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现状及对策.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7388431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般比较落后,但是旅游资源一般比较 丰富,旅游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首选的发展模式但是,民族地区发展旅 游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本文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关键词】旅游 民族地区人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 对滞后但由于相对边远和闭塞,这些地区通常保存着完好的自然风貌和 独特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像滇西北、黔东南等地当前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首选措施但 是从全国范I韦I看,这类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国内旅游 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与其资源富饶度极不相称以黔东南为例,尽管黔东南 早在1997年就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的旅游首选地之一,其旅游业起步也不算晩,但旅游业至今仍处于相对落 后的境地这无疑与交通等硬件设施落后有关,但旅游人才严重短缺是关 键因素1.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现状1・1专业管理人员匮乏调查表明,在黔东南州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中,没有一人是旅游专业 毕业的另据调查贵州部分景区管理人员中,具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文化的比例分别是10%、22%、32%. 20%、1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 学历者仅占6%。

      在旅游管理层中,既有丰富经验和管理能力,又有系统旅 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凤毛麟角高层次人才的严重缺乏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 直接后果是,在开发和管理中缺乏全局观念,不能充分把握旅游开发的内 涵,也不能从宏观和度把握旅游区域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表现为旅游开发 层次低而简单重复,景区开发缺乏个性和文化内涵,经营管理不到位,而 不规范和急功近利的开发更导致民族文化粗俗化和形象受损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比较脆弱,文化旅游资源也属 于易于萎缩、消亡的民俗文化,不合理的开发必然造成自然生态环境恶化, 民俗文化的萎缩、消亡,社区群众在旅游开发中也受益不多,导致旅游区 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1・2•导游及翻译人员严重不足由于多数欠发达地区旅游行业管理尚未走上正轨,多数导游员没有接 受过正规的旅游专业教育,知识层次低,文化修养不足,对民族文化及景 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正确,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内涵不可能获得 正确充分展示欠发达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翻译人员,只能从学校抽派部分 外语教师充任临时翻译找外语翻译尚口•不容易,找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和 当地民族文化又懂外语的翻译则更加困难在黔东南,持国家导游证的人 数不足50人,高级导游员仅5人,根本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镇远和黎平两个旅游资源人县和开发大县,目前获全国导游证的人员也分 别只有20人人和10人1. 3.旅游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这是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客房、餐饮等一线服务人员, 不论是普通话、气质、修养、•卫生习惯,还是服务意识和技能,都离星级 要求相差甚远,这也是酒店星级评定的瓶颈和整体服务质量不高、顾客满 意度低的主要原因1.4.民族旅游特色人才后继无人,各类乡土特色人才的现状令人堪 忧一方面,民族文化传承人出现“断代”危机在多数欠发达民族地区, 由于缺乏原生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和激励机制,青少年对学习原生民族歌 舞没冇内在动力由于许多客观方面的原囚,旅游业发展未能给当地居民 带来实惠,而旅游业所带来的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使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 文化几乎不屑一顾随着老一代艺人的纷纷故去,民族民间技艺将因严重 的“断代”现象而失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间从业收 入的M人反养,大批乡土艺术人才正在被旅游发达地区重金挖走,人才外 流现象十分严重使民族旅游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总之,欠发达民族地区 旅游从业人员总体水平较低,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不足,整个旅 游业经营管理都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 造成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的原因一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培训机制不健全;二是由于经济落后,吸引人才怵I难,留住人才更难;三是人才管理不善,人才资源浪费严重3. 解决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的对策3.1转变观念,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人才是旅游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根 本保证的观念,营造科教兴旅、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各种人才激励 机制还要充分认识各类乡土特色旅游人才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 挖掘、保护、管理、培训乡土特色旅游人才纳入旅游人才战略规划3. 2坚持人才培养适度超前的原则,加人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学历教 育和成人培训机制决策部门要从管理思路、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保证人才培训 的适度超前,不为发展初期旅游人才“供过于求”的暂时现象所迷惑,用 长远的眼光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力求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适 应,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加大投入力度,扩犬办学规模, 打破传统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加强旅游院校建设,紧紧 围绕质量和特色办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要把民族地区各类特色旅游人才 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激励机制、自上 而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教育体系,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大、中(职校)、小 学教育网络体系,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让民族歌舞、民族咅乐、民族刺 绣等民族文化走进课堂,使Z得到保护和传承,既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也可满足旅游业对特殊人才的需求。

      3. 3理顺人才管理体制,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准入机制,引入现代人 才资源管理理念,创造能留人、用人、吸引人的良好坏境事实证明,引 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旅游人力资源优化 配置的关键只有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形成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的“梧桐树”,引來更多的“金凤凰”还应看到,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特殊 旅游人才长期以来未能引起重视,也未被当成旅游人才对待他们绝大多 数屈农村户口,既无编制,也不属于任何管理组织但是民族文化旅游离 不开他们的参与,民族旅游魅力的体现和生命力的维持都离不开他们的劳 动和创造各级相关部门对此要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做好这类人才的挖掘、 保护、管理和培训工作总Z,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21世纪竞争H趋 激烈的国内外旅游市场,欠发达民族地区更需要有超越性、前瞻性的思考, 推动旅游人才的储备、培养和吸纳机制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 解决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使未來旅游经济在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中占有 较大份额参考文献:[1] 王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岀版社,2005.[3] 李瑞•王义民,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4] 王积俭•管理心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