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个性的发展PPT课件..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没有****飞上
  • 文档编号:257281738
  • 上传时间:2022-02-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2.50K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二章 个性的发展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节 个性发展的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1、心理动力学中的人格结构 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组成,经过五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部分逐渐整合,成为一体超我 社会成分 完美原则自我 心理成分 现实原则本我 生物成分 快乐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2、人格发展的阶段力必多作为一种能量, 需要选择某种渠道释放 引起快感的部位称为性感带(erogenous zone),随着性感带的转移,产生了相应的发展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 性别认同、超我形成的重要时期潜伏期(6-11岁)生殖期(青少年期)简评 意义: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强调家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意义,尤其是提供了一个理解儿童情感问题的理论框架他是第一个强调早期经验对后期发展意义的心理学家局限:第一,该理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第二,弗洛伊德理论的某些方面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如恋母情结在某些原始部落中就没有;第三,没有直接研究儿童,但却建立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他也正因为这一点而备受质疑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 自我的作用不仅仅是调和本我和超我,更是一种发展的积极力量 强调自我、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2、同一性渐成说 个性发展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 8个发展阶段,解决8对矛盾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行走、控制等)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青少年期)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人中期)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自我同一感(或同一性)是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 自我同一感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勤奋感有直接关系 3、三种自我霍妮(K.Horney)提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三种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体所希望达到的自我状态,现实自我是现实情况下的自我,而真实自我则是个体通过努力,可望达到的自我状态,又称为可能自我。

      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通常会有较大的距离,而这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导致神经症的主要原因对同一性状态(Identity status)的研究玛西亚(J.Marcia)根据探索(exploration)和投入(commitment)这两个维度将同一性分为四种类型 同一性实现(Identity achievement):经过对多种选择的探索,个体确立了一套清晰的价值观和目标他们有一种心理上的幸福感、时间上的同一感,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 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探索)(Identity moratorium):延缓达成意味着迟滞青少年还处在探索收集信息和尝试各种活动的过程之中,他们期望在这一过程中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指引未来的生活同一性拒斥(Identity foreclosure):个体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仅仅是接受了权威人物(通常是父母,但有时也会是老师、宗教领导人、恋爱的对象)已经为他们选择好了的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探索 同一性混乱(Identity diffusion):个体既没有致力于某种价值观和目标,也不去努力追求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探索过,也可能是曾经试图这样做,但是发现太困难了而选择了放弃。

      四种类型不仅仅是一种分类,还代表着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动态的首先,它们没有必然的好与坏之分如同一性实现过早,也可能会限制个体的发展,使个体失去尝试多种目标和新体验的机会第二,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都有可能经历这四种状态只有经历过探索,才能达到同一性实现状态第三,这四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四、凯根的理论:“结构发展”理论 凯根(R. Kegan):“结构发展”理论(constructive-developmental theory)其核心思想是“意义采择”(meaning making),即自我的发展是在采择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强调理性成份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自我的发展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和过渡:从一体化自我向冲动性自我的过渡;从冲动性自我向唯我性自我的过渡;从唯我性自我向人际性自我的过渡;从人际性自我向法规性自我的过渡;从法规性自我向个人间自我的过渡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一、先天气质先天气质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Rothbart & Bates, 1998)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在1956年发起的、持续30多年的追踪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 简称为NYLS)是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全面的气质研究。

      托马斯和切斯从九个维度来研究婴儿最初的气质结构,通过父母访谈得到婴儿在这九个维度上的信息v活动水平(Activity level) v节律性(Rhythmicity) v分心(Distractibility) v探究和退缩(Approach/withdrawal) v适应性(Adaptability)v注意广度和持久性(Attention span and persistence) v反应的强度(Intensity of reaction) v反应阈限(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v心境的性质(Quality of mood)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大部分幼儿归为以下三种类型:(1)“容易护理的”(the easy child)(2)“困难的”(the difficult child) (3)“慢慢活跃起来的”(the slow-to-warm-up child)40,10,15气质与环境的拟合性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幼儿的个性发展,婴儿的气质类型与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拟合性(goodness of fit),才是真正决定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父母孩子活动的规律性母亲提供丰富刺激:对退缩儿童和好动儿童的不同影响 过分关注导致的问题二、体貌与体格体貌与体格是影响个性的间接因素,因为体貌与体格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具有社会价值与意义,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中在儿童心目中有权威的人,如父母、老师对儿童外貌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貌与体格对个性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1)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2)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而造成了个性发展结果的差异;(3)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期望不同,这影响到了不同体格的孩子个性发展的结果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身体成熟的早晚会使同年龄的儿童招致不同的社会心理环境,从而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兴趣、能力和社会交往随着身体的成熟和发育,青少年会越来越关注生理的自我此外,青少年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同伴和成人那里得到许多关于身体特征的反馈青少年对自己体貌的感知会强烈地影响到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并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和心理幸福感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一、家庭 家庭系统v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 v家庭系统是一个嵌套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 v家庭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系统,随着儿童的发展,家庭成员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v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他会影响父母的行为和教养方式,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一)父母的管教活动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1、教养方式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接纳/反应性,命令/控制(Maccoby&Martin,1983)接纳/反应性:指父母对孩子提供支持、对孩子需要敏感的程度以及当孩子达到期望时乐于提供关爱和表扬当孩子作错事时,接纳、敏感的父母会严厉地批评孩子,但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微笑地面对孩子,表扬和鼓励孩子命令/控制性:指父母对孩子限制和控制的程度命令/控制型父母会制定规则,希望孩子遵从,并会密切监控孩子的活动以保证孩子能真正地遵守规则较少控制或不命令的父母则会较少限制,对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要求,给予孩子相当多追求自己兴趣的自由,并同意他们对自己的活动独自作出决定接纳/反应高 低 高命令权权威型合理的要求一致的强化敏感对待、接纳孩子专断型许多的规则和命令对孩子的需要和要求的极少解释和不敏感/控制 低纵容型较少的规则和要求其父母给予孩子很多的自由未参与型很少的规则和要求父母不管孩子且对孩子的要求不敏感权威型是最有效的教养方式,a,权威型父母总是温暖和接纳的;b,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实行控制,会在考虑孩子观点的同时谨慎解释自己的观点;c,要求是公平合理的孩子会自愿服从而不是抱怨或发起挑战;d,权威型父母会根据孩子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调整要求2、社会阶层和种族变量经济地位低的家庭更加a,强调顺从和对权威的遵从;b,更多的限制性和专断性,更多使用体罚管教策略;c,较少与孩子讨论;d,较少温暖和关爱。

      经济困难导致个体对整体生活状况的不满意和烦恼,使得低收入成人更为急噪易努,各种消极时间对他们的伤害也更大,从而使他们无法积极参与儿童的生活,提供足够的情感和支持印地安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美国人强调共同而非个人目标,他们比白人父母更重视与亲属保持亲密的联系,更注重孩子安静、规矩和礼貌的行为以及对他人的尊重亚裔美国人父母更强调自我约束和人际和谐,表现得更为专断,但孩子的学校表现很好3、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调整自主性:在没有他人帮助下完独立地作出决定、控制生活事物的能力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成熟和健康的自主性随着青少年坚持自己的观点,父母逐渐放松控制,亲子关系会发生微妙变化,父母的主导地位遭到破坏,和青少年的地位更为平等如果冲突多,不如由家庭外成人支持,但对家庭成员保持亲密依恋的人,良好的亲密依恋会使他们逐渐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形成最好的心理社会适应模式二)兄弟姐妹及其关系的影响较小孩子的出生,会出现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而且会加剧,甚至会造成后期的行为失调积极作用:a,提供情感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种功能b, 哥哥和姐姐经常照顾年幼的弟妹c, 年长的孩子经常教给弟弟妹妹新的技能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有以下特点:a,相对较高的自尊和成就动机水平b, 比有兄弟姐妹的儿童更顺从,较高的智力能力;c,更可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中国独生子女智力和社会性状况良好,反而是非独生子女表现出一定的焦虑和悲伤。

      二、离婚离异家庭儿童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在于:a,要适应新的强加的生活方式;b,离婚父母因种种压力而显得紧张、焦虑、沮丧等会影响亲子关系和正常教育;c,儿童自尊心受损影响学习、交往等适应的两个阶段:危机期、适应期影响作用:对男孩的影响要大于女孩,年龄越小所受消极影响越大,困难型气质类型孩子所受影响大离婚的长期影响:冲突迭起的婚姻对儿童的不利影响要大于离婚的影响;来自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的犯罪更为普遍,离婚家庭的孩子更害怕自己的婚姻不幸福三、电视的影响(一)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变化欧洲和美国的研究表明从婴儿阶段到11岁,儿童看电视的时间随年龄而增长,而后到青少年阶段呈下降趋势.18岁时,除睡觉之外,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比从事任何起单独活动的时间都长.男孩比女孩更爱看电视,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裔儿童更可能成为电视嗜好者.(二)评价电视影响的方法有电视家庭的儿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