这样,昨天我就走了),句中“昨夜”成为参照时间,事件“走道”发生于“昨夜”以后,就不矛盾了道”的体意义决定它只能与“罢 ”叠加0.3.2.3 汉语各方言中与时间有关的虚词,大体上都从实词虚化而来各词的虚化程度不尽一样,在各方言中的表现也不太一样 低是虚化得比较彻底的词,也往往还有原来语义的残留,影响到它们在句子中的句法表现所以,一个虚词的语义成分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体、时以及其他语义的综合其中的一些语义如果只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表现出来,我们认为是可选的,就外加方括号标志0.3.2.4 凡是不能放在时、体范畴,但是也与动词发生关系的虚词,我们暂且放入“貌”的范畴1. 完成体完成体的语义:动态+终结+先时,完成以后所产生的状态延续到参考时间,这是完成体与经历体不一样的地方1.1 温州助词“爻” 0 的核心语义是完成+[消失]方括号中语义可选,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这个词从形容词“爻”虚化而来形容词“爻” 2,只能作补语,基本义为“消失、不再存在”,如:“〈给〉药吃爻罢 ”,意思是给药吃死了,由于吃药的行为,动作的主体不再存在了。
这个词的本字不明,但是它广泛存在于吴语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