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doc
10页折线统计图 ( 教材第 21~27 页 )1.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 ,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 使学生能看懂复杂的折线统计图 , 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要学习的知识重点 : 认识复杂的折线统计图难点 : 能对复杂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师: 同学们 ,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呢 ?生: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 今天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折线统计图 , 希望同学们细心观察 , 认真学习1. 教学例 1师: 下面是张小楠把自己 6~12 岁每年生日测得数据制成的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 , 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 课件出示 : 教材第 21 页例 1 图表 )生 1: 我从中知道了张小楠的身高不断增长生 2: 我知道了张小楠从 6 岁到 7 岁身高增加了 2 厘米生 3: 我知道了张小楠的身高在 12 岁时 , 身高最高是 144 厘米师: 请同学们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 课件出示 : 教材第 21 页问题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张小楠的身高不断增加 , 从 6 岁到 12 岁, 她一共长高了 28 厘米。
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张小楠从 10 岁到 11 岁身高增长得最快 , 从折线统计图上线段的上升趋势的急缓可以看出来 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 , 估计张小楠 13 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 150 厘米左右师: 想一想 , 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 , 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生: 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升降变化 , 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2. 教学例 2师: 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 , 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 课件出示 : 教材第 23 页例 2 题)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 , 接着完成课本上第 23 页的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 ;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 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画图结果 , 给予正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师: 同学们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 课件出示 : 统计图及教材第 23 页问题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吧 !学生可能会说 :?实验开始后的第 60 分钟 , 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 26 摄氏度 ; 第 120 分钟相差27 摄氏度。
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 70℃大约经过 135 分钟 ; 陶瓷保温杯大约经过 40 分钟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更好一些 ,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知道陶瓷保温杯中水温下降得比较快 , 可见保温性能不太好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 ,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还能直观地进行两个数量之间的对比变化设计意图 : 结合具体事例 , 引导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 ,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两种数据作比较A 类第23~30 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情况统计表届数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28届 29届30 届美国/枚8336374439353646中国/枚155151628325138(1) 用合适的复式统计图表示第 23~30 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的变化情况第 23~30 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的变化情况(2) 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第 23~30 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各有什么优点 ?(3) 请你根据中国获得金牌数的变化趋势 , 预测 2016 年第 31届奥运会中国可能获得金牌多少枚 ?并说明理由。
考查知识点 : 复式折线统计图 ; 能力要求 : 能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做出简单的分析预测 )B 类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甲、乙两所小学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 , 请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 , 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考查知识点 : 复式折线统计图 ; 能力要求 : 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 并回答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在第 23~30 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情况统计图(1)(2)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能直观反映出第 23~30 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的多少 ;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不仅能直观反映出第 23~30 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的多少 , 而且能清楚地反映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3)2016 年第 31 届奥运会中国可能获得金牌 40 枚左右 , 因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 下一届金牌数可能会增多; 但是第 29 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各方面有利因素较多, 所以比第28 届金牌数增加了19枚 , 而 2012 年中国的体育健儿出国比赛 , 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获得金牌数减少了 13 枚, 所以从在国外比赛的成绩来看 , 第 28届比第 27届增加了 4 枚金牌预测 2016 年中国可能获得金牌 40 枚左右。
B 类:结论不唯一 , 例如 :2007 年甲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多于乙校教材习题教材第 22 页“练一练”略教材第 24 页“练一练”略教材第 25~27 页“练习四”1. (1) 病人的体温在 7:00~13:00 不断上升 ; 从 11:00~13:00 上升最快2) 病人的体温从 13:00 开始下降 ; 从 19:00 趋于平稳3) 从图中可以知道病人的最高体温达到了 39.5 ℃ ( 答案不唯一 )2. (1) 小明是第 4 天开始看到根、第 6 天开始看到芽的2) 风信子根比芽生长快 ( 答案不唯一 )(3) 略3. x=50 x=0. 11 x=1. 14. (1) 这家商场去年销售的电冰箱十月最多 , 十二月最少 ; 销售量在 100 台以上的月份有一月、二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十月2) 电冰箱的销售量在四月增长最快 , 十月下降最快主要原因是季节性气温的高低造成的人们需求量的变化 , 直接影响到了电冰箱的销售量3) 商场的进货量应与销售量相联系 , 避免造成商品积压 ( 答案不唯一 )5. (1) 甲飞机飞行了 35 秒, 乙飞机飞行了 40 秒; 乙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2) 从图上看 , 起飞第 10 秒甲飞机的高度是 20 米 , 乙飞机的高度是 16 米; 第 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6. 画图如下所示 :(1) 上海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七月 , 悉尼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 二月 ; 上海市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月 , 悉尼市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七月2) 略7. 略蒜叶的生长 ( 教材第 28~29 页 )1. 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 ,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 , 绘制折线统计图3.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 , 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 并进行简单的预测重点 :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难点 :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 并进行简单的预测课件、活动中所需的材料及记录资料师: 同学们 , 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录不同环境下蒜苗的生长过程 , 你们完成了吗 ? 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 , 大家想看看吗 ?( 播放栽蒜苗视频 ) 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 ?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 ,( 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 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 , 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 ?( 出示蒜苗 15 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学生可能会说 :? 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 , 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像不太合适。
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 , 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师: 是啊 , 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 ?谁有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设计意图 : 借助课件展示教学资料 , 吸引学生注意力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观察记录师: 用哪种统计图能更好地反映蒜苗的生长情况呢 ?生: 用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反映蒜苗的生长变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 , 用课件演示 , 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 所以问题回答得就很准确 , 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 , 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 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 , 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 , 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师: 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 并把你们自己记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