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至早清紫砂的考古发现.doc
7页明代至早清紫砂的考古发现紫砂壶历经近500年的发展,期间有几波的收藏大潮,例如明末、 清乾隆、清末民初以及当代,尤以20世纪80年代迄今的紫砂壶收藏最为 波澜壮阔且方兴未艾近十几年来,各类紫砂考古材料大量涌现,整体研究环境是1937年 张虹、李景康编《阳羡砂壶图考》时资料之贫乏信息之闭塞所不可比拟的, 也比1982年詹勋华编写《宜兴陶器图谱》时的材料要丰富得多以下将 明代至早清紫砂考古所见择耍汇整,并与传世著录相互比对印证,作为鉴 定与研究的参考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发现了蠡墅村羊角山早期紫砂窑址,这是涉及 宜兴紫砂起源的重要发现据载,此一小型龙窑长10余米,宽1米多, 在废品堆中发现了大量早期紫砂器废品,以各式壶类为主,冇大量的壶身、 壶嘴、提梁、把手和器盖出土学者依其堆积层分布,发现部分壶嘴上的 捏塑龙头装饰与宋代南方流行的龙虎瓶风格一致,并有宋代一样的小砖一 起出土,推断“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 不过,多年来学界对此亦有不同观点,认为羊角山的出土残器并不充分, 如南京闿物院宋伯胤便质疑:“仅仅依靠少数造型和北宋墓葬出土物的相 似,某种形式不见于'南宋以后',或者砖垛上的砖的尺寸较小,或者它 和北宋砖相似等等,都是极其不够的。
因此宋伯胤建议还应对羊角山附 近再进行全面勘察和科学发掘,才是获得真正答案的唯一途径安徽考古 专家李广宁更具体地指出:“羊角山古窑址并没有经过科学地考古发掘 过……是不能当考古证据来引用的……其时代上限很难突破嘉靖时期 此外,“全国发掘的宋代墓葬已不下数千座,至今没有在任何宋墓中出土 过一件紫砂壶”或许是中国大陆地下埋藏的历代文物太多、太古老了,对宜兴紫砂区 区数百年的浅短历史的研究,文博考古专家尚无暇于此直到羊角山考古 发现将近30年后,在台北成阳基金会的赞助下,自2005年下半年起,南 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与宜兴当地文博单位,联合对位于宜兴丁蜀镇的 蜀山西南片的两个遗址进行了约700平方米的发掘经过两年的努力,考 古人员发现10处各期窑床遗迹,并在各堆积层发现了大量从明末到民国 的不同时期的紫砂、均(钧)陶和其他日用陶器残片3万余件在2008年9 月于南京博物院举行的“紫玉暗香一一2008南京博物院紫砂珍品联展”中, 重点展出了羊角山与蜀山考古出土的若干残片南博“紫玉暗香”展同步展出的还冇江苏金坛金沙广场发掘的古井出 土物,该井出土的瓷片最早为明正德时期,最晚至崇祯时期同时伴出了 几把提梁壶和十几个烧水的匝口罐,其形态和工艺也与蜀山明晚期陶器相 同。
其中的提粱壶与南京市南郊马家山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吴经墓出土 的柿蒂纹提梁壶不论形制、工艺、泥料或窑烧,都较为接近,可互为印证吴经是明武宗朱厚照宠信的宦官,“有宰相之实”但因恃宠而骄,多 行不义,明世宗朱厚熄即位后,便被“执送都察院鞠治”(见明王世贞《?01 山堂别集》),最后被发孝陵卫充军但吴经死后的随葬品并不寒俭,同 墓出土的还有各类陶罐、瓷碟、铜镜等,甚至还有仪仗陶俑200余件明代正德、嘉靖期的出土紫砂器尚有1991年无锡南禅寺出土的一把 鼓墩形四系紫砂壶,此壶胎体呈紫褐色,粗砂含量较多,近似缸胎,显得 较为厚重壶体制作方法与吴经墓提梁壶相类,均由上下合起,壶内可见 明显接痕其烧成并未使用匣钵,火疵较多,推测当时应是用来煮水或煎 茶同时出土的还有不少同时代的民窑青花瓷器与叵口罐2002年,年代稍晚于吴经墓提梁壶的绝对纪年紫砂壶出土了,巧的是 这也是个太监墓据北京文物局发布的资料及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出版的 《北京工商大学明代太监墓》可知,在该大学基建施工中发现了3座明代 太监墓,“发掘出土了紫砂壶、紫砂杯、玉带板等大量文物”其中出土紫 砂壶的是葬于明万历壬午年(万历十年,1582年)的太监赵西漳墓,据其墓志记载,墓主 人生前为御用太监赵芬,字兰谷,别号西漳,生于1508年,7岁入宫,侍 奉过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四朝皇帝。
这对出自赵西漳墓西侧壁龛的紫 砂壶形制基本一致,均为直口,斜折肩,直腹,平底,矮圈足带钮子母 口盖,顶面略鼓曲状短流,流口高于壶口耳形柄,截面呈圆形制法 为壶底、腹、流、柄分别单制后再接在?起,其中壶腹是用一长方形泥片 围成的整个器物均可观察到细小云母颗粒,显示烧成温度可能稍低一些 与两件紫砂壶伴岀的尚有4只紫砂杯,均为红褐色,壁厚仅0. 11-0. 15 厘米杯子底面各印有一字,依杯子从大到小排列分别印的是“礼”“乐” “射”“御”,呈方形印章状,阳文4只杯子的大小依次递减,套在一起 后杯口齐平,形成套杯这是迄今出土紫砂器中年代最早的款识,背后的 意涵值得学界深入探讨宜兴紫砂壶的初始用途应是煮水器或煮茶器,再逐步走离炭炉火炙, 转向泡茶器,并趋于精敛化前述几件提梁壶或口罐大多有火炙痕,也说 明了,此一情形在2005隹江苏省徐州市大同路南侧的明代徐州卫所遗 址考古中,又见到了一种明代万历至崇祯期煮水用的紫砂穿心銚,其外观 形制与横把砂壶相似,但壶底却另设一中空陶管的烟道,高出壶口,与壶 盖相贯,此一科学设计增加了壶体受热面积,使水能够更快煮沸此外, 在蜀山考古发现,明末至清中期地层中也有烟道由壶侧穿出的穿心銚残器 出土,显见此类紫砂穿心銚亦是当时的FI用器物,唯今已罕见。
2004年9月,中国14家文博单位共襄盛举的“砂壶汇赏一一全国出 土紫砂茗壶、南博藏紫砂茗壶、成阳藏紫砂茗壶联展”与学术研讨会在南 京博物院举行,该展集聚了江苏、福建、浙江、四川、陕西、山西、河北 等7个省份所出土的明清时期29件岀土紫砂器,引起紫砂界瞩目将有 明确纪年或年代可考明清紫砂标准器集中起来汇展,可谓空前,无疑是紫 砂研究极其难得的机会尤其展出的7件出土 “大彬”款紫砂壶,不论精 粗,件件都是具有研究意义的好素材例如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卢维 祯墓出土的时大彬制款鼎足盖圆壶,其与赵西漳墓紫砂壶年代上相差不过 28年墓主卢维祯(1543-1610)于万历年间任户部、工部二部侍郎此大 彬壶中装满了武夷炒青绿茶,由此可知墓主生前有饮茶习惯壶以红棕泥 为胎,调砂稍细,满布天然的云母亮点,通体栗色带黄调,烧结程度适中, 己使用匣钵,胎体基本纯净,除泥料偶见小黑点熔砂外,未见烧成时的飞 釉射火壶盖呈圆弧形,上鼎立3个扁足呈半个如意云状,线面甚工,这 是此壶形制上的最大特色,显然是借鉴自青铜器的鼎足不设壶钮,以3 足替代壶盖倒过来可兼作茶杯用,盖面虽不深,但加上盖墙,倒也容量 适中既然作杯用,故不设气孔,茶壶无孔出水难流畅,但人彬此壶旨在 自斟自酌,既己取盖作杯,何劳气孔?妙哉!明人冯可宾《茶笺》曰:(茶 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
何也?壶小则 香不涣散,味不耽阁/由此可知大彬此式,不只 是“其妙在造”,更是 响应茶人的茶事主张,将茶具向个人化、实用化努力的创新者在盖面3 个鼎足中心点有一个看不出来而仅能手触感知的小突点,应是以圆规车制 作圆片的工具痕,因为此式不需壶钮,所以予以填平,但因“黏土记忆” 的物理作用,在烧成后仍浮现突点壶流的中线有一条棱线,从流孔可看 到流嘴根部内亦有一条折线,可知幣个流嘴应是左右合模而成这条模线 工整严谨,含蓄流畅,化缺点为特点,让壶嘴更显精神,展现大彬优异的 工艺审美观壶的底足异于常制,内圈以脂泥塑为弧形,与壶盖的3足弧 角遥相呼应此次“砂壶汇赏”学术研讨会上,张浦生先生展示的两件胎 质一致的木印“吋大彬”款壶底足残片,其做工与形制相类于此壶此外, 传世的时大彬款圆壶,其底足也有这种形式这些茶壶间是否有某种关连? 抑或仅是反映着明末的某些工艺风尚?值得再作深入思索犬彬壶” 一直是紫砂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除了亮相“砂壶汇赏”的 几件出土大彬壶外,另有一件常被忽略的出土大彬款紫砂壶,即柳州市博 物馆所藏“大彬款菊花饰瓜棱形紫砂壶”该壶质地褐中泛紫,夹粗砂, 腹扁圆呈菊瓣形,盖与底均作菊花形,盖顶饰宝珠形花蕾钮,近三弯流, 流下刻“大彬”两字竖行款。
经耿宝昌先牛主持的国家文物鉴定组鉴定, 定为一级藏品受佛教的影响,陶瓷形制中以莲花为代表的筋纹器形出现 甚早,而从宜陶文献来看,筋纹形的紫砂壶也在宜壶伊始的明代中晚期就 出现了,如明末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载:“董翰,号后溪,始造菱 花式,己歹单工巧稍后的时大彬、徐友泉等名手皆有所制,如张燕昌《阳 羡陶说》载:“先府君性嗜茶,尝得时大彬小壶如菱花八角,侧有款字, 随手合盖举Z,能翕起全壶/笔者以为,柳州市博物馆藏大彬款瓜棱紫 砂壶形制不俗,颇具进一步研究的价值除了大彬壶之外,“砂壶汇赏”的其他展品中也透露出不少耐人寻味 的信息,例如河北省正定县清顺治七年(1650年)梁维本墓岀土的“陈用卿 制”款圆壶此壶以紫泥为胎,练泥甚精,呈色紫褐带黄调,烧结适中, 毫无射釉火疵,器表颗粒隐现,呈轻微石榴皮效果,胎中掺有或深或浅的 黄褐色细粒熟料其造工极精,使用工具繁多,与今日宜兴紫砂名家之作 基木无异,展现了晚明清初制壶工艺的极高水平壶底阴刻“陈用卿制” 4字2行楷书款,布局大方,字体工整,刀法遒劲有力周高起《阳羡茗 壶系?雅流》载陈用卿“式尚工致,如莲子、汤婆、钵盂、圆珠诸制,不 规而圆,已极妍饰。
款仿钟太傅帖意,落墨拙,用刀工”又吴梅鼎《阳 羡茗壶赋》云:“尚彼浑成,佥日用卿醇饰据此描述,用卿擅制圆器“不 规而圆”,工艺精致,浑然天成,“已极妍饰”此壶款字的确颇有钟繇《宣 示表》帖意,“落墨拙,用刀工”这件梁维本墓出土的圆壶可作为陈用卿 晚期作品的标准器由此,笔者认为紫砂工艺在明代晩期确定已达到成熟阶段,当时的时 大彬、陈用卿等名家,其工艺水平确已不逊于今日陶人这也意味着,作 为具有工艺性的宜兴紫砂,固然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但也应看到,个 别出类拔萃的名家已超越了时代,其作甜成为历代紫砂陶艺的典范。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