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红外分析法教材.ppt

115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16903580
  • 上传时间:2019-11-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80MB
  • / 1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般氨基在3500~3100cm-1区域内 伯胺,伯酰胺显双峰,且两峰强度相近(伯胺) 仲胺,仲酰胺只出现一个吸收峰,强度较弱 叔胺,叔酰胺在该区域中不显峰 芳基仲胺及杂环仲胺(如吡咯、吲哚)的吸收位于 3450—3490cm-1区域中,且峰强度较大 图3-9异丙胺的IR谱 • 峰1:双峰,υN-H不对称伸缩与对称伸缩,强度相近 • 峰2: δN-H(剪式面内弯曲振动)~1600cm-1 • 峰3: γN-H(面外弯曲振动)(参P45,十四、胺) • 图3-10 丙酰胺的IR谱 • • 双峰 :相距较远υN-H • 羰峰:υC=O ~1670 cm-1 )(参P44,十三、酰胺) 为了避免干扰,常通过化学反应,将胺变成铵盐 ,然后测铵盐的IR谱方法:在惰性溶剂中通入干燥 的HCl气体,使胺生成氯化铵盐 铵盐的IR谱特征:吸收峰位置向低波数一端移动,且 具有强的宽吸收带 一般, 伯铵盐:3000—2500 cm-1 VS 仲铵盐:2700—2500 cm-1 VS 叔铵盐:2700—2500 cm-1 VS 再根据1600—1500cm-1区的N-H弯曲振动吸收,则 可区分仲铵盐和叔铵盐(叔铵盐在该区无吸收)。

      作为取代基时-NH2称氨基,作为官能团时称胺,N 上带正电荷时称铵;例如:CH3NH-甲氨基;CH3NH2甲 胺;CH3N+H3Cl-氯化甲(基)铵 羧酸中的OH基形成氢键能力强,一般以二聚存在 (P49)由于形成氢键,使υO-H向低波数方向位移,在 3200~2500cm-1区出现强而宽的峰 游离羧酸(在气态样品或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的 特征υO-H吸收:3500 cm-1 2、C-H伸缩振动区(3300—2700 cm-1) C-H的伸缩振动在3300—2700 cm-1出现,不同类 型化合物出现的吸收峰见表3-4 υC-H 与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状态有关 C原子杂化: SP3 → SP2 →SP,波数、强度增加 C杂化: SP3 SP2 SP 波数υC-H: 2960~2850, 3100~3000,~3300 强度: 4.7×102, 5.1×102 , 5.9×102 3、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400—2100cm-1) υC≡C和υ=C=的吸收位置见表3-5图3-11,丙腈 CH3CHCNυC≡N: 2252CM-1; 如果CN与不饱和键或芳核 共轭,υC≡N变为2240-2220; 一般, 共轭的υC≡N峰位 要比非共轭的低约30cm-1。

      例如: 非共轭丙腈υC≡N: 2252 cm-1,共轭的对-甲基苯 腈的υC≡N:2217 cm-1 4、羰基的伸缩振动区(1900—1650 cm-1 ) 羰基(CO)吸收最常出现的区域为1755-1670cm-1 由C=O的电偶极矩较大,常使它成为IR光谱中第一强峰 υC=O是判别有无C=O化合物的主要依据 υC=O位置与相邻基团有关,具体峰位见表3-6 羰基化合物的共振结构式如下: A结构(双键性强) B结构(单键性强) 具有共轭效应的化合物可使B结构稳定;当 α位 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时,有助于A结构稳定,吸收峰移 向高波数一端 1685—1665 cm-1 1745—1725 cm-1 共轭,移向低波数 吸电子的Cl,移向高波数 芳环上的取代基:推电子基使峰移向低波数,吸 电子基使峰移向高波数例如: • 酸酐、酯、羰酸中的C=O,由于取代基为吸电性,因 此υC=O吸收峰向高波数一端移动 • 酸酐分子中两个C=O有两种振动方式:不对称偶合振 动(1820 cm-1);对称偶合振动(1750 cm-1) • 两峰出现在较高波数区,两峰相距约60 cm-1因两 峰部分重叠,故吸收带强而宽,且为双峰。

      它是鉴别酸酐的一个重要依据 判别酸酐是否成环的依据: 非环酸酐:高波数较低波数峰稍强 成环酸酐:低波数较高波数峰强 环状比非环状酸酐的振动频率高 非环状、环状、共轭酸酐的υC=O见图3-12,P53 酯:甲酸甲酯υC=O 1725~1720 cm-1,大多数饱和酯 υC=O 1735 cm-1附近,吸收很强当C=O与不饱和键 共轭时,吸收向低波数移动,但吸收强度几乎不受 影响 如果酯的烷氧基中含有共轭双键,如:乙酸乙 烯酯见图3-13 (P53)则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 动 羰基化合物形成的氢键,无论是分子内氢键还是分 子间氢键,其υC=O吸收峰移向低波数一端 5、双键伸缩振动区(1690—1500cm-1) 主要包括C=C,C=N,N=N,N=O等伸缩振动以及苯 环的骨架振动(υC=C)各类双键伸缩振动见表3-7,P56 一般情况下,υC=C比较弱,甚至观察不到分子 几何对称性增大,吸收强度减弱,不对称性增强时, 吸收峰较强 共轭作用将使υC=C吸收强度提高,同时由于共轭 降低了C=C键的力常数,因此将引起吸收峰向低波数 方向位移 一般共轭双烯υC=C有两个吸收峰,它们分别出现 在1600cm-1(特征峰)及1650cm-1,前者是鉴定共轭双烯 的特征峰。

      若分子的对称性强,则只出现一个峰(如 图3-19的1600cm-1 ) 单核芳环υC=C吸收有四个,分别是1600cm-1(特征) ,1580cm-1、1500cm-1(特征)和1450 cm-1,其中最低波 数1450cm-1的吸收峰常被取代基-CH3的弯曲或剪式振动 所重叠1600 cm-1和1500 cm-1附近的这两个峰是鉴 别 芳核存在的重要标志之一 各种稠环芳烃的υC=C吸收位置的变化范围要宽一 些,一般在1650—1600 cm-1和1525—1450 cm-1处出现 吸收峰 NO2有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对称的υN=O为1358— 1255 cm-1,不对称的υN=O为1655—1510 cm-1,这两个 峰非常强,很容易分辨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这两个峰分别位于1560 cm-1 和1350 cm-1 ,其中不对称伸缩振动比对称的峰强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这两个峰分别位于1550~ 1510 cm-1(不对称)和1365~1335 cm-1(对称,强 )处,其对称伸缩振动较不对称的强,吸收峰位置受 芳环上取代影响 在该区域(1690~1500 cm-1),除了各种类型的双 键伸缩振动外,还有胺的N-H弯曲振动(δN-H),应注 意鉴别。

      6、X-H面内弯曲振动及X-Y伸缩振动区 (1475~1000 cm-1) 这个区域主要包括C-H面内弯曲振动,C-O,C-X( 卤素)等伸缩振动,以及C-C单键骨架振动等该区 域是指纹区的一部分详见表3-8, P59 化学结构上的细小差异(如同分异构体),在指纹 区就有明显的反映(如同人的指纹)由于各种振动之 间的偶合出现在指纹区,导致图谱复杂,很难归属 •含有甲基、亚甲基的化合物分别在δas1460, δs1380cm-1附近出现特征单峰,其强度随分子中甲 基数目增多而增高当两个甲基或三个甲基与同一碳 原子相连时,1380cm-1峰会发生分裂,出现双峰(见 表3-8),这个现象称为异丙基分裂或叔丁基分裂 图3-22:2,4—二甲基戊烷 δCH3(峰1,双峰异丙基存在) : 1389—1381cm-1和 1372—1386cm-1处出现两个强度相等的峰 1440cm-1处出现的强峰为δCH3 (不对称弯曲振动) υc-c( P231) :1170cm-1,强度较弱 • 图3-23:2,6—二叔丁基甲酚 叔丁基裂分双峰: • δCH3:1401~1393cm-1和1374-1360cm-1低频峰比高 频峰强度大两倍。

      • υC-C(峰1,双峰,P231,叔丁基):1255cm-1和1210cm- 1,中等强度 • υC-O引起很强的红外吸收,可以用来分辨醇R-OH, 醚RC-O-CR和酯 RC-O-COR类化合物 • υC-O吸收峰位置变化很大1300-1000cm-1,但υC-O常 是该区域最强峰,它是一个判断C-O存在的依据 酯的υC-O吸收峰较恒定,是鉴别酯的重要数据各类 酯的υC-O值见P60-61在υC-O区域中还有胺的C-N键伸 缩振动,注意区分 7、C-H面外弯曲振动区(1000~650cm-1, 在指纹区) 烯烃及芳烃的C-H面外弯曲振动(γC-H)在1000- 650cm-1区,可用来鉴别烯烃及芳环上取代基的位置.烯 烃的γC-H见表3-9;取代苯的γC-H见表3-10 • 判别苯环的取代类型主要看两部分: (1) 900~650cm-1的强峰; (2) 2000~1660cm-1的γC-H和δC=C的倍频和组频弱峰 取代苯在2000~1660cm-1区的吸收峰的变化见 图3-24,P61IR光谱的应用实例见P63-64,例1-3 • 例1、例2文字叙述,自学 • 例3:P64,图3-25 • (1)因在1600cm-1和1500cm-1处无苯环骨架υC=C(P57) 所以不是芳族,是脂族化合物。

      (2)υC=C(P56 表3-7):1650cm-1;γC-H(面外弯曲) CH2 910cm-1,CH 990cm-1(两个强峰); (所以含有 基(P61,表3-9) (3)由于1380cm-1(P59 表3-8)附近无吸收峰,所以分 子中不含有CH3基 (4)在3500~3300cm-1无强吸收,所以不含OH、 NH; 在1900~1650cm-1(P51)无强吸收,所以无C=O基 到底是什么化合物,还得借助其它分析手段 §3.3-2 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1、谱图解析的方法 对IR谱图解析,常用到直接法,肯定法和否定法 (上面例3) (1)直接法:用已知物的标准品与被检品在相同条件 下进行对比测定 无标准品对照,但有标准图谱时,也可与标谱对 照,但必须注意两者所用仪器及测定条件是否一致 (2)否定法:当IR谱图中不出现某种吸收峰时,就可否 定某种基团的存在例如:在1900~1650cm-1无强吸收 峰,则可否定C=O基存在 (3)肯定法:用特征吸收峰,确定某种特征基团的存在 例如:在1740cm-1( υC=O ,见表3-6 )附近有吸收峰 , 且有1260~1050cm-1( υC-O,见表3-8或P60-61)区域内 出现两个强吸收峰,则可判定有酯基。

      实际中三者结 合解析,且配合其它测试手段 2、谱图解析的步骤 应该说无严格的步骤,但有一些解析原则 ⑴了解样品来源、纯度,一般要求>98%的纯样 ⑵与元素分析、质谱(可确定分子式和分子量)、 NMR、UV等以及样品的物理(mp、bp、折学率等)、 化学性质配合起来解析 ⑶寻找特征吸收峰:从高波数(特征区)向低波数 (指纹区)观察,注意峰的强度 ⑷推测可能的结构 ⑸查阅标准谱图集或用计算机谱库检索化合物的标 准谱 a、萨特勒(Sadtler)IR光谱图集 自1947年开始出版,每年增加纯化合物谱图约 2000张,由美国费城Sadtler实验室编制,是目前收 集IR光谱最多的图集 b、其它标准IR谱图资料 ⅰ、API光谱图片:烃类,O、N、S衍生物金属有机化 合物等ⅱ、考勃伦茨(Coblentz)学会IR光谱图 集,收集谱图达40000张ⅲ、DMS周边缺口光谱卡 片:分别用英文和德文出版 3、解析谱图注意事项 (1)对映异构体(手性)具有相同的光谱不能用IR 谱鉴别 (2) 注意杂质的干扰峰;处于对称位置的双键或叁键 伸缩振动往往无吸收峰 (3) 注意区别倍频、组频和叠加峰 (4) 样品中H2O引起的吸收峰可能出现~3350cm-1和 1640cm-1处。

      (5) 高聚物的IR光谱比其单体的吸收峰数目少,峰形 宽而钝,强度较低,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IR光谱无明 显差异 (6) 在注意强吸收峰的同时,某些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