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校教育如今还要讲礼.pdf

1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3582804
  • 上传时间:2018-06-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13.34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科学主编: 杨桂青编辑: 杨桂青实习生: 仲璐璐设计: 王保英校对: 刘梦 : 010-82296615? 82296620? 邮箱: jykexue@2015 年 9 月23 日星期三04礼乐教化反映出中国文化的文 化根性,现如今,发扬、复兴优秀的中 国古代传统,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对礼 乐教化的学习、利用和改进 锦标评价”主要是基于管理的,主要是 “ 指挥棒”,而不是 “ 服务 器”; “ 工作评价”主要是基于教学的,常常是 “ 底线”意义上的合格测 量,因此,它主要是 “ 服务器”,而不是 “ 指挥棒”有鉴于此,基础教育领 域的各类评价, 尤其是学生评价, 应当服务师生教学, 以底线的合 格性评价为主在慕课上上课是免费的,但要参加考试,要拿证书,就要交一 笔钱;非货币市场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目的有时并不是从金钱上 得到回报,而是有其他追求这些人会从非货币市场中得到回报, 得到信誉上、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回报现在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微 课发烧友,天天在辛勤地为别人免费工作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谈松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正在并将继续引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 革命性变革, 《 教育规划纲要》 指出: “ 信 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 以高度重视”。

      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首 先,人们生活的网络社会环境,将改变教 育的社会环境,改变学生学习、生活、成 长的外部环境 培养适应网络社会生活 的新人,是教育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次,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 引起教与学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网上学 习、移动学习、游戏学习、项目学习、翻转 课堂等新型学习方式正在加速知识生产 方式、传播方式和内化方式的变革,未来 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得越来 越个性化、多样化,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多 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发掘每个学 生的潜质再其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 一步扩大,会打破学校对教育的垄断网 上教育、 混合学习等各种各样的非正规 教育的发展,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新 技术所带来的交流互动、 个性化服务和 灵活的学制将使学校获得新的生机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 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渗透,将改变重大 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 对教育战略 目标的落实提供变革性的思路和挑战 教育部发布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 划 ( 2011-2020年) 》将教育信息化列为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议题, 提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 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在发挥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支撑作用的同时,更 加强调其引领性作用, 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2005年出版的《 教育领域的信息 通讯技术》 将教育信息化划分为形成、应 用、融合、革新四个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 总体上处于应用阶段向融合阶段的过渡 期全面进入融合阶段,关键是要应用信 息技术促进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 各方面的改革,促使以人为中心、为学生 发展服务的新型教学、服务和管理体系的 形成一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 融合这意味着,不是把技术作为教学的 辅助手段,而是要把教育技术融入整个教 学设计中,着力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 革,教师 “ 教”的行为、学生 “ 学”的行为和 教育技术融为一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 课堂,使之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技术 保障和驱动力量 二是完善教育信息化体 系建设目前我国正在推动 “ 三通两平台”, 即 “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 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 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其中数 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在体系运行中 居于突出位置立足中国国情,发挥后发优 势,集中政府的、市场的、专业的多方面力 量,组织开发优质教育资源,让尽可能多的 人群特别是农村、 偏远地区学生享有优质 教育资源是必然选择。

      三是完善管理信息 平台建设在 “ 大数据时代”,进一步整合和 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优化教育管理与 服务流程,支撑教育管理改革,建设覆盖全 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 信息体系,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 务系统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 (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 中心研究员)一家之言找找 “ 分数主义”的病根■袁艳琼熊威葛金国在反思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时, “ 分数主义”往往是个 “ 热词”分数主义 反映的是一种唯分数的价值取向在此 取向下,对学生,分数是衡量他们成绩 好坏的唯一标准,提高考试分数是他们 的主要目标由此延伸,对教师,分数是 学校衡量他们业绩的主要根据; 对学 校, 主管部门主要以升学率评价其绩 效我们认为,分数主义是一种评价取 向的异化,要克服普遍存在的分数主义 现象,首先必须深刻分析其成因 分数主义是传统人才观念的折 射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 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 但社会对人才 的理解却偏离自然轨道, 常常用一把 尺子衡量不同的人才 教育意义上所 说的评价,主要应当是合格性评价;它 应当是 “ 为了教学”的评价,是为了调 节教学过程、 激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而进行的价值判断。

      分数主义盛行 学校的背后,是评价学生标准的错位 分数主义秉持和代表的是一种暂 时的、绝对化的、非发展性的人才评价 观点, 仅仅关注当时当下的某次考试 成绩这种强调分数、学历的人才观和 优胜劣汰的评价观, 也引导着很多教 师、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用考试成绩 衡量评价学生发展在此氛围下,几乎 所有人都在用 “ 考试成绩”即分数鉴定 孩子,忽视了其他素养的考查在学校 教师及家长眼中,那些成绩优异、乖巧听话的孩子, 就是未来社会要认可的 人才; 在社会公众尤其是用人单位的 定义中,人才就是高学历、高分数和名 校……在这种唯分数、重学历、傍名校 的人才观影响下, 孩子们从小学开始 就以此为导向标, 争分夺秒学习、应 试,以获取高分进入名校,为将来职业 生涯增加砝码显然,分数主义的思想 行为,不仅恶化了教育发展生态,还阻 碍了教育主体对于理想的追求 分数主义是科举制度遗落的教育 暗流 早在1400多年前的隋朝,中国就 形成了完备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 科举制”直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前 后延续达1300年 不可否认,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科举制通 过扩大考试对象而扩大统治基础,激 励平民子弟读书上进改变命运, 考试 形式也较为公平合理, 促进了社会文 化的传播和进步。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 演进, 科举制也日益暴露出明显的负 面性 由于很多学子视科考为唯一通 途,形成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 价值取向, 不少人穷其一生都没考取 功名, 这对于考生以及社会来说都是 一种巨大的浪费,并掩盖、堵塞了人才 多样性成长的路径 分数主义是科举制度长期存在所 形成的教育暗流 其结果是导致对学 生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思想品质等 方面发展情况的忽视毋庸讳言,受危 害最大的,最终还是青少年学生分数主义受 “ 师长”各方面素质和 利益关切的影响 学生评价,关涉广泛,影响深远 在此,我们主要谈谈 “ 师长”因素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而不教, 双亲之过;成名成家,光宗耀祖在中 国这样一个长期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 家族文化中,对中国的家长而言,培育 成功的下一代, 是他们作为父母最大 的期望和最大的责任中国的家长,对 孩子的成绩特别 “ 敏感”, “ 不能让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 是他们时时给自己敲 打的警钟 孩子从上小学甚至幼儿园 就开始奔波于各种班, 做各种额 外的作业孰不知,在不考虑兴趣、没 有因势利导的情况下, 强求孩子多学 多练,其后果只能是抑制个性特长,使 孩子厌学,阻碍孩子自然发展。

      就教师方面来说, 教书育人是天 职, 我国学校也基本上建立了全面的 绩效评价体系迄今为止,不少主管部 门以升学率为衡量学校质量的主要指 标于是,不少学校为迎合主管部门考 核, 使出各种招数提高学生成绩和升 学率,导致学生评价的单一化目前, 这是提高学校影响力进而形成“ 名校 效应”的捷径,也是吸引优秀生源、优 质师资的重要手段 不少教师限于自 身的素质和利益关切, 为了能通过学 校考核, 常常会在教学中采取单一甚 至粗暴的教育方式, 大量侵夺学生自 由,压抑创造冲动更有些教师为了自 己评优、 升职加薪等一味强调考试成 绩,鼓励甚至强制学生加班加点学习, 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分数, 依靠学 生的好成绩成就自己 而封闭管理和 题海战术, 是这些教师屡试不爽的常 规武器 至于社会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 它们迫于效率、利润的竞争压力,对于员工 “ 唯用”而已!它们最重视的往往是, 人员选聘的工作,简明高效,成本低;而所 选的员工———上手快,出活多,能听话 分数主义体现了政府导向意识的缺 失 国人通常认为,导致分数主义的原因 复杂,明确它的责任十分困难在学生、教 师、家长、学校和用人单位等相关方中,政 府应当负有重要责任。

      在克服分数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方 面,政府没有很好地承担起相应责任和应 尽义务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 价改革关涉各个方面因素, 难度过大,非 一时之功集中表现为考评制度创新的努 力不够二是政府在评价改革方面的责任 意识不强, 缺少相关导向政策的出台现 如今,许多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是较为单 一化的, 我们的主管部门不是不知道,而 是佯装不知道,甚至是正中 “ 下怀”因为 这是最能出政绩和最方便管理的 学生评价的改革,重要而迫切,首先 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只有科学的顶 层设计,正确的政策导向,我国学生评价 的改革才可能突破瓶颈,有所推进 分数主义是一种教育评价取向的异 化,其实质、要害和症结,是以选拔性的 “ 锦标评价”替代合格性的 “ 工作评价”就 教育领域分析, “ 锦标评价” 主要是基于管 理的,主要是 “ 指挥棒”,而不是 “ 服务器”; “ 工作评价”主要是基于教学的,常常是 “ 底 线”意义上的合格测量,因此,它主要是 “ 服 务器”,而不是 “ 指挥棒”有鉴于此,基础教 育领域的各类评价,尤其是学生评价,应当 服务师生教学,以底线的合格性评价为主 我国学生评价需要解决归因模糊、 责任不 清的问题。

      我们深挖分数主义的根源,意在 提醒相关各方乃至整个社会洞察其危害, 进而共担责任,形成合力,扭转局面 (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教育前沿 ·慕课系列访谈之四 慕课真能免费吗———访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本报记者张东日前,清华的学堂、哈佛与麻 省理工学院的免费教育平台 ( edX)、 斯坦福大学的“ 课程时代” ( Coursera)、 “ 大学” ( Udicity)等 多家公司,正在把成千上万门中国、世 界的一流课程免费地提供给世界上每 个角落的莘莘学子 提起慕课,就不得不讨论它的免费 问题 全球的慕课资源免费提供给每一 个想学习的人,这是一种纯粹的公益,还 是另有其他获利途径? 慕课的成本如何 计算? 如果免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慕课的市场有多大,如何开拓?慕课的就是免费的记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 年就发起了开放课程运动,向社会公布 其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全部 课程约1800门,供全世界免费使用 如 今, 慕课在全球受到普遍关注和使用 到目前为止,慕课还依然是免费的吗? 汤敏:慕课的都是免费的到目前 为止,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上慕课 基本上是免费的。

      慕课们”号称, “ 任 何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都能 ‘ 免费’地学到任何知识” 能上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 课,还免费,世界上真有这么好的事情 吗?上慕课的老师都是一流的教授,慕 课的拍摄费用, 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