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版鹿特丹自由贸易港汇编.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37431514
  • 上传时间:2023-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74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版鹿特丹自由贸易港汇编 鹿特丹自由贸易港  一、区位介绍  鹿特丹是 HYPERLINK "/view/6323.htm" \t "_blank" 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第一大港口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有“欧洲门户”之称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码头总长42公里  港口发展历程   图1鹿特丹港发展分期鹿特丹港历史上几经兴衰13世纪下半叶到14世纪上半叶鹿特丹从小渔村发展成为渔业港镇1570年后随着西欧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的开辟,成为英、法和德国之间的过境运输港,西欧去北海、北冰洋渔船的备航和起航站1600—1620年之间建设了第一个港口,1795—1815年法国占领期间,由于河口淤积,通航能力下降,港市一度衰落19世纪至20世纪,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通航而***,特别是1895年建成通北海的运河新航道,1877年接通市区与南荷兰间的铁路,以及德国的鲁尔区成为欧洲最大工业区以后,港口腹地范围空前扩大,运输条件大大改善,至20世纪初一跃而成荷兰第一大港,成为欧洲与亚、非、北美间繁忙的过境运输港口。

      20世纪初开发马斯河南岸岸线,港区不断西延1930年代后建成当时世界最大的人工挖掘港口——瓦尔港区(Waalhaven)1947—1955年港口主体西移至罗曾堡岛,建成可容载重6.5万t矿船的博特莱克港(Botlek)和石油化工区1960—1970年代又根据集装箱等海运新技术和油轮载重吨位的发展趋势,在岛西开挖深23m、宽400~600m、长12km的贝尔运河,修建欧罗波特港区(Europoort),在滨海浅滩淤积造地修建马斯莱可迪港(Maasvlakte)其中欧罗波特港区与马斯莱可迪港可泊50万吨级特大油轮,运河航道可通行30万吨级巨型油轮1990年代以来,鹿特丹开始实施新的扩能计划,建造10~15   图1鹿特丹港发展分期  鹿特丹港位于城市中心与北海之间,东西绵延约40km,鹿特丹港早期的码头多建于新马斯河北岸,后扩展至南岸港区建设以新航道为主轴,由上游向下游、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由近市区向大海延伸,港池多采用挖入式,分布于主航道两侧自东向西主要港区有7个(见图2),  图1鹿特丹港7大港区  分别是瓦尔-埃姆港区(Waal-E e m h a v e n )、梅尔沃港区(M e r w e h a v e n )、维尔港区(Vierhavens)、波利斯港区(Pernis)、博特莱克港区(Botlek)、欧罗波特港区(Europoort)和马斯莱可迪港区(Maasvlakte)。

      港区水深从6.8m(接纳内河船舶)到22m,可以停靠从内河驳船到50多万t的特大油轮等各类船舶,同时可供600多艘轮船停泊作业按功能分为集装箱、石油化工、煤炭、矿石、农产品、滚装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  从1947年到1974年在新水道建成的博特莱克、欧罗波特和马斯莱可迪三大港区构成了鹿特丹港的主体博特莱克港区及工业区占地面积12.5km2,  港区内建有各种专用码头和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作业区,可停靠6万吨级船舶,装卸货物的种类主要是矿石、石油和散粮等;欧罗波特港区占地面积为36km2,最大水深可达22m,可停靠20万吨级的油轮和散货船主要吞吐原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港区附近建有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马斯莱可迪港区占地33km2,它是利用沿岸浅滩,经过疏浚而建成的,港区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伸入海域达5km,港内水深维持在19-23m,可停靠25万吨级矿砂船和30万吨级油船  鹿特丹港区总面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6.3km2扩大至现在的100多km2, 202x年港区总面积105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2km2,港口水域面积35km2,集装箱码头作业区8个,多功能码头作业区17个,全气候码头作业区1个,滚装码头作业区7个,汽车码头作业区1个,水果码头作业区2个,果汁码头作业区3个,散货码头作业区20个。

       为适应洲际远洋运输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液货运输采用超大型油轮、什杂件货运输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加强鹿特丹作为世界和欧洲最重要港口的地位,鹿特丹当局已决定建设马斯莱可迪二期(Maasvlakte 2),它是鹿特丹港第八个港区马斯莱可迪二期位于马斯河出海口,港区水深大于19m,可满足1202x标箱的集装箱货船停靠202x年春季开始建设,202x—202x年投产  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和共同市场的建立,鹿特丹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发展,196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纽约港(1.8亿t),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此后40多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地位202x年新加坡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鹿特丹港,202x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又超过鹿特丹港,目前鹿特丹港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三位、欧洲第一位202x年,鹿特丹港吞吐量达3.7亿t,其中散货吞吐量2.6亿(t 其中矿石、煤、农产品等干散货吞吐量0.89亿t,原油、油产品等液体散货吞吐量1.71亿t);  一般货物(包括集装箱)吞吐量1.1亿t,集装箱运输量达930万标准箱鹿特丹港以化学品运输、集装箱转运为主,原油、石油产品和液体化学品几乎占鹿特丹港总货物吞吐量的一半。

      鹿特丹港货运量占全荷兰的78%  三、港区物流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学品、集装箱、铁矿、食物和金属的运输港口各种物流的交汇使鹿特丹港成为特色化海港的集合体,最大的特点是储、运、销一条龙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配给中心(物流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公路、铁路、河道、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  鹿特丹港为制造商、船运公司和配给商提供全球性的后勤保障归功于它先进的港口设备、配给设施以及同欧洲内地便利的联系物流的高度集中使鹿特丹成为了一个中心,世界上所有大的船运公司都直接进驻于此或设代理处欧洲的贸易也集中于此,许多公司都在鹿特丹建立了欧洲配给中心,美国、日本约一半的大公司已经在荷兰建立了欧洲配给中心,在欧洲建立的欧配中心有3/4位于荷兰一方面是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同内地便利的联系、后勤服务的质量、熟练的工人和明确的海关程序等等,更重要的方面是鹿特丹港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Schiphol空港(欧洲重要的空港之一)之间紧密的联系鹿特丹也有许多亚洲的“贸易和配给中心”  鹿特丹港发展物流园区目的是参与国际贸易,物流园区(Distripark)建在港区中心地带,紧临码头和多种交通设施(指通往内陆、海外、欧洲目的地的交通设施),与码头间建设专门的运输通道,方便进行物资配给。

      园区内设有仓库,有现代化的信息与通讯设施,以及现场办公的海关在埃姆、博特莱克和马斯莱可迪港区建有3个大型物流园区即配给中心,通过货物合理配置满足顾客需求和目的地国家的要求,包括再包装、标签、称重、装配、质量监控、配送、海关等环节埃姆物流园区占地50hm2,主要提供大宗产品如木材、钢材等的储存和配送服务;博特莱克物流园区占地87hm2,是石油、化工产品专业配送中心,这里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仓储/配送和编组的服务;马斯莱可迪是新建设的物流园区,占地125hm2,它是为那些集中物流活动来建立欧洲配送中心的公司而设计的,它临近西南边的集装箱码头,通过一个内部道路与码头联系,其他如火车、卡车、远洋船、内河船也可方便到达  四、临港工业及相关产业  鹿特丹港不仅是转运港,也是一个巨大的工业综合体,大量的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它们最重要的或是在欧洲唯一的工业联合体,在这里它们为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生产工业品鹿特丹市炼油、化工、造船等工业主要是依托鹿特丹港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于新水道沿岸,拥有一条以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工业为主的临海沿河工业带(即临港工业区)临海沿河工业带的化学品和石油化学工业尤其值得关注,石  化工业租用了52km2的港口工业区中的60%,拥有BP/Texaco、Esso、Kuwait Petroleum、Shell和Koch5个公司的大型炼油厂,年原油加工能力8 500万t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中心之一(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临港工业区内的化工厂原材料主要依靠5个炼油厂提供鹿特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洲的主要化学品港口,每年大约有1亿多吨原油海运至鹿特丹,  一部分供给炼油厂,其余的通过海运、空运、管道输往欧洲其他地区利用拥有水工建筑技术和水利技术的独特优势,港区大力发展造船业和水工产品制造业造船工业发达,7个大型造船厂拥有30多个浮船坞,生产巨型油轮、货轮和集装箱船等同时生产海上拖轮、挖泥船、浮吊、勘探船、海上钻井平台等特种工具船,以及大型闸门、桥梁构件、沉井等水工制成品等   鹿特丹地区许多农产品的加工基地也建在临港工业区内,这些农产品加工包括半成品的加工和成品加工工业化的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交易方便、仓储完备、高效运输是鹿特丹成为欧洲农产品加工业中心的要素  食品公司(如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的贸易、存储、加工以及运输等也都集中在港区,由此形成了欧洲最重要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每年有超过3万艘船只和超过3亿t货物进出鹿特丹港,与航运服务相关的众多产业集聚在鹿特丹港区及其周围包括船舶分级、船舶监测、船舶配件供应、物资补给、检查测试、保养、废物处理、船舶修理和船员招募与更换等业务该地区有11万人从事与港口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

      同时,发达的临港工业促进了金融、贸易、保险、信息、代理和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港口工业已成为鹿特丹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区及其周围的产业目前已达到该地区产值的50%以上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已经成为鹿特丹港的主要组成部分  五、港区的集疏运系统  鹿特丹港的基础设施中,最强调的是集疏运系统好的集疏运系统对港口至关重要,它不仅仅包括对其服务腹地的运输网络,还包括港口本身内部的运输系统鹿特丹港吞吐的货物80%的发货地或目的地不在荷兰,大量的货物在港口通过一流的内陆运输网进行中转通过铁路、海运、河道、管道、公路、空运等多种运输路线将货物送到荷兰和欧洲的目的地鹿特丹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路与欧洲各国联接,覆盖了从法国到黑海、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和工业区,空运货物可以通过鹿特丹国际机场进出此外,鹿特丹港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运输和中转服务与多式联运相结合  鹿特丹港***不算很长,但发展迅速在14世纪的时候,它还是鹿特河上的一个小渔港,6个世纪以后,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其中首要的促进因素是与北海的连通,1328年乌得港建成后,很快就受到各国进出口商的关注并建立了与英国和葡萄牙其他港口的联系。

      随着出口的增加,很快又建立了12个码头,成为繁荣的荷兰港口接着,由于德国和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50年代起港口的吞吐量又得到了增加,于1866年成为德国煤和钢铁工业的进出口港,并开始了整批运输同时,开挖的“新水道”将港口与北海直接联系起来,排除马斯河口的阻碍由于新的运输需求不断产生,鹿特丹港又于1906,1923和1929年相继建立了三个特色码头其中一个的水深条件达到了12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深水海港1936年,Shell在鹿特丹港建立了第一个冶炼厂,标志着外商投资的开始货物储存和工业建设对于港口土地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使得鹿特丹港的码头建设随之不断的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鹿特丹港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但是战后重建工作却反而促进了港口的现代化:最先进的终端和最新型的起重机为港口增添了新的魅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