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级口译口试备考.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64911908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9.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级口译口试该如何准备?  悄无声息间,上海中高级口译考试迎来了第十二个年头,而这十二年也见证了口译考试从最初的不为人所知,到普遍接受,再到如今 ” 满城尽报中高口 ” 热潮的点点滴滴从历年中级口译第二部分的考试情况来看,难度逐年加大这种难度不仅仅反映在单词,句型的复杂程度,而且反映在句子的长度上此外,考试中对于考生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的深度也是 2000 年之前难以想象的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一是三分钟的英语命题口语,二是四段口译:二段英译中、二段中译英  第一部分,即三分钟口语,要求考生用英文表达自己对于所给题目的观点,要求观点清晰,论据充足,表达流利,语法正确从考试的普遍情况来看,说不满三分钟是很多考生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根源就在于考生平时忽视了对于这个部分的练习,总以为考前背几个主题方面的句子或者段落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不然因为口语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不是简简单单背几个段落就可以的这需要考生平时长期系统的口语练习    考生首先应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尽量能够多阅读报刊,杂志,多听多看新闻,把握住最新的时事动态原因很明显,第二部分口试对于时事的考核是非常多的,很多考生其实有不错的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对某个主题,尤其是自己平时不太熟悉的主题缺乏了解,导致在考试中出现无话可说的窘境,而其结果只能是和两位考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与其考前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苦炼内功考生可以每天准备一个主题,按照论点,论据,论证,结论的步骤来进行阐述,尽量控制在三分钟以内一般来说,一个月之内,就会得到初步的效果实际上,在考试中,只要考生能够流利的用英语对一个主题表达一分到一分二十秒钟的时间就已经足够了    第二部分口译对于大部分的考生来说才是真正的梦魇,因为这个部分需要考生多方面的知识,反映能力,速度,甚至是心理素质,样样不可或缺 要想顺利通过这一难关,考生需要提高以下几点 :  一.口译词汇,模板句习得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根不固而思木之长,泉不浚而欲流之远,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何况于明哲乎? ” 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魏征的这番话指的是根基和基础的重要性而由于中级口译考试涉及内容方方面面,因此在考试中就会不可避免地用到一些常见、高频的单词,句型或是句法结构单词即砖瓦,而模板句和句法无异于栋梁只要把各类内容涉及到的高频句型了然于胸,口译也就不再是件难事不仅考试如此,在平时口译工作中也是一样笔者曾多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中担任同传,交传,因此在进行这类内容的口译时,只需用很少的符号和缩写把大意,数字记下即可。

      然后用已经烂熟于心的单词和固定句法进行口译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实际口译中,翻译方法远不止一种,单词和句法也是同样但是考生要逐渐形成自己对于某类主题的口译方法和风格那就意味着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和句型如“我很荣幸能够代表 …… 向 …… 表达 …… 的感情”固然有众多种翻译方法,但考生只需熟记一种即可    On behalf of__ , I’m honored / priviledge to express my emotion(thanks , support) to sb who/doing    在旅游景点口译中:泰山,古称岱山,位于山东省境内,方圆 46 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海内外游客的必游之地  Mount Tai , called Dai Mountain in the past , loca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covering an area of 46 square kilometers , has been a must for tourists globally     针对这一部分的训练,建议广大考生参考新东方最近出版的《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一书,这是国内迄今唯一一本专门针对中高级・口译速记技巧 。

      口译考试之所以难,在于其长度和规定的限时估计很多参加过第二阶段口译考试的考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的时候大意可以听懂,但是由于听时未作任何速记,关键词汇,逻辑关系在听后无法正确归纳,导致最后只能译出第一句或最后一句,而中间部分则完全忽略或遗忘真是如此,你是不可能通过口译考试的因此,自己在平日练习时一定要把速记归入计划之内总体上来说,速记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类 :    A 保留大写字母或第一音节    B .简写缩略    C .图象 口试流程图: 排队领号入场-------〉封装-----------〉进入大教室按序号等待----------〉口语准备时间(给一个topic,题目的要求也是帮你找到思路)----------〉按考场号进入考场---------〉Section A口语考试(实际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属于热身,原则上不卡人,这时,我们除了听你说,也在记录你的姓名、考试号等个人信息)-----------〉Section B 口译考试的Directions(提要求时间)-------------〉正式口译考试1英译汉(注意每句之间的时间间隔,靠做历年考题熟悉节奏)------------〉2。

      汉译英 ---------------〉考试结束,收拾离开1.如何迎考?有什么具体方法? 答: 第一部分 口语 虽然纲要上要求是 "根据考题连贯地说三到五分钟" ,但实际考试中往往是说个一两分钟就会开始口译部分,所以不妨将口语考试当作口译的热身练习,找到用英语流利表达的感觉,也可以成为有效的心理暗示, "从现在起我正式进入口译状态 "当听到考官喊停或递过来口译记录纸时,不要因为时间太短或者自己感觉尚未发挥而有任何诧异,应立即投入到口译部分考试 当然同样是过关,还有一个质量高低及由此给考官留下的印象分的问题,因此还是不能忽视口语考试,特别是在语音语调上能否清晰饱满,在组织句子上能否张弛有度,甚至在内容上是否言之有物,就是我在课上所说的 discourse & management 都会帮助考生在考官面前初步树立一个 "训练有素、功底扎实、充满自信的口译考生 "的形象 个人感觉没有必要专门去搜集几十个题目然后逐一准备,既费时费力,又不一定见效,准备中高级口译考试,无论是听力,阅读,还是翻译,口译等部分的过程同时就是准备口语的过程,两者并不矛盾举个例子来说,中级口译教程第十一单元关于文化冲突部分,其中涉及到地球村、全球化、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内容,不仅需要准备口译时识记背诵,更应当吸收消化为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语言,也许遇到任何关于全球化的话题时,又多了不少语言质量高且观点精练的语言素材。

      又比如广大考生相对陌生的生物科技,比如克隆问题,说实话没有任何语言输入就要准备洋洋洒洒一大段口语确实勉为其难,而事实上最好的准备来自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字时做个有心人,将阅读的文字消化并部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甚至可以当场就试着说说 "我自己对此是这么看的 ",不仅可以熟悉话题,更可以通过运用原文的语言而在字词句式上提升自己口语的质量这方面在口译考试第一阶段的实考试题中都有大量的可参考内容 事实上几乎不会有任何考生会出现口语部分不及格而口译部分过关,从而导致总评不合格的可能性,广大考生对口语部分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将其定位为语言综合技能训练提高中一个自然的环节,口译证书考试中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提高自己口语质量的一个良好契机 第二部分 口译 几乎所有未能通过考试的考生都是吃亏在这个部分在具体谈到口译评分心得以前,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这个部分的难度与残酷性是书面文字不能传达的,就好象如果现在写一句: We are pleased to have you study in the graduate school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我想没有人会觉得有任何难度,但实际考试中,30%-40% 的考生会说成"我们很高兴来到 …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而这无疑属于" 主要意思翻译错误" 。

      事实上这也是广大考生在准备口译部分时一个严重误区,只看文字,只背词组,顶多做视译,而不进行大量的听一段译一段的实际操练,一到自己上场就马上感觉" 怎么都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口译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训练量与工作量积累,对此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先说说英译中部分,从实际考试结果看,未能合格的考生,更多的是这个部分做的不好,而且从考试顺序来看,英译中排在中译英之前,也出现了有考生前面几段英译中发挥欠佳因此后面基本放弃的情况原因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听力不过关从实际监考评分以及考生反映看,考试中的听力水平似乎总要比平时的感觉差很多,这点在英译中时会非常关键从本质上讲,因为平时听的时候更多的是专注于听力本身,而口译考试中会不断出现这个念头 "待会我要译这段文字的 ",很多注意力,或者说可利用的资源,都不得不分配给组织中文这一只属于口译的部分,自然造成了听力理解的陡然下降 其次,组织中文不娴熟只有自己试过,特别是在那样的压力下试过才会有切身体会, "原来我用中文表达的能力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强啊 "毕竟考试中存在时间压力,如果个别句子说不下去了需要重新整理还勉强够时间,但如果两三句话都出现反复,在自己准备的内容还没说完的时候就会听到下一段文字异常残酷地开始了。

      再次,缺乏背景知识以 2004年10 月31日高级口译口试为例,考生得分率最低的就是英译中第二段,关于朝核问题,一个考场十六位考生中,只有四位准确地判断出说话者应当是美方代表,其他都出现了 "中国认为 "等严重理解错误根本上还是对这一话题本身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信息准备,需要完全凭借听力去理解,加上受到口译要求的干扰,听了前面两句就开始动摇了 由于听力理解本身不存在大问题,中译英部分的难度更多在于笔记、组织句子、难词处理等方面结合监考的经历说说考生最普遍的问题 1st ,缺乏足够的笔记能力与短期记忆力这里的足够,主要是针对考试中篇章的长度而言,很多考生前面几句都能译,但到了一定量,心里会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下面开始记不住了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笔记能力,或者超强的短期记忆力,结合充分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的预测,那么考试中就会觉得疲于应付,非常被动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过关的考生都能够清晰有条理地按照自己的习惯记笔记,但不拘泥于笔记,真正让笔记为自己的口译输出服务,这点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平时训练的工夫 2nd ,组织句子效率不够职业要求,口译的语速不会慢前面提到口语是基础,如果那个部分是free talk ,那么口译不妨可以看作guided talk ,既告诉你要表达什么意思,该怎么高效地完成。

      特别是对于类似" 中美双方应当实现互惠互利,和平共处"的模式,应当做到脱口而出,不占用自己更多的资源,这样才有余力组织难度更大更需要变通之处 3rd ,被看似不可能的难词吓倒每次考试都会遇到这样的难词,"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桂花飘香 "," 海纳百川"等,就好象每次口译也会遇到很多平时没有准备到的词一样应该从观念上将这些词看成口译工作的一个必然部分,而不会觉得 "运气真差,这组遇到这些词 "考试的要求,是口译的要求,基本说出大意就足够了,而如果因为这些词的处理占用太多时间甚至让自己失去信心,就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言,对口试阶段的准备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加强实战操练,多做 "听一段译一段" 落翻译,开始做了就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停下来,不管多长多难都要坚持说完,尽量按照考试乃至实际口译的情景进行模仿个人有了几百段的段落翻译的积累,既会增强能力与信心,考试中也会在很多段落中看到似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