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导学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提高)知识讲解.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29068375
  • 上传时间:2021-1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7.7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提高) 撰稿:雒文丽 审稿:冯保国【学习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一、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1.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图中,因为R1和R2串联,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设R1两端电压为U1,R2两端电压为U2,则有: 又由欧姆定律变形式:  综合以上推导,有:;因此可以得到有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2.公式:3.串联电路中,电阻阻值之比等于电阻两端电压之比推导如下:  要点诠释:(1)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即2)如果用n个阻值均为R0的导体串联,则总电阻为3)当电阻R1和R2串联时,若R1>R2,则U1>U2,如下图所示要点二、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1.规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在图中,有 由欧姆定律: 综合以上推导,有;即: 2.公式: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阻阻值之比等于通过各支路电流的反比。

      推导如下:要点诠释:(1)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因此,并联导体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即2)两个电阻并联:3)n个阻值为R0的相等电阻并联,则总电阻为:4)不管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中,某个电阻的阻值增大,电路的总电阻都是增大;如果电路中电阻的个数增多,则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增大,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减小5)当电阻R1和R2并联联时,若R1>R2,则I1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是关于电阻A、B的I-U图像由图可知,阻值较大的电阻是___Ω若将A、B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干路电流是__A;若将A、B两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3A,则电源电压是___V 【答案】10 0.6 4.5类型二、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和A1的示数分别为0.6A和0.5A,已知R1=R2,则R3=______________Ω                 【答案】15【解析】电路中三个电阻是并联关系,电流表A1测量R2、R3的总电流,电流表A测量R1、R2、R3的总电流,根据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通过R1的电流0.1A,通过R2的电流0.1A,通过R3的电流0.4A,根据欧姆定律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及欧姆定律的应用,以上内容均为考查的重点及热点,要求能做到熟练应用3.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与电阻R3的阻值均为10W闭合开关S、S1、S2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I;此时断开S2,电流表A2示数为I2/,A1的示数为0.3A;I:I2/=5:2。

      求R1的阻值和电源电压U                  【答案】20Ω,2V【解析】闭合开关S、S1、S2后,等效电路图为图1,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I,电流表A1测通过R1、R2的总电流I1+I2,电流表A2测通过R2、R3的总电流I2+I3,断开S2时,等效电路图为图2;电流表A2测通过R2的电流,电流表A和A1都测干路电流           图1中,R2两端电压为U,图2中R2两端电压依旧为U,R2的阻值也不变,所以有I=U/R可得,开关断开和开关闭合时通过R2的电流始终不变,即  所以  因为电源电压相等各支路两端电压,所以  所以  在图1中  所以  图2中,  所以  所以电源电压【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察了并联电路中电流、电阻的关系,考察同学们对这部分的知识的熟练程度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1安,电压表示数为6伏,已知电阻R2为10Ω,求通过R2的电流和R1的阻值                  【答案】 0.6A,15Ω【解析】电流表测干路电流I=1A,电压表测电源电压U=6V,电阻R1=10Ω  因为R1、R2并联,所以R2两端电压U2=U1=U=6V  所以通过R2的电流  所以类型三、综合应用4.如图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弯月形的电阻R与金属滑片P构成一个滑动变阻器.金属滑片P是杠杆的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路中油量表既可用电流表改装,也可用电压表改装B.油面升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C.R0和R在电路中是并联的D.电路中的电流越小,油量表指示油面的高度值越大【答案】D【解析】油量表是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所以油量表是电压表,A不符合题意;油面越高,浮子上升,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B不符合题意;R0和R在电路中是串联的,C不符合题意;串联电路中电阻有分压的作用,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油量表的示数越大,但是电流越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油量表指示油面的高度值越大,D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本题根据油量表并联在电路中,可以判断油量表是电压表;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可以判断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不变,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各电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小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答案】D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R1=30Ω,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20Ω.开关S闭合,当变阻器滑片P由a端滑至b端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  )A.7.2V~0V B.4.8V~0V C.4.8V~7.2V D.4.8V~12V【思路点拨】先识别电路,再结合各表的特征及使用方法来判断电路的情况,后通过欧姆定律来求解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电阻串联,并且电压表串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因此滑片不能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只改变了电压表测量的电阻值,即电压表示数会发生改变.因此先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然后根据滑片的位置,利用U=IR即可求出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范围。

      电路中的电流:,当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Ua=IR2=0.24A20Ω=4.8V;当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被短路,因此电压表的示数为0V;所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4.8V~0V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示数的影响,以及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的特点,并会熟练应用欧姆定律举一反三:【变式】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5W,,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W,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了保护电表,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 答案】2.5Ω~10Ω【解析】当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小时, 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值当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 代值解得: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2.5Ω~10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