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伦、理的本义及引申义.doc
2页一、道字本义金文“道”字从首从行从止,实为从人从行从止,故“ 道”是取象于人行于路途道就是人所行走的道路,这就是道的本义二、道字的引申义在《易经》的卦爻辞中,道字凡四见,均指具体道路而言,是在其本义上使用道字《尚书》里的道,有天数运行规律、思想行为原则、治理国家的方法、途径 《尚书》的道,仍然是一个名词概念,但涵义已比较丰富,含有抽象的理论思维萌芽道”在《诗经》中出现 32 次,大多数是在道的本义上使用的此外,尚有方法、言论、谈论 《诗经》之道,从道路而引申为方法、言说,反映了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左传》 、 《国语》中至少有四处明确解说“道”如桓公六年季梁云:“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二是僖公十三年载,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怜,道也 ”都是以“道”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各种具体事物和现象,揭示了“ 道 ”的人伦法则的内涵殷周时期,是道字产生、道的概念形成、道的范畴开始萌芽的阶段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逐步深入,道的涵义也不断丰富后来道逐渐被引申、演变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必然趋势即规律,人伦规范,原则,法度,引导,方式,方法,途径,技艺,言说,学说,理论,真理,本体,本原,终极实在等,从而道由名词概念发展为哲学范畴,成为中国哲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德:一、德字本义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二、德字引申义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参见词条“道德(一) ”例:品德|公德|德育| 德才兼备二)情义;恩惠例:功德|积德| 感恩戴德|《书·盘庚上 》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离心离德四)感德例:《左传·成公三年 》 “然则德我乎?”(五)事物的属性例:章炳麟《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 “实、德、业三,各不相离 ”(六)德国的简称伦:一、伦字本义伦字的本义是指辈,类二、伦字引申义⑷ 条理,顺序 伦叙(有条理,有顺序);伦次(条理次序);伦绪(条理秩序)⑹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 ——《红楼梦》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论语》⑻ 道理,义理 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书·洪范》⑿ 姓理:一、理字本义许慎的《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 ”“理”字左边的王就是玉字,因此可以证明“理”的本义与玉有关由此推之,君子佩玉的缘由,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都以佩带玉器为荣,一戴上玉器就会有道理得多了二、理字引申义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科,数~化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原款曰:“胙已留宫六日,其为宫中置毒明矣子必以状自理群臣岂无相明者?毋束手就死为也!”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