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下定稿版.docx
8页谈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 技巧下精编WOR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A0816H-AAHH-GX8Q8-GNTHHJ8 】谈谈传播学论述题答题技巧(下)一、紧扣主题,戴着镣铐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起舞答题紧扣主题,要学会“戴着镣铐让评 卷者和你一起起舞”戴着镣铐,意味着大家答题时必须有问题意识,要读懂、读透,严 格按照提出的问题来作答,且每一个大段落都要扣题,每300字一定要重新提一下问题; 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跳舞,则指的是大家要学会引导问题,特别是一些问得特别“假大空” 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将其引导到你熟悉的、具体的“脚踏实地”的方向上,答出水平,答 出深度以下,是“戴着镣铐让评卷者和你一起起舞”的正确姿势一一1.磨刀不误砍柴 工,读题不得少于两分钟读题不得少于两分钟!对于每道题,我们都必须认真加以分析, 搞清题干,明白问题的重点和评卷者希望考察的东西新传的论述题,有少部分是直接点 出考察的内容的,例如14复旦学硕真题“何谓媒介间议程设置,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 当前的媒介议程设置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题目中明确告诉大家出题的人希望考核的 知识点媒介“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我们可以用“列举定义+分析现状+举例说明”的架 构来解答。
但更多的情况下,出题的人更喜欢给出一些相对模糊的话语来考察我们的应变 能力和对题目的解读能力,比如厦大学硕的真题“有历史学家认为印刷术在15世纪迅速 导致了欧洲普通民众进入少数精英特权所垄断的知识领域,但Noam Cook认为,欧洲大 众文盲率的下降、廉价报纸的发明与大批量生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 思想等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具备才使得印刷文字的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因此,欧洲 民众真正进入知识领域是19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事情,此时,离印刷术的出现已经有400 年你认为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什么关系”解读本题先要分析Cook的话,作者从这 句话中抽象出“媒介技术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成熟的社会诸条件下”的学术话语,进 而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与探讨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对问题的充分分析与思考是动笔 的前提,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会犯读题不清导致离题的错误,对此大家必须深刻警惕今年 中传考察过一道名解“金字塔结构”,有多少人乍一看把这题看成我们更熟悉的“倒金字 塔结构”的反正编者在审稿的时候就犯了这个错误,还把本题标红要求中传的学姐做出修 改呢如果这是在考试,那么损失的就不是面子而是至关重要的5分。
2.礼多人不怪,每 300字至少点一次题很有必要中国人讲究礼多人不怪,每300字至少点一次题就像对评卷 者做出一次又一次的致敬,告诉评卷者“我没有离题哦”坦白来说,大家的水平参差不 齐,特别是一些比较话痨的同学其实是挺容易在一段1500字的答案中写出那么一两段“和主题关系不大”的答案的,考场上答题的紧张气氛中没法精雕细琢,满嘴跑火车也不 是不可能更多的情况是,在大家的心中你引用的理论其实是与主题环环相扣,但是因为 表述不清,评卷者可能很难理解你是怎样将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这个情况下大家就必 须有每300字点下题的意识,告诉评卷者你心中你引用的理论、案例与主题的关系,哪怕 牵强,但是这样的交代“很有必要”特别是考生中流传已久的答题方式一一“当你实在 没有思路,那就把所有相关理论都写上”的答题路数,这样每300字一点题的习惯会是你 的法宝例如厦大真题“有人说,新闻的美在于偶然性和突发性,请从电视现场直播的角 度对此做一评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在写作此题时,我在1157字的篇幅中点到了 8次“偶然性与突发性”这一关键词,从而使得全文“看着就非常紧扣主题”,具体请大家翻 到厦大真题的篇章中细品此题。
相反的,我在帮一些包括二战的小伙伴批改真题时,发现 了很多次全文只提到2次以下题目“关键词”的现象,这是大家必须引以为戒的3.要学 会将问题引导向自己的“主场”引用赵本山老爷子的一句话,有70%以上的问题,它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在题目的框架下对问题进行“再加工”,以将问题引向自 己的“主场”,引到自己熟悉或者擅长回答的领域,引导阅卷人的思路,让他“跟你一起 跳舞”我认为,这样“有问题的问题”又分为两类一一第一,题目太大,令人无从着 手比如“报纸的优势与劣势”,乍一看很简单地,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学者论述过 这个问题,弓I用谁的话,从哪个角度来回答新闻、评论、副刊、广告是媒体的四大功能, 赖特提出雷达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功能,在不同的领域,报纸 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怎么办一者,分别从上述的某一个框架下提出的四个角度分别对报 纸的优劣做出解析;抑或,从报纸的主要功能,也即新闻传播功能中对报纸的优劣做出解 析脱离了对问题的框限,很难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第二,题目本身存在多种理解方 式,我们必须先交代对题目的理解有一些题目,特别是材料题,题目本身可以从多种角 度解读,评卷者本身不会在心里预设对题目的那种理解是正确的(当然,评卷者心里可能 有一个最合理的理解),但是我们必须表明我们对题目的解读并将围绕对这一解读组织答 案,从而让解读合情合理。
例如前文提到的针对Noam Cook的话展开的那道论述题,如 果不把问题框限在“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论述就无从展开又或者,2014年 兰大有一道真题,“请谈谈你对记者的职业期待”,因为“职业期待”这个名词并非这个 学科的专属名词,且业界学界对此名词也有不同的理解,甚至百度百科上都没有人对这个 问题作出一个定义,我们必须在开始论述前首先提出我们对这个词语的解读,将我们的论 述严格建立在我们对该词下的定义上例如,我们可以将问题转换到“怎样做一个好记 者”,从而利用黄远生的“四能”说来写一段“记者的自我修养”;又或者,我们可以将 问题转换为“如果我是一名记者我会怎样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进而从“对党负 责”“对人民负责”“对记者的职业规范负责”的角度组织答案各种解析角度都是正确 的,但必须选择一个角度并在该角度框架下回答问题二、给评卷者方便,清楚“交代” 答题逻辑笔者最近帮很多明年考研的同学修改了他们试做的14年真题,大家最经常犯的 错误就是“让我找不到你们的答题逻辑”坦白来说,在9月份这个时间档口,有三四个 同学交上来的答案“单独地看一段已经非常高大上了”,但是在逻辑叙述方面,只有一个 人能阐释清楚。
批改卷子是在相对封闭、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批改的方式多种多 样,但是“踩点给分”是主要的评分方式,因此让评卷者迅速找到你的逻辑主线进而发现 你答案中的亮点就显得尤为重要1.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引用成熟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 全面地答题5W为什么是经典,因为它引导我们在分析一个特定问题时,分别从传播活动 的各个参与方的角度对问题作出全面地解析归纳与分解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学术人最基本 的能力,但限于年纪和知识的系统性,考生很难对一个问题进行全面地思考例如“对记 者的职业期待”这样的问题,大家很容易就会被引入高大上的揭露社会阴暗面、与黑暗现 象不懈斗争的我们的“新闻理想”的框架而忽略了基础性的系统文史哲知识、善于奔走、 善于倾听与采访这样的虽然是细节却是一个职业的基础内容,利用黄远生的“四能”或者 新闻专业主义提出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新闻工作者的基础价值观来加以论述,那答 案就起码能做到“在我们框限的小范围内拥有全面性与系统性”同样的,还有比如三功 能、四功能说,“新闻评论副刊广告”这样的说法,抑或在危机公关中按“危机发展四阶 段”或者“公关5s原则”来分析问题被利用的框架可以只是相关,但是我们可以利用 文字表述在相关的框架与问题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让框架帮我们更全面地解析问题。
2.适 当的长度很重要很多同学都会纠结各类问题应该回答多少字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一 个简单地等式“合理的字数二题目分值*(40±15)”,也即5分的名解以200字最为恰 当,不应少于120字,尽量不要多于280字;以此类推,30分的论述的合理字数位1200 字,750〜1750字都在合理区间内简答则各校有很大不同,比如厦大的简答普遍是10 分,那就分点论述,每点加上一两句话解释就好;但是像武大、北大专硕风格的20分的 大分值简答就完全有必要把它们当论述题来对待了3.善于利用小标题这一点其实在“逻 辑清晰”和“语言规范”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从逻辑的角度,小标题的应用是很好地引导 老师思路的方法利用开头段或者过渡段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路,大家可以先看两段文字一 一有人提出报纸“四个基本要素”的说法即“新闻、评论、副刊、广告”,以下我将遵循 这一思路,分别从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及其他经营管理事务角度出发,试论述《大公 报》的百年发展发展尤其是自1926年新记公司接办到建国前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新闻事 业做出的贡献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即Who, To whom, say what,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分别关注传播者,受众,内容,媒介,效果等五个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 节。
以下我将从这五个角度分析包括传播者、受众在内的各方主体应如何适应媒介新技术 的发展尤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现代传播环境并促进社会发展同时,谈论媒介技术 与社会发展问题,监管,无论是来自政府或者行业本身的自律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在 谈及上诉5个角度时我将穿插阐述政府及其他监管主体在各个特定方面应该如何履行自身 职责原题请参考厦大考研真题部分)在开头段或者过渡段中要清楚交代“答题逻 辑”,这有利于评卷者找到相关知识点“踩点给分”这个其实是笔者工作中做PPT时 常用的手法交代清楚、一以贯之的论述逻辑是提高论述说服力的不二法则4.善用二元 对立和三点论的思维方法这个主要适用于需要我们自己组织框架的题目,二元对立和三点 轮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二元对立,即将实物分解成联系又区别的两个方面,例如 公共性VS商业性,舆论监督中敢于挑战界限vs服从党委领导,优势vs劣势,这在分析 类的答题架构中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框架三点轮则适用于列举类,比如列举某现象的社会 影响,在没有现成框架的前提下,就可以用三点论的方法,即将问题分为3点或者4点, 分别论述在列举类答题中,少于3点会让评卷者觉得略显单薄,超过4点一方面不利于 将每一点讲深,也会给评卷者堆砌观点、逻辑上比较“散”的不良印象。
当又一些问题有 必要分成10个以上小点时,大家可以把小点之间再做一下同题集中,将10个小点归入三 四个小标题可迅速提升答题的层次感5.注意各部分的字数比例应合理各部分的字数比例 应该合理,比如前面提到的引言(10%〜15%) +分析(40%〜50) +建议(30%〜40%) + 总结(5%〜10%)就是一个合理的比例我们在读题的时候就应该明确题目的重点,并在 重点的论述上投入不低于40%的篇幅大家在考场的紧张环境中,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 引言写得太长以至于头重脚轻、喧宾夺主,事实上我在今年的考试中就已经犯过这样的错 误,希望大家要吸取教训6.有明确、可识别的结尾段无论字数多少,大家在每道论述题 的最后都应写一个总结性的、明确可识别的结尾段不要觉得拖沓或者累赘,只能告诉大 家,写了结尾段肯定不会因此失分,但是没有明确的结尾段、给评卷者意犹未尽或者“是 不是还没写完”的疑惑却绝对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三、用规范的语言告诉老师“我是 圈里人”研究生选拔考试,说到底是老师选择未来几年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小伙伴的过程的 一部分,因此用规范的、老师们熟悉与喜欢的语言告诉老师“我是圈里人”很有必要那 么,怎样做到语言规范呢,以下是几点建议:1.高大上的语言习惯从“抄袭”和“改写” 开始我是真诚地建议大家在考试前,最起码要翻着书。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