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论文的写作.ppt
41页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Research Paper Writing雷萍莉雷萍莉雷萍莉雷萍莉laiheli@laiheli@第四章第四章 论文的写作论文的写作论文主要包括下列各部分:•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尾•参考文献•致谢AbstractKey words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ReferencesAcknowledgements摘要(abstract)•摘要一般在毕业论文完成后再写,长度不超过正文字数的10%,以100-200字为宜它的主要作用是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论文的内容和意义•总体而言,摘要包括六项内容:论文的题目(title)、相关研究的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 、相关研究的方法(methodology) 、研究目的(purpose) 、重要研究结果(research results)和研究结论(conclusion) •摘要写作应注意下列问题:•1)摘要独立于论文正文之外,要把握好重点和结构问题;•2)写完论文后要重读论文,注意搜寻论文的目的、方法、研究范围和结论;•3)注意查询论文的提纲和论文中的各级标题信息,但通常不提供论文各个部分内容的详细信息;•4)尽量不要用第一人称;•5)不要花费笔墨去定义某个概念;•6)注意突出论文的创新点;•7)摘要中不要节外枝去涉及论文中没有讨论的问题。
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指的是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或词组,它的基本作用是方便读者检索因为文章的关键词是读者首先接触到的信息部分,所以如果关键词选择不当,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关键词必须与文章的中心思想(thesis)及摘要紧密相关,所以关键词必须出现在摘要中一般论文的关键词以3-5词宜,且为名词或名词短语,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末词后不加标点引言(introduction)•毕业论文的引言包含了作者论述的主题和主要观点,是过渡到正文论述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主题陈述一般会出现在引言部分通常情况下,引言可以完成四个任务:明确研究主题,介绍研究的背景或原因、目的和意义,对前人所作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的介绍和评价(文献综述),提出自己新的研究方法•但在具体写作中,次序和所包含内容往往有变化,可不拘一格引言方式正文(body)•论文正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必须支持中心思想,论据必须支持论点,连接论点和论据的是论证方法正文的论证:•1.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正文部分最主要的任务是组织论证,以理服人作者要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信的。
为此,必须围绕论点,运用论据,展开充分的论证论证就是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或证明敌对论点错误性的过程和方法从论题的性质来看,论证又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A.立论 •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的正确性,从而把论点确立起来的过程就叫立论•B.驳论 •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的正确性,从而把论点确立起来的过程就叫立论•常用的立论方法有: 例证法,引证法,分析法,推理法正文的论证:A.立论 •(1) 例证法,这是一种用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说明的论证方法,就是常说的“摆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让事实说话,这是最常用而有效的论证方法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不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正文的论证:A.立论 •(2)引证法,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权威人士的观点、理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定律,还有其他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证方法 •1、采用引证法,所引用的言论要忠实于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引语要准确无误,最好注明出处;引语要简洁,避免大段引用、喧宾夺主;对引语要作一些阐发说明,不要引完即简单下结论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2、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3、要简洁,不宜过多论证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4、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正文的论证:A.立论 •(3)分析法,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事理,分解切割成若干部分,然后一一加以考察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所论事物或事理的分析、透视,发掘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和规律来,从而很好地证明论点。
•4)推理论证,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议论文与逻辑推理是分不开的从文章的整体来看,完整的论证过程也就是归纳、演绎或类比推理的过程;从文章局部来看,在各个论证环节中,也可采用这些推理形式正文的论证:A.立论 •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 •(1)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正文的论证: B.驳论 正文的论证:•2. 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正文的篇幅长,容量大,层次较多,头绪纷繁,如果不按一定的次序来安排文章内容,就会层次不清,结构混乱,大大降低表达的效果根据层次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把正文部分的结构形式划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和混合式等三种类型 •A.并列式结构 •又称平列式结构或横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论点划分为几个分论点和层次,各个分论点和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B.递进式结构 •又称推进式结树或纵式结构它对需要论证的问题,采取一层深于一层的形式安排结构,使层次之间呈现一种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逻辑关系,从而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透彻的论证 •C.混合式结构 •也称并列递进式结构或纵横交叉式结构有些论文的层次关系特别复杂,不能只用一种单一的结构形式,需要把并列式和递进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的结构形式采用混合式结构,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并列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并列的面上,又展开递进(并列中的递进);一是在递进的过程中,在每一个递进层次上,又展开并列(递进中的并列)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更复杂,也更难掌握一些 •为了避免由于内容过多而使条理不清,写作正文时,常在各个层次之前加一些外在的标志,这些外在标志的主要形式有小标题、序码、小标题与序码相结合及空行等几种 正文的论证:•3.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正文部分的内容由观点和材料构成,写好正文的另一个要求是将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观点统帅材料,以材料证明观点。
从总体上说,材料应按照各自所要证明的观点来安排,即把所有的材料分别划归到各个小观点之下,随着观点间逻辑关系及排列顺序的明确,材料自然也各得其位了但是,在同一内容层次之中的观点与材料应怎样安排,究竞是先出观点还是先列材料,在起草时不能不斟酌一番为了避免雷同,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是先摆观点,后列材料;有时也可以先列材料,再摆观点;还可以边摆观点边列材料,夹叙夹议,由浅入深总之,要把材料和观点紧紧地糅台在一起,有机地统一起来,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 结尾(conclusion)•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结尾与引言一样,必须与正文部分保持适当的比例,不能过长,但也和引言部分一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时间,读者会特别关注引言和结尾,所以结尾有时可能会决定论文的命运•结尾通常可包括三个部分:总结正文各部分的主要观点,讨论该研究的广泛意义,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该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尾的方法致谢词(acknowledgements)•致谢词是为了表达别人给自己的论文写作带来方便和帮助的人或者单位的感激之情,需要有感而发,具体实在而又简明扼要。
•致谢有两个目的:一是感谢;二是说明别人对自己论文做了什么贡献致谢词的常用表达方法•1) I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my indebtedness to…•2) I am grateful to … for…•3) I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help of…•4) I sh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with deep gratitude the assistance and guidance given to me by… •5)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invaluable help of …, who has been my constant consultant in my writing this thesis. •6) The author is deeply indebted to … for … •7) The author’s special thanks should be given to…•8) My gratitude also goes to…•9) I especially appreciate the guidance of..•10) I especially appreciate the guidance of.. •11) The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without th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from…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 ⑥标准〔S〕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参考文献(references)①期刊〔J〕-journalism②专著〔M〕-monograph ③论文集〔C〕-collection ④学位论文〔D〕-degree ⑤专利〔P〕-patent ⑥标准〔S〕-standard ⑦报纸〔N〕-newspaper ⑧技术报告〔R〕-report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参考文献的录入格式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 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2, 63:465 专著〔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论文集〔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学位论文〔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报纸〔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报告〔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