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唐代贞观廉政制度的得失.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3145162
  • 上传时间:2021-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唐代贞观廉政制度的得失论文扌商耍:唐朝是中华民族最可骄傲的王朝,它不仅处于中国古代的全盛时 期,也是当吋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最为清明,唐太宗又 是千百个帝王中最受推崇的一个《贞观政要》就是以唐太宗为核心的群体 智慧的结晶,廉政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贞观年间唐太宗统 治集团在惩治腐败、树立弊止风清的政权机构中所采取的用人、纳谏、制定法律等 方面对廉洁清正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涉及到因帝王专制等无法克服的原因,最终走 向由廉到贪的历史必然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在当代的惩腐倡廉工作中有所 借鉴关键i司:君贪 专制 家天下 廉政 吏治 惩治腐败在儿千年的历史中,弊正风清是历代统治者所期待的吏治腐败问题在中国历 史上一直是统治者比较棘手而R耍狠抓长抓的问题唐代的贞观Z治是丿力史上著名 的廉政时期,其有关的教育和法律约束,在后世都有很高的评价,并被不同的朝代 进行借鉴和引申我国古代保证吏治清明的廉政法律制度是很多的,发展到唐代的 时候已经和当完备了,从政治体制和运行来考虑,尤其是从刑事和行政法律上来考 虑,法律对可能出现权力腐败的方面,已经完全涉及这些法律为今天的廉政建设, 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立法的准备历史上贞观之治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封建帝王的自省和认识唐太宗在建朝初 期就开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他在治理廉政方面,有一个先期准备的过程,主耍表现在:1、 总结前朝的教训唐太宗几十年的戎马生涯是他充分认识到江山的來之不易, 他带领他的统治集团认真总结了历史上的亡败教训,他们认为,秦所以二世而亡, 不外乎“逞嗜奔欲” [1]汉Z文景,丿万行节俭,洁身自律,天下大治然而,“向 使高祖Z后即有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 [2]任何帝王都不愿搞乱天下,甚至为维 护稳定而不惜采取任何措施,隋朝也不例外,他们“岂恶天下Z治安,不欲社稷Z 长久? ”但它为什么短命夭折?原因是「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口奉,采域中之 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 [3]隋只考虑短期行为,用权力推行 贪政,满足贪欲,却不知节欲廉政,细水长流渴泽而漁,泽枯而鱼尽,统治者作 茧自受,自取灭广无情的历史告诉人们,“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⑷2、 加强自身约朿当权者的道德人格力量无论何吋都需要,在专制王朝、人治 国家尤其需要,因为没有任何措施可以限制规范权力。

      要减少权力的滥用,为使公 共权力不致于完全为专制者的私情私欲所支配,成为纯粹的私权力,唯一的办法是 自我觉悟,自我约束所以孔子把“政”解释为“正”,并说:“子帅以正,孰敢不 正? " [5]反之,“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6]对此,唐太宗集团心领神会,他 们认为,“上冇所好,下必冇其[7]“上好奢糜而望下之敦朴,未Z有也 [8] 君贪反耍求官廉,那只能靠严刑峻罚才能一时起作用,结杲不但降低君主的威信, 还会使整个统治集团陷入紧张状态;如果放纵,则逐级对上负责的官员将立即效法, 不教也要设法去学,不学也要冒险去干因此,“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 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9]唐太宗即位之后,在勤俭方面为群臣做出了表率,他最初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 修建的,都很破旧同时,他述禁止铺张浪费的厚葬习俗,明确捉出要求,即五品 以上官员和皇亲贵族都要严格遵守至于官吏们的奢侈浪费,唐太宗也明令禁止 所以,在大臣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勤俭风气,出现了许多廉俭大臣如户部尚书戴 胄,由于生前生活简朴出了名,死后家里连个祭祀的地方都找不到至于魏征更是 如此,一生也没有个彖样的住宅3、确立廉政的重心狭义上的贪,与权力密不可分,没冇权力就谈不上贪。

      但 它又广泛植根于人的木性之中,只要具备一定的外在条件,任何人都很难不贪,用 唐太宗们的话说:“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10]人人追求富 贵,君主则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天下至尊至富,最具备贪的条件,最易于贪不 能以为只有官才会贪,贪不是官的专利君主至尊至富只是相对于黎庶百官而言的, 而相对于人的欲槊来说,富贵没有止境贞观四年,魏征警告唐太宗:“陛下若以为 足,今之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11]各级官员不管怎样贪, 也不管有多少人贪,往往是隐蔽的而非公开的,至多影响政策法律的贯彻落实,却 难以将其上升为政策法律,得到普遍推行君则不然,他“令Z所行,何往不应? 志Z所欲,何事不从? ”[12]因此,势必将个人特殊Z贪上升为一般,公开地强制 性地要求所有官员去执行,使全国满足于他一个人的需要夏桀、商纣如此,秦皇、 汉武、隋炀常也概莫能外因此,唐太宗集团认为,廉政建设的重心不是作为百姓 之父母的官员,而是作为百官之主宰的君主唐太宗集团的认识触及到了专制土朝 的核心为维护这个核心,他们反复强调君主的决定性作用:“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 [13]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

      [14]他看到了君贪官必贪、君贪 无法治、君贪权必倾,因此,他将廉政的重心放在君上二、法制的应用惩治腐败,法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唐太宗集团并不以重典治吏而著称, 这期间的法律的威慑作用要大于惩治作用在法治之外述有其他防范手段,这些手 段的应用,可以说是法治成功的基础,在廉政实践过程中,重点可分为以下措施:1、 关于用人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在这方面比历代帝王有着较突出和罕见的才 华和创举他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 以德行、学识为本 [15]他确实能够“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16]为了选拔人才,他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如通过科举制度把选拔人 才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以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据史料记载,李世民“尝私幸 端门,见新进士缀进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殼中矣……故冇诗云:太宗皇 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7]李世民还比较知人善任,了解臣僚的长处和弱 点,能够扬长避短,使其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如对房玄龄、杜如晦的任用就说明 这点他“每与房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Z策[18]因此李世民任命他俩为尚书仆射(即丞相),共掌朝政,发挥个人的长处,集 中大家的智慧,使事情办得更好一点。

      李世民还非常重视官吏的任用,特别是地方 官吏更是他经常注意的他曾说:“朕思天下事,丙夜不安枕,永惟治人Z本,莫重 刺史,故录姓名于屏风,卧兴对之,得才否状,辄疏之下方,以拟废置o" [19]李 世民还规定,凡是县令都要五品以上的官吏保举,而各州刺史则由皇帝亲自选 拔任命他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朕 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 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口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赏罚不可 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20]2、 关于纳谏李世民深知,治国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没有忠臣贤吏辅佐,不 可能求得身安国宁因此,他重视“纳谏”、“纳贤”是历代皇帝所不及的他非常 赞同魏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意见,懂得“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21]的道理他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 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得身安国宇[22]所以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为戒,特别强调要求克僚进谏他曾多次说过:“朕每思Z, 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23]“今天下安危,系Z于朕。

      …… 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即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妥,可极言无隐傥君 臣相疑,不能各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公等但能正词直谏,裨益政教,终不 以犯颜忤旨,妄有诛责朕比來临朝断决,亦有乖于律令者公等以为小事,遂不 执言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rtl此 [24] 李世民“自比于金”,而以魏征“为良工”魏征也“喜逢知己Z主,竭其力用”仅 贞观初年,魏征即谏奏二百余事,都被李世民所采纳所以,李世民说「贞观以前, 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傥, 安国利人,成为今日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当魏征死后,李世民“亲 临恸哭”,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25]唐太宗并不认为做了皇帝就永远正确,所以不但以史为鉴,又以人为鉴,求谏、 纳谏、赏谏,提倡奖励臣下的批评建议,试图集小央百官的群体智慧为一身,以预 防个人独断、专横和昏贪实践上,许多己有或将有的侈务、淫事、贪政,他I大I采 纳臣下的上谏而或停止或取消,甚至将官中众多美女放还归俗。

      所有这些都早已成 为史学界的佳话3、关于法治在民主法治国家,以法治吏惩贪是一项长期而冇效的措施,但在 专制王朝,问题取决于君主法由君主定,也由君主行;官由君主任,也由君主惩 君主不仅主持立法,同时是国家的行政首脑兼掌最高司法权那么,君主能否对国 家负全责?就唐太宗來说,他主持制定的《贞观律》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而且 是唐以后各专制王朝立法的楷模,甚至深深地影响了越南、朝鲜、日木等亚洲国家; 他执法审慎而严明,维护法的尊严,大义灭亲凡此,皆载入史册,传为佳话唐代首次在法律条文中出现了 6种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犯罪总称——“六赃”:“在律,正赃’惟有六色: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自外诸条,皆约此六赃为罪”[26]唐律是中国古代一部较完备的法典,它对官员非法收 受财物的行为作了严密的规定,其中包含了单纯受财行为具体是:一是惩治监临 官收受管辖下吏员及民人的财物《唐律疏议》卷11《职制律》“受所监临赃”条(总 第140条)规定:“诸监临受所监临财物者,一尺笞四十,一匹加一等,八匹徒一年, 五十匹流二千里……” [27]二是惩治官吏在出使Z所接受财物《唐律疏议》卷 11《职制律》(总第141条)规定「诸官人因使,于使所受送遗及乞取者,与临监同; 经过处取者,减一等。

      纠弹之官不减即强乞取者,各与临监罪同o" [28]三是惩 治监临官吏受猪羊供馈《唐律疏议》卷11《职制律》(总第144条)规定:“诸监临 Z官,受猪羊供馈,谓非生者强者,依强取临监财物法 [29]《唐律疏 议》的以上三条规定对唐以后的各个朝代的立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对“有所请求条” [30]明确规定,没有使用财物只靠人情向主管人员求 办某事,也为法所禁止监临势要”(非主管人员)替别人请托,只要开口,就要 杖一百,如果枉法,和“监临主司”(主管人员)同等处罚4、关于监察对官员进行巡视,以监察其勤政廉政情况,其实早在4 0 0 0多 年前的父系氏族社会就有了到了唐朝,由于集权制度的高度发展,廉政监察 制度也有了明显的加强,监察机关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对所监察的对彖实行了归 口管理,成立了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专司监察之职,直接受皇帝控制,任 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止百官Z罪恶”,与其他重权机构平行监察御史主要是“分 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将御史台分为三院,各 司其责: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鞠狱讼”;殿院“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掌分 察百僚,巡按州郡,纠视刑狱,肃整朝仪”,使监察制度更趋完善。

      从丿力史的监察制度来看,对官员的冇效监察必须冇一整套逐渐完善的制度监 察制度的产生,木來就是对准不法官僚的监察机构的职能正是为了纠察百官,其 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是以介入司法活动为手段,维护纲纪, 以达到保持官员廉洁、巩固政权的目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