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成因影响应对课件.ppt
33页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by by:AbbyAbby前言:花了很多功夫制作的 所以加了标签 不过下载后可以去掉文本框的 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五、参考文献五、参考文献四、预测与应对四、预测与应对三、产生影响三、产生影响二、主要成因二、主要成因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by by:AbbyAbby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厄尔尼诺:西班牙西班牙语”ELNino”的音的音译指发生在赤道太生在赤道太平洋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持续异异常增暖的常增暖的现象象拉尼娜:拉尼娜是拉尼娜是西班牙西班牙语“La NinaLa Nina”(“小女孩小女孩”)的意)的意思指发生在赤道生在赤道太平洋太平洋东部和中部部和中部海水大范海水大范围持持续异异常常变冷的冷的现象象也也称称反厄尔尼反厄尔尼诺现象by by:AbbyAbby1 1、沃克环流的减弱或加强、沃克环流的减弱或加强2 2、全球气压场和偏东信风全球气压场和偏东信风 的强弱变化的强弱变化3 3、日食日食的诱发的诱发 二、主要成因二、主要成因 by by:AbbyAbby1 1、沃克环流的减弱或加强、沃克环流的减弱或加强沃克环流的成因:沃克环流的成因:信风信风海水向西运动东岸冷海水补充西岸暖流堆积气流下沉气流上升热力环流 by by:AbbyAbby温度低温度高同一水平面产生温度差沃克环流沃克环流信风信风 赤道洋流自东向西流赤道洋流自东向西流 海水温度东海水温度东低低西西高高 by by:AbbyAbby厄尔尼诺现象温度距平值:温度与其多年平均状态的差值 正值:高于多年平均温度 负值:低于多年平均温度太平洋东岸:温度距平值大(正值),温度升高太平洋西岸:温度距平值小(甚至负数),温度降低太平洋东西岸的温度差异减小 沃克环流减弱。
沃克环流减弱 厄尔尼诺期间的气候异常2、影响:大洋东岸:(气候)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涝灾害大洋西岸:干燥少雨,甚至出现旱灾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沃克环流:减弱,甚至相反 by by:AbbyAbby沃克环流沃克环流增强增强太平洋东西岸的温度差异增大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 by by:AbbyAbby太平洋东岸:旱灾加剧-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而成太平洋西岸:引发洪涝灾害-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而成与厄尔尼诺的关联性: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by by:AbbyAbby 2.全球气压场和偏东信风的强弱变化(1)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区的大气环流与洋面斜温层 在环流正常的年份,赤道以南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在盛行东南信风平均风速作用下,表层暖水向西流动,并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呈西高东低的形势(赤道太平洋西岸海面高出东岸约40cm)赤道太平洋西部斜温层(表面暖水层)厚约200m,赤道太平洋东部斜温层厚仅50m左右200m200m0 00 050m50m40cm40cm斜斜温温层平均平均风 by by:AbbyAbby正常状态下的大气环流与斜温层状态 by by:AbbyAbby(2)东南信风增强(环流发生变异,出现拉尼娜现象)年份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大气环流与洋面斜温层状态 东南信风增强的年份,赤道以南东南信风把表层暖水向赤道太平洋西部输送,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那里的海面就不断抬升(10cm),积累大量位能,斜温层加厚到220m,赤道太平洋东部表层暖海水向大洋中部流动,引起海面下降(5cm),斜温层变薄到30m,赤道太平洋西岸海面高出东岸海面约55cm。
赤道太平洋东部冷水上翻增强,海洋表层水温明显下降,沿岸气候变干,导致拉尼娜现象0 0mm5050mm0 0mm200m200m-20-20mm2020mm40cm40cm10cm10cm-5-5cmcm强强风斜斜温温层 by by:AbbyAbby 拉尼娜拉尼娜现象象时的赤道太平洋海的赤道太平洋海区区大大气气环流流与与洋面斜洋面斜温温层状状态 by by:AbbyAbby(3)东南信风减弱(环流发生变异)年份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大气环流与洋面斜温层状态 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发生张驰(即减弱),赤道太平洋东部冷水上翻减弱,并使赤道太平洋西部原先积累的位能释放,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海水温度升高,海底无机盐类不再涌向海面,导致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沿岸原来的干旱气候突然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称厄尔尼诺事件0 050m50m0 0200m200m40cm40cm15cm15cm 20cm 20cm弱风弱风斜斜温温层20m赤道赤道东部斜部斜温温层变厚,赤道太平厚,赤道太平洋洋东、西部海面、西部海面水位差水位差减减小到小到5cm5cm。
赤道太平洋西赤道太平洋西部斜部斜温温层变薄薄到到180m180m by by:AbbyAbby环流流发生生变异异东南信南信风减减弱年弱年份份(厄尔尼(厄尔尼诺事件年事件年份份)的赤道太平洋的赤道太平洋大大气气环流流与与斜斜温温层状状态 by by:AbbyAbby1、对气候的影响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产生影响三、产生影响1.1对世界气候的影响对世界气候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 by by:AbbyAbby1998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 1998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中 孟加拉国遭受洪水的地区孟加拉国遭受洪水的地区 澳大利亚的灌木林火灾澳大利亚的灌木林火灾 by by:AbbyAbby南美的暴雨和洪水南美的暴雨和洪水 非洲的干旱非洲的干旱印尼的森林大火印尼的森林大火澳洲的干旱澳洲的干旱厄厄尔尔尼尼诺诺现现象象(西旱东涝)(西旱东涝)by by:AbbyAbby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印度尼西亚、澳大利、澳大利亚东部、巴西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 by by:AbbyAbby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by by:AbbyAbby1.2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厄尔尔尼尼诺现象象 by by:AbbyAbby1 1、台风减少、台风减少2 2、南方长江中下游暴雨成灾、北方、南方长江中下游暴雨成灾、北方干旱少雨干旱少雨3 3、暖冬、暖冬厄尔尼厄尔尼诺现象象对我我国气国气候的影候的影响响 1 1、台风增多、台风增多2 2、冷冬热夏,大范围的暴雪、冷冬热夏,大范围的暴雪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1.使正常的食物使正常的食物链遭到破坏遭到破坏,赤道赤道东太平太平洋沿岸洋沿岸国国家的家的渔业受受损,影影响响海海鸟等野生等野生生物的生存生物的生存环境境2.2岛屿巨藻的大量死亡巨藻的大量死亡、珊瑚的大量死亡珊瑚的大量死亡或白化或白化海表海表温温度,海洋次表度,海洋次表层温温度度监测结果模果模拟显示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秘鲁渔场产生的影响 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升高,表层水温上升,表层海水磷酸盐含量降低,大量的鳀鱼向深海或其它海区迁徙,大量的瓜诺鸟因食物缺乏而死亡。
这给秘鲁的经济、渔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by by:AbbyAbby澳大利澳大利亚大堡礁等地大堡礁等地区区珊瑚白化珊瑚白化 by by:AbbyAbby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随随厄尔尼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而和拉尼娜而来来的的温温度度异异常、常、暴暴风雨雨、洪洪涝对渔业、农业以及以及基基础设施施带来来巨大破坏巨大破坏而干旱又常常引干旱又常常引发一些一些国国家的森林火灾和草家的森林火灾和草场大火,而影大火,而影响响到林到林业和畜牧和畜牧业厄尔尼诺与与拉尼娜拉尼娜带来来的灾害的灾害还会会使一些使一些国国家因原料不足、水家因原料不足、水资源不足、源不足、农业收入下降、收入下降、资金投金投资方向改方向改变影影响响到到工工业这些影些影响响又又会会渗透到社渗透到社会会经济的各的各个个方面by by:AbbyAbby1.预测 现在所采用的方法有在所采用的方法有统计模式、模式、简单动力模式、全球海力模式、全球海气气耦合模式、耦合模式、统计-动力模式以及集合力模式以及集合预报美美国国哥哥伦比比亚大大学学(Cane 和和 Zebiak)的的简单海海气气耦耦合模式合模式曾成功曾成功预测过多次厄尔尼多次厄尔尼诺与与拉尼娜事件。
目前拉尼娜事件目前许多多国国家相家相继开开展了厄尔尼展了厄尔尼诺业务化化预测,但,但预测成功率成功率较低低2.应对措施措施(1)提高全社)提高全社会会的防灾的防灾减减灾意灾意识和防灾和防灾减减灾知灾知识技能技能(2)加强防灾)加强防灾减减灾工作灾工作领导,健全防灾,健全防灾减减灾法制建灾法制建设(3)强化防灾)强化防灾减减灾工程体系建灾工程体系建设(4)依靠科技)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新,提高对厄尔尼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引事件可能引发各各类灾灾害害 的防灾的防灾减减灾水平灾水平 四、预测与应对四、预测与应对 by by:AbbyAbby1 刘会刘会平,潘安定平,潘安定.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学学导论M.广州:广广州:广东科技科技出版社,出版社,2007:171-1782 张月月丛,孟,孟宪锋,厄尔尼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成因及其和拉尼娜的成因及其对中中国气国气候的影候的影响响J 承德民族承德民族师专学学报,2005,第第25卷第卷第2期期3 杨冬冬红,杨学学祥祥.厄尔尼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与预测J,沙漠沙漠与与绿洲洲气气候候,2008,2(5):54 林振山林振山,赵佩章佩章,赵文桐文桐.日食日食_厄尔尼厄尔尼诺系系数数及其及其应用用.地地球物理球物理学学报,1999;42(6):732_7385 李魏李魏飞,浅浅谈厄尔尼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形成原因和影和拉尼娜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响J 黔黔东南民族南民族职业技技术学学院院学学报(综合版合版),2010,第六卷第三,第六卷第三期期6 王彰王彰贵,刘刘克威,克威,陈幸幸荣荣,谭晶,文岩晶,文岩.厄尔尼厄尔尼诺现象及象及预测现状状J,海洋海洋预报,2005,22:144-146 五、参考文献五、参考文献 by by:AbbyAbby谢谢观赏!欢迎提问与指正!2013.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