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光现象章末总结与测试.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101996540
  • 上传时间:2019-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4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光现象章末总结与测试一、 知识网络二、知识梳理1、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烛焰等   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计算中取C=3×108m/s在水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km 2、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  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⑤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沿原路返回  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  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  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4、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能发生折射,同时也能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5、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6、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加热、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夜视仪、遥控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光  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三、规律方法指导  1、在平面镜成像中,应知道:①每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都会聚于像点;②、物与像大小相等;③、到镜面距离相等  2、在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我们看到的物体是该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而不是光线由眼睛发射的,不要搞错方向  3、关于物体的颜色应知道: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②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③如果物体不反射任何色光,则该物体颜色为黑色;若物体不吸收任何光线,即全部反射或透射则该物体颜色为白色 四、经典例题透析:  夯实基础1、回答下列问题中的“倒影”“光斑”“人物”等词指的是影还是像?若是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1)湖边宝塔在水中的倒影;  (2)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在树荫下形成很多圆形光斑;  (3)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  解析:影子是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线,在物后形成的跟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由于影子是黑的,故影子只反映物体的轮廓,不反映物体的细节,而像却是明亮的,其明亮程度与物相对应且有层次感,所以像能反映物体的细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是影,而水中宝塔的倒影却是像,它是以平静的水面为镜面形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树枝、树叶相互交叠,就会形成许多小孔,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孔,在树荫处的地面上呈现出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是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答案:水中宝塔的倒影却是像  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是影  树荫处下的圆形光斑,是实像  总结升华:  (1)平时注意观察,善于积累,清楚影与像的区别,能够解答本题;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答,如平静的水面具有平面镜的作用,于是可猜想:水中的倒影可能是像,根据影子的成因,我们知道影子只能出现在物体背光的那一侧,而水中的倒影却不是这样,于是我们确定“水中的倒影”是像。

        (3)茂密的树叶间的空隙很少有(甚至没有)圆形的,但当树叶间的空隙很小时,该空隙就成了小孔.小孔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如:烛焰经圆形针孔所成的像不是圆的,而是与烛焰的形状相同,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树阴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造成的  举一反三:  下列像中是实像的有(  )  A、猴子捞“月”中的月亮   B、从鱼缸的侧面看到鱼缸中游动的“鱼”  C、海市蜃楼现象       D、吃饭时从小匙里侧面看到自己倒立的头像  解析:A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C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只有D属于凹面镜形成的倒立的缩小实像因此选D 2、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光路图  解析:延长a′、b′相交于S′,S′即为S的像,连接SS′,     作SS′的中垂线PQ即为镜面,a′、b′与镜面PQ的交点A、B即入射点,     作出平面镜  答案:如图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的知识依据和思路如下:  (1)点光源发出的光是发散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也是发散的。

      由此可确定与a′、b′重合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平面镜中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所以延长a′、b′,其交点S′即像点;  (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此作出平面镜PQ;镜面与a′、b′的交点就是要求光线的入射点  注意:平面镜作图中,镜后线段画虚线  举一反三:  平面镜前有一光源S,点光源S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                    解析: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光源S的像点S′,连接S′A可找到入射点O和过A点的反射光线OA,连接SO,SO即为反射光线OA的入射光线                     3、(2011达州)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解析: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梢,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故B、D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确定光的传播方向,并看是否符合光的折射规律,不管是从空气中向水中看,还是从水中向空气中看都是将物体看“高”了。

      比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潜入水中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等现象,  答案:C  举一反三:  (2011扬州)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_____°,折射角是_____°                      解析:光在物质的分界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是30°, 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所以折射角是60°,如下图所示                     答案:30 60综合应用  4、眼睛位于O点,通过小平面镜MN观察周围物体(如图所示),求眼睛可观察到物体的区域                      解析: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将O点的眼睛假设为光源,它的像在图O′处,连接O′M、O′N并延长至B、A,则ANMB区域为眼睛可观察的范围  答案:                 总结升华:用上述方法解题的原理是:若O处有一个光源,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到达ANMB区域;根据光路可逆,在ANMB区域内的物体发出的光,都能到达O处进入眼睛。

        如果认为O M、ON、AN、BM、M O′、NO′均为辅助线,可用任意直线(虚线或实线,不用箭头)表示,若将其用光路图表示,则光的传播方向应当是图所示的方向,不能画反,镜后的线段应用虚线  举一反三:  有一点光源S和一平面镜M,中间有一档光板MN,如图所示,请做出可以看到S的范围                   解析:如图所示,首先做出点S的像S’,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作出最边缘的入射光线SF、SH,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出反射光线FE、HC,然后作出最边缘的两条反射光线QP、AB即得到看到S的范围PQFE和CHAB  答案:     学习成果测评:基础知识达标  一、填空题  1.一条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为35°,那么入射角为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