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3S技术实际运用于长江流域生态审计的技术路线.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6816260
  • 上传时间:2022-06-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0.7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S”技术实际运用于长江流域生态审计的技术路线    丁斌 杨洋 周格摘 要:为提高生态审计的审计质量,本文从目前主流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重大政策落实审计与领导干部离任(任中)审计入手,梳理出“3S”技术运用于生态审计的主要步骤,落实全面审计关键词:“3S”技术;生态审计;技术路线中图法分类号:F239.1                                             文獻标志码:A当前,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如何保障生态文明的成果和效益逐渐成为我国学者所考虑的问题审计作为一种能够增加信息预期使用者对信息的信赖程度的一种附加程序,其对信息的增值性也逐渐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将审计运用于自然资源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上,能够让公众更加清晰、直观地获取我国政府和企业目前对生态的重视程度与实施力度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虽然颁布了相关政策,但由于具体生态保护的体系、指标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地域过于广阔等因素,现阶段亟需建立规范的审计程序和合适的审计方法,从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依据新“3S”技术主要由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组成,其特有的开源性能够让各个领域加以利用,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将数据可视化、地图化。

      因此,如果能将其与长江流域生态审计相结合,一方面,由于其特有的开源性,审计人员可以节约一部分审计费用;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区位历史与现在的时效性,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审计重点对象,提升审计事务工作中的准确性,更好地提高审计质量,落实全面审计1  生态审计前期准备与行动框架就目前的生态审计而言,因为其主要包含涉及到自然资源资产的国家审计中的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任中)审计,其工作总体要求主要是按照“总体分析、找出重点、发现疑点、边审计边整改边落实”的工作原则进行实地现场实务工作,并附加审计所涉及的实地调研其中,实地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涉及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属性,其次是查阅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件,摸清领导干部和单位的各项责任与职能,最后与有关部门沟通,结合上级下发的审计目标,明确合理的审计范围、制定后续工作的实施方案、确立审计实际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具体工作3S”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涉及的数据资料因此,首要工作是进行数据搜集工作,但是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的数据类型,其数据的计量、格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出入,所以对已搜集到数据需要经过数据预处理,剔除不合理数据,并将所需要的指标数据归类,最后将处理好的数据引入ArcGIS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

      ArcGIS软件数据分析的实际运用是生态审计的核心内容,通过来自于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能够及时、直观地发现审计疑点,加上审计工作人员的现场勘察、访谈,形成合理的审计结论详细的行动框架如图1所示2  生态审计数据获取与收集审计的本质就是一项增加信息可信度的环节,而对于生态审计而言,涉及的数据过多、牵扯的单位部门复杂,因此,作为审计证据的审计分析数据来源,也不可能像传统审计,即绝大多数源自于企业内部,而更多的是源自于外部的、具有公信力的数据所以,在审计小组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后,应按照方案与所涉及的部门进行沟通,获取需要的数据资料具体的资料类型按照部门分类,大致划分如下1)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建设用地审批明细、片区执法检查所使用的遥感影像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历年土地变更数据、耕地数据、矿业管理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等2)发改委: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城市规划圈数据等3)住房和城建局:城市总体规划、住房区位审批等4)林业与草原局:各类林业用地调查数据、林业物种数据、公益林生态区位数据等5)农业农村部门:耕地能力数据、乡村区位数据等6)生态环保部门:历年保护区用地数据、各类废物污染治理数据、医疗处理区位、空气质量数据等。

      7)水务局:水资源总量数据、各类水体总量数据、水利面积与区位数据等8)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础测绘数据、各类影像数据、基本农田划定数据、矢量栅格普查成果、矿区分布数据、水库数据等9)长江生态保护部门:实地考察数据、物种丰富度数据、长江区位内各污染数据、违规治理数据等10)统计部门:涉及地区的人口数据、经济指数等3  生态审计数据预处理根据上述数据来源可以得知,数据来源多且宽泛给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发展以及审计实际运用造成了一定阻碍而且,实际的审计业务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即使能够收集到所需的完整数据,各个部门所提供的数据类型也并不一致,因此想要在“ArcGIS”上合理进行数据分析,需要将不同的数据类型转化成可以被实际运用的数据3.1  信息数字化由于不同的部门间对于数据的保存方式并不一致,个别部门可能还存在纸质数据或者仅仅保存了纸质数据的扫描件,因此将此类数据进行数字化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对于传统的纸质数据,审计工作人员需要运用扫描设备将纸质文件、数据转化成电子扫描件;然后运用OCR等转化软件,将扫描后的文档转化为可以被用来进行操作的Excel、TXT等文件3.2  数据转换将上述进行数字化处理好的文件,统一转化成Excel文件后,由于存在不同数据单位、计量方式的差异,因此,第二步需要将此类数据文件转化成统一的、可供分析的数据类型。

      由于自然资源的自身特性,常用的数据转换方式是将Excel文件进行矢量化或者栅格化后再理性分析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在ArcGIS等地理数据分析软件中创建一个地理信息属性表,再将从不同部门所采集的Excel数据导入属性表中,并加载到合理的底图上3.3  统一坐标系将上述的图层数据建立好后,由于个别部门间会存在使用不同的基础坐标体系绘图的可能性,因此审计人员还需要在询问具体的坐标系后,如有需要可以请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所需要的统一坐标系文件常见的坐标系有: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OGCS2000国家坐标系、GCJ02坐标系、WGS84坐标系等,常用的坐标转换工作则是“ArcGIS、Google Earth”等將统一后的数据在同一底图展现后,便于审计人员获取审计的实际范围,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后续展开3.4  数据提取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因我国大多数卫星采用分块化数据存储方式,所有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原始矢量数据、栅格数据有时会存在数据范围覆盖过广的情况,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时常剔除非目标区位的信息具体到ArcGIS软件则是运用地理处理(G)>>ArcToolbox>>分析工具>>提取分析>>裁剪工具,对地图化的图形进行区域切割,以便审计人员可以高效、精准地处理所需要的数据范围。

      4  生态审计数据分析GIS软件作为一款数据分析平台,除数据地图化外,数据分析也是该平台的重点审计人员如果合理运用该平台,则可以精准、快捷地找出自然资源资产存在管辖不明确、区域范围模糊、历史变迁等问题且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单一的时点数据并不能合理、有效地说明问题,因此需要使用不同部门、不同时间的矢量、栅格数据进行数据叠层,才能寻找出矛盾点,明确审计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在此则需要使用ArcGIS软件或其他地图类软件中的相交工具1)空间相交首先,审计人员可以使用ArcGIS软件中的相交工具:地理处理(G)>>ArcToolbox>>分析工具>>叠加分析>>相交工具,将两个图层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空间叠加2)提取需要数据在经过第一步的空间叠加后的图层实质上已经包含了两张图中审计人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但依旧还存在其他会干扰审计的无关数据,因此,需要使用ArcGIS软件中的高级编辑功能,该功能中包含的常用的工具是:复制要素工具、修剪工具,在此运用修剪工具将所相交后的图层进行要素拆分3)重复信息剔除经过上述的要素拆分后,可以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大致原理是:审计人员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将两份数据共同包含的信息剔除,保留下两份数据不一致的异常数据,并将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并及时与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沟通。

      如下图所示,当A、B两个部门对于同一个问题提供的资料出现重叠时,不相重叠部分就应当作为疑点,并将其作为下一步审计重点工作4)同类信息整合经过重复信息剔除后的数据在图层中的显示往往是较为分散的,例如“土地资源—保护区面积”其区位信息在地图中并不是呈现集中化,而是广泛分布在图层中的各个区位中,为了方便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使用ArcGIS软件中的分类整理工具具体操作为:地理处理(G)>>ArcToolbox>>数据管理工具>>归档>>启用归档,将不同属性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5)错误信息删除经过归档后的图层中有可能会留有较多的零散分布的图块,审计人员则是可以运用合并图层的功能,将这些图块合并至周围较大的图斑中,具体在ArcGIS软件中的位置为:地理处理(G)>>ArcToolbox>>数据管理工具>>打包>>合并图层6)审计疑点提取在经过上述步骤后,在图层中会保留很多的地图块,这些地图块就是疑点数据地图化后的“疑点区域”所以,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图块的大小,或者根据数据自身属性结合职业判断,进行适当排序排序后再结合工作人员数量、成本等因素后,将需要实地核查的地理数据提取并复制粘贴至一个新的图层7)疑点数据整理与导出将上述的图层整理后,可以结合ArcGI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工具,结合比例尺信息,标记出疑点区域的地理中心位置。

      然后将疑点区域的数据类型、面积、坐标等信息导出,以便后续实际走访5  生态审计现场实地核查通过数据分析操作,审计人员能得到“疑点区域”的所有属性信息,此时可以结合GPS技术或GNSS技术导航至目标区域中心,进行现场核实,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实际情况与疑点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后,分析其数据一致性,并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判断被审计单位实际责任情况,有针对性地核发取证单,并要求负责单位进行整改6  生态审计结论与分析在国家审计中,审计结论的出具一般包含四个步骤:一是发现审计疑点并派发取证单;二是整理审计底稿与审计证据;三是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结果,取得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认可;四是出具审计报告并交由上级审计单位以及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对于“3S”技术而言,其对于审计结论的帮助主要集中在前两步其中对于审计证据而言,除了常规的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的各类原始资料证据、访谈询问过程中形成的视听证据与通过自行计算分析得出的审计证据外,还应当包含运用“3S”技术分析所涉及的各项辅助性证据通过整理好所有的审计证据并取得被审计单位认可后,则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有关要求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针对自然资源这类国家审计报告而言,重点在于阐明审计评价、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定性依据以及审计建议四个部分。

      7  结语根据“十四五”规划可知,我国未来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生态、经济与政府企业的三方协调发展因此,如何运用审计的监督与检查职能来促使生态的合理发展,成为该背景下审计发展的重点与难点,生态审计应运而生但由于生态审计的范围等客观因素影响,传统的审计模式并不能完全支持审计取证,同样也就无法保障审计质量因此,“3S”技术作为地理学科上发展完备的计算机技术,如果审计人员能够合理使用,则能够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与检查职能參考文献:[1]黄溶冰,赵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审计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5(01):37-43+83.[2]张宏亮,刘长翠,曹丽娟.地方领导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框架构建及案例运用[J].审计研究,2015(02):14-20.[3]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审计研究,2014(05):3-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