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上语文第二单元.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379177472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8.51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慈溪市鸣鹤小学教师电子备课稿 姓名:教学内容5 灰雀课时第( 2 )——( 1 )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准备:了解有关列宁的故事作业设计:抄写生字,新词 ,作业本1、2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看图说话:1、书空课题,注意笔顺:“灰雀”;2、交流灰雀: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只灰雀的?(画出相应句子)3、背诵:这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再加加油,把它印在脑子里,怎么样?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4、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有什么想法吗?二、导读激情列宁喜欢灰雀:1、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灰雀,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他吗?从哪看出来的?准备内容:第一自然段:借助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找遍了”体会列宁急切的心情第3-10自然段:从对话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达到体会助读的目的2、引导概括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喜爱!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男孩捉回家去了!)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他喜欢灰雀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师板书:男孩喜欢灰雀三、认读生字及新词;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面包渣 或者 可惜 肯定四、作业:抄写生字 词语备注教学反思慈溪市鸣鹤小学教师电子备课稿 姓名:教学内容5 灰雀课时第( 2 )——( 2 )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2.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了解有关列宁的故事作业设计:作业本3、4、5教学过程:一、复习1、抽读词语2、试读课文二、指导学习课文1.导读激情,深入体会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师导读,生接读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列宁)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2.分角色朗读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3)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学生起来邀请伙伴同读4)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列宁爱孩子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

      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注意看列宁的表情,列宁为什么微笑?为什么说孩子是诚实的?列宁为什么问孩子,而问灰雀?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二、总结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学生自由交流感想板书设计: 5灰雀 望 喂 找问 列宁 尊重爱护 男孩 备注教学反思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只灰雀到底是谁捉走的?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那个小男孩,灰雀又不会说话?等一系列问题我不是直接让学生找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读课文,尤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男孩和列宁的对话,从小男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去讨论,猜想上面的问题课文读懂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慈溪市鸣鹤小学教师电子备课稿 姓名:教学内容6 小摄影师课时第( 2 )——( 1 )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看《词语手册》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二、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三、合作识字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四、作业:备注教学反思慈溪市鸣鹤小学教师电子备课稿 姓名:教学内容6 小摄影师课时第( 2 )——( 2 )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课前准备:继续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作业设计:作业本3、4、5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1.读文想问题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2.画句找答案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3.读句知内容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六、拓展活动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板书17  小摄影师关怀、爱护高尔基-------小摄影师有礼貌备注教学反思对人物的评价要把握好尺度课文中有那么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表面上看高尔基似乎太不近人意了,小男孩来了一定让他进去,而杂志社的记者就不能呢?其实,也真是如此,恰恰能反映高尔基关爱小男孩的具体体现要注重正确引导慈溪市鸣鹤小学教师电子备课稿 姓名:教学内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