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
21页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雾凇》、《春联》、古诗《元日》《江雪》 《雾凇》是一篇写景文章,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1 《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 古诗《元日》描绘的是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他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习作7安排的是根据所提供的文字和照片,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也可以写一件其他能够打动我们心灵的事情 练习7有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传扬名族文化,对同学们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像《春联》、《古诗两首》等都是极好的教材2、有机地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既让学生享受到背诵的乐趣,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熏陶3、进行写作指导,使同学们认识到文体的特征,引导他们写比较简单的写景文字重点难点分析: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传扬名族文化,了解对联特征,学会对对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文章蕴含的内容篇目名称训练点雾凇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2、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春联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2、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古诗两首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2、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习作7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练习71、通过练习,明白对联的特点,激发学生揣摩对联的兴趣2、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不乱花零钱的习惯二.篇目教学分析23、《雾凇》一、文本解读《雾凇》是一篇写景文章,文字优美清新。
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设置本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发现自然界中的有趣现象与美丽景色,更是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探究其中的奥秘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解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正确地使用“渐渐地”、“慢慢地”和“轻轻地”2、能力目标:学会欣赏和发现自然界中的有趣现象与美丽景色,不断提高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欣赏感受雾凇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4、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雾凇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1、理解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2、初步了解雾凇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第二课时:1、学会欣赏和发现自然界中的有趣现象与美丽景色,不断提高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2、欣赏感受雾凇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五、教学设想:由于学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上课时可以借助网络解决了这个问题,制作了课件,运用大量的雾凇图片,图片的加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一)品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雾凇美的句子,抓住“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这些词语,体会作者从颜色、数量、姿态等方面,描绘出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为学生提供早、中、晚三幅图片,辅助理解画面上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光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感受雾凇的特点,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第二自然段的学习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第一自然段学完后质疑的问题,大致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①为什么雾凇奇观只在吉林出现?(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②雾凇奇观是怎样形成的?(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教学的难点,网站上丰富的资料,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得以顺利突破难点。
⑴、提供江雾弥漫,大树被笼罩的视频,让同学们体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三个叠词⑵、提供词语与相应图片的超连接,让学生体会“一层一层”、“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样子,我想,这些动静结合的画面展示,必定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学生学习雾凇的形成条件及过程,自然就水到渠成相机在交流感悟的同时进行朗读、背诵的指导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我引导学生探究人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通过欣赏那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图像与音乐的和谐组合,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学生看着生动的动态画面,自然会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体会进而引导理解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拓展延伸雾凇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称为我国四大著名的自然奇观,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四大奇观的栏目,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板块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六、课时作业设计仔细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作一次小练笔24、《春联》一、文本解读《春联》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
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春联“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安排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感受春联丰富多彩、情致优美的内容,讲究对仗、用词精当的技巧和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声律,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全文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中心突出,通俗活泼,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这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特点,背诵文中的五幅春联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朗读春联、讨论春联、对春联、补春联、送春联、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2)感受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声律美,并从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四、教学课时及目标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联的特点第二课时:理解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以及让学生了解春联的特点;感受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声律美,并从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设想:(一)渲染气氛,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段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录象,一曲热闹的《喜洋洋》,迎面是一幅大红春联,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当大家大声念着春联时,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二)品读春联,丰富积累国标苏教版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 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为此,我们设计了“四读”来让学生品读、感悟一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各家各户,浏览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春联;二读,说说喜欢的春联;三读,全班交流,抓住一些重点词,感知春联的意思如学生讲(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我在学生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这美丽的春光投入情感把它读出来 如(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我引导学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祖国欣欣向荣?并联系学生实际来谈谈我们常熟繁荣的景象?在评读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突破了“百业兴”这个难点。
如(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让觉得这幅春联写的是自己家庭的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在齐读中感受人民勤劳致富,和睦生财,生活幸福如(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新年就要来到,一起读,把这美好的祝愿带回家一起读,把这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人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品读的春联内容丰富,各不相同,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四读,诵读春联,积累春联三)讨论春联这部分主要是了解春联讲究对仗的特点,体会春联的声律美教学上不老生常谈,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四)运用春联,拓展延伸 在学生整体感受文本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一个“对春联”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然后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对?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春联,并能在生活中运用然后,补写春联,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揣摩来补写春联,进一步了解春联的“对仗及音律美”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最后是送春联,把“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有刃志能攀“这副春联赠送给学生,让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有效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六、课时作业设计课外收集春联,办一期“春联集锦”手抄报。
25、《古诗两首》一、文本解读《古诗两首》中《元日》描绘的是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他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是一篇歌颂那些坚持正义、甘受寂寞、不懈奋斗的勇士,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教材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的意思,想像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多元解读渔翁,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4、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多元解读渔翁,体会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元日》第二课时:教学《江雪》五、教学设想:在新基础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天地呢?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