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弩的起源和发展.ppt
51页第八章 射 弩• [本章要点]:本章介绍了射弩的起源和发 展,以及射弩的基本技术,竞赛方法 掌握射弩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明确射弩 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注意事项,为进 一步开展好射弩的教学与锻炼活动• 第一节射弩简介 • 射弩发展概况• 射弩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在云南、贵州、海南 、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海南苗族的弩和箭是先人由大陆作为 作战武器而传入的,称为“药弩”,人或鸟兽中 箭,便中毒而死,所谓“见血封喉”因弩击发 无声,射击精度颇高而又可就地取材自行制作 ,用以打猎和射鱼,所以苗族男子几乎人人都 备有弩箭,男童自幼习射,还常常进行比试 湘、黔苗族人民使用的弩一般用岩桑木制作, 在海南岛的苗族则以坚韧的“白茶”等木材刨削 弯制而成大弩的弩批(弓)长1、5米,弩床(身 )长75厘米至1米不等;小弩的弩批长1米左右 ,•弩床长50至70厘米,弩床上开一箭槽,箭槽以紫荆,青皮等硬木 雕削而成发芽(扳机)用牛羊角制成,弩绳以野兽的筋、皮和上 好的青麻搓成箭杆用细毛杆或山树条修制,粗细与筷子相似, 长短一般在25至35厘米之间,根据弩的大小而定,多使用铁箭头 (呈三角形或圆形),尾翼用竹皮或玉米杆的外皮制成。
海南岛上 的苗族则多选用一种坚韧的“鸭骨”竹削尖制作,箭尾无羽大弩 的最大射程在200米左右,小弩最大射程为100米左右大弩需80 至100公斤拉力,小弩需50至70公斤的拉力才能拉开苗族的男 子从小就开始射弩,一般10岁左右练“娃娃弩”可射10米的目标 他们托石块,或用绳子捆上砖头等重物吊在手腕上,以增强臂力 他们还瞄准从山上滚下来的圆木轱辘进行移动目标射击,待掌 握一定技术后,就参加射野兔、野猪等活动春节期间和跳花场 时,往往要举行射弩比赛,比赛的姿势有立势、跪势两种,比赛 时用粑粑和肉片当靶子,谁射中了,粑粑和肉片就归谁,• 射得粑粑和肉片最多的就是最好的射手,往往 还能获得其它奖励平时,苗族习惯把习射, 比试与狩猎、采集生产及消灭害兽结合起来, 射弩好手和制作精良弩箭的能工巧匠往往很受 人们尊重射弩不仅在苗族人民中十分盛行, 在傈僳族、苦聪人、黎族人民中也都有射弩的 传统明景泰《云南图经书志》记载:傈僳人“ 居山林,……常带药弓弩、猎取禽兽,其妇人 则取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弩弓和箭是傈僳男子 的标志,外出时,都肩扛弩弓,腰挂箭包,并 且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傈僳村寨都要举 行射弩比• 赛,比赛时把两支竹箭交叉插在地上,在几十米处射 中箭叉下的三角形为胜。
弩为狩猎、防身工具,亦要 作装束和定亲信物,它由弩批、弩床、弩弦组成射 时,横持弩、置箭于弩槽内,将弩弦拉入镶口,扣动 扳机,箭即飞出汉代以后弩有发展,如三国时代诸 葛亮改进的“连弩”,“使之能一弩十矢俱发”明代武备 志》中有“诸葛亮”的详细图解,与抗战前北京的连珠弩 构造相同,只不过连珠弩是发射弹丸的,进入20世纪 80年代,射弩运动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得到广泛开展 ,在1982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云南、广 西选手表演了精彩的射弩1986年8月第三届全国少 数民族运动会上列为竞赛项目• 民族弩与国际比赛用弩的区别是,弩、箭为 竹、木质料做成,比赛时不许装瞄准器民族 射弩的比赛距离是男子20米,女子15米比赛 姿势有立姿、跪姿,两种姿势都不准使用附加 物每种姿势射10箭每个运动员必须参加立 姿、跪姿的两轮比赛立姿、跪姿两个单项的 名次按两轮中该项成绩总和计算,全能名次按 两个单轮成绩的总和计算民族射弩比赛运动 员还必须穿着本民族服饰更是射弩比赛的一大 亮点• 二、射弩竞赛规则 • 1 宗旨 • 1.1 本规则适用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 弩比赛 • 1.2 比赛期间,仲裁委员会或裁判委员 会可以对规则中未尽事宜做出决定。
• 1.3 互相帮助、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促进各民族团结 • 2 安全规则 • 2.1 任何情况下弓弩不得对人 • 2.2 严禁在非指定场地训练发射• 2.3 未经同意不得摆弄他人弩、箭,也不得 随意将弩、箭借给非上场比赛人员 • 2.4 运动员进入发射区后,只能将弓弩按发 射方向放置 • 2.5 裁判员未下达“比赛开始”口令前和下达“ 停放”口令后,运动员不得将弓弩成待发状态或 发射箭 • 2.6 比赛中弓弩应始终指向靶标方向 • 2.7 发射完毕放下弩、箭并报告裁判员,经 裁判员检查后,方可离开发射区•2.8 在危及安全的情况下,裁判员有权随时中断发射 •2.9 运动员严重违反安全规则,裁判长可以取消其比赛资格 •3 比赛场地 •3.1 射弩场地应平坦、开阔,室内、室外均可长不少于30米 ,宽度可根据所设靶位数酌定 •3.2 一次比赛应在同一个场地进行,特殊情况下,可经竞赛委 员会批准在不同场地进行,一个项目必须在同一个场地进行 •3.3 室外场地 •3.3.1 在室外场地比赛时,发射方向应避免阳光直射。
•3.3.2 室外场地必须提供下列设施 •3.3.2.1 设有运动员、裁判员和比赛工作人员免受日晒和雨淋的 设施• 3.3.2.2 每个箭靶上方设置示风旗,旗用 轻质材料制成,矩形尺寸为50毫米×200毫 米 • 3.3.2.3 箭靶后方设置箭挡或留有安全 地带 • 3.3.2.4 成绩公告栏 • 3.3.2.5 场地周围设置安全警戒标志• 3.4 室内比赛场地必须达到需要的照明水平 ,全场光照均匀,不得低于300勒克斯,靶面 光照至少1000勒克斯,靶后背景为不反光的中 性颜色,不得设置其他标志物 • 3.5 比赛场地附近应设置训练(校弩)场地 ,靶位数酌情而定 • 3.6 比赛场地的显著位置可设置时间显示器 • 4 场地标线及区域 • 场地标线线宽均为50毫米,所示标线包括在 所在区域内•4.1 箭靶线:为箭靶设立标线,箭靶应垂直立于该线上 •4.2 看靶线:为运动员看靶限制线,距箭靶线1.50米并与之平 行 •4.3 发射线:为运动员发射限制线,与箭靶线平行 •4.4 比赛距离:20米。
为发射线至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4.5 待射线:为运动员发射前的等候线,距发射线后2.50米并与 之平行 •4.6 发射区:发射线与待射线之间的区域为发射区每个射击 位置宽1.20-1.60米并标有与靶号相同的标号 •4.7 裁判区:待射线后2.50米内为裁判区 •4.8 观众区:裁判区后为观众区比赛场地两侧及箭靶方向均 不得有观众 裁判区与观众区之间应以标志物相隔,高度为1米 • 5 箭靶 • 5.1 同一比赛场地的箭靶高度必须一致 ,直立于箭靶线外沿上,每个箭靶间距 为1.20-1.60米并标有明显的靶号 • 5.2 箭靶尺寸为:长600毫米,宽600 毫米,靶面软硬适度,厚度以箭能插稳 且不穿透为准 • 5.3 箭靶中心高度为1.10米• 5.4 箭靶必须牢固,不能有明显摆动 • 6 靶纸 • 6.1 在正常光线和相应的距离下,靶纸的颜色 和材料不得有反光.在正常的气象条件下,靶纸 和环线应保持尺寸的精度,箭孔没有过分的撕裂 或者变形 • 6.2 靶纸尺寸:10环直径 40毫米,其余环距 均为20毫米,每2环为一种颜色,由内向外依 次为黄、红、蓝、黑、白。
• 6.3 环线应该清晰,圆形环线不得有明显偏 差、变形• 6.4 环线标准 • 6.4.1 环线宽度为 1毫米,黑色区环线为白色,其它色 区为黑色 • 6.4.2 环线外沿包括在内环区域内 • 7 器材 • 7.1 民族标准弩(简称标准弩) • 7.1.1 全弩重量不得超过3.5公斤 • 7.1.2 弩身必须用竹、木或复合木等材料制成弩身 长不得超过800毫米 • 7.1.3 弓片、弩弦、箭槽可选用任何材料弓片拉力 最大不超过32公斤,弩弦长度不得超过800毫米 • 7.1.4 击发机可选用任何材料,扳机引力不得少于0.5 公斤• 7.1.5 只准使用柱形准星和缺口式照门且方向 高低可修正的瞄准具,瞄准基线长不得超过 600毫米,最前点不得超过弩身前切面,不得使用 水平仪和光学瞄准具 • 7.1.6 上弦不得使用各种助力器具 • 7.1.7 箭体使用材料不限,总长度300—550毫 米箭杆直径不超过8毫米;箭头锥体的长度 不超过30毫米;箭尾可安装不超过3片的尾翼, 箭尾、箭翼材料不限 • 7.1.8 弩身手托部位下沿至箭道水平面垂直高 度不得超过 70毫米,不得外加托座和把手。
• 7.2 民族传统弩(简称传统弩) • 7.2.1 全弩重量和弩身长度不限 • 7.2.2 弩身、弓片、箭槽、瞄准具等必须 用竹、木材料制成,不得使用复合木 • 7.2.3 弩弦不得使用金属材料制作,长度 不限,但不得影响相邻射手比赛 • 7.2.4 击发机的穿钉部件材料不限,其他 部件只能用竹、木、骨等非金属材料制 作• 7.2.5 上弦不得使用各种助力器具 • 7.2.6 箭杆必须用竹、木或复合材料,长度不 限,箭杆直径不超过8毫米箭头可用金属材 料,箭翼材料不限 • 7.3 允许使用箭孔观察镜,可放在发射区或挂 在身上,但不得设置在弩身或与之相关联的部位 • 8 民族传统弩 • 20米立姿20支箭 • 20米跪姿20支箭 • 20米全能2×10支箭 • 20米团体赛60支箭• 9 民族标准弩 • 20米立姿20支箭 • 20米跪姿20支箭 • 20米全能2×10支箭 • 20米团体赛60支箭 • 10 公开赛 • 20米民族传统弩公开赛60支箭 • 20米民族标准弩公开赛60支箭 • 11 男女混合团体赛•20米民族传统弩60支箭 •20米民族传统弩80支箭 •20米民族标准弩60支箭 •20米民族标准弩80支箭 •12 比赛姿势 •12.1 立姿:两全脚掌着地,身体站立,两臂悬空,双手托举弩 身,弩身不得接触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
•12.2 跪姿:一腿屈膝、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弯屈,膝盖和前脚 掌着地并与前腿成三角支撑臀部可坐在膝盖着地之脚后跟上, 脚跟和脚掌的中心垂直线左右倾斜不超过45度持弩手势同立姿 ,托举弩身一肘可放于膝上,弩身不得接触身体任何部位 •12.3 不得使用任何附加物 •13 比赛方法• 13.1 每种姿势试射3支箭,时间为3分种 • 13.2 记分射每5支箭为一组,时间为5分种 • 13.3 团体赛 • 13.3.1 每项每队出场3人(或相应人数) • 13.3.2 发射顺序为先立姿10支箭,后跪姿10支箭 • 13.3.3 分资格赛和决赛两阶段依据录取名次,以资 格赛成绩排列进入决赛的名次,以资格赛和决赛两个 成绩之和确定最后名次 • 13.4 个人赛 • 13.4.1 分资格赛和决赛两阶段 • 13.4.2 每个项目资格赛20支箭依据录取名次进行决 赛决赛为5支箭,立姿或跪姿每支箭均限时50秒根 据资格赛和决赛的成绩之和决定最终名次•13.5 公开赛 •13.5.1 每项每队出场3人,性别不限 •13.5.2 比赛方法同规则13.3.2和规则13.3.3 •14 比赛程序 •14.1 运动员按规定时间带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