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蝈蝈》导学稿.doc
6页蕲春县芝麻山中学语文学科导学稿分册: 七上 单元: 四18.绿色蝈蝈主备教师:邓诚学习目标1、通览全文,了解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及生活习惯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生动说明的方法3、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本文运用拟人手法写小品文的生动表达效果4、体会作者在文中隐含的特殊感情,揣摩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称呼的用意5、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一、课前预习导学1、资料助读⑴预习激趣(猜谜语)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 ) 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 ( ) 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 ) 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 )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 )⑵作者作品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一版再版,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达尔文评价说: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他还被法国文学界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推荐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⑶题目解说《绿色蝈蝈》是科学随笔或科学小品文,既有科学性又有很强的文学色彩,题目指出了说明对象⑷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下面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篝( )火 喧( )嚣( ) 喑( )哑 篡( )夺 吮( )取 静谧( ) 哀号( ) 狩( )猎 劫掠( )窸( )窣( ) 大颚( ) 嗉( )囊3、文章概括要点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寻找法(直接在段中寻找中心句或中心词);二是取舍法(留取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三是归并法(把无主次之分的几个意思归纳合并起来)。
请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⑴通过阅读全文,你读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从哪里读到的?(要求:言之有据)句式:我读到了一只_ _ _的蝈蝈答: ⑵根据各自然段的内容,可将全文划分为几层?概括要点答: ⑶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 二、课堂研讨展示㈠预习反馈1. 本课篇幅较长,生字词较多,学生们先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在阅读中学会概括要点、品味语言、学会生动地表达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验对预习作业的答案,做错的同学要向做对的同学请教,做对的同学要认真讲解㈡合作研讨1、本文作者抓住了绿色蝈蝈的特征,详略得当地进行介绍,使我们获得了有关蝈蝈的科学知识。
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答: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答: 3、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句子,为什么?答: ㈢课堂展示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展下列活动:活动一:品文课文与下面这段短文比较,你喜欢哪种语言风格?为什么?蝈蝈儿:昆虫的一种,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于跳跃,雄性能发出独特的声音,叫声各异在野外,主食植物的茎叶、花果,也会捕食小昆虫人工饲养容易,食性很杂,素食吃植物的嫩叶和花,荤食可用蛋黄、肉泥、肝粉等混合喂养有的地区称叫哥哥活动二:练笔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如此可爱,我们的感情一定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小昆虫,而是可爱的小精灵,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的某一个特点 三、课内训练巩固1.文学常识填空 《绿色蝈蝈》选自 国昆虫学家 所写的《 》,此书与其他同类型的书相比,主要特点有 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⑴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 A.打扰 B.扰乱 C.打搅 D.搅乱⑵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 了你的名声!A.篡夺 B.夺取 C.争夺 D.掠夺⑶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 了。
A.宽厚 B.宽大 C.纵容 D.宽容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2)《绿色蝈蝈》采用平实性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4)《绿色蝈蝈》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4.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2)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3)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吞食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
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物效果的影响方面等进行研究这段文字说明了蚂蚁与人类是怎样的关系?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 6.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⑴蝈蝈歌声的特点是(用原文回答) ⑵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用“\\”)⑶语段中的“艺术家”“音乐会”“乐段”分别指什么?答: ⑷给这段文字拟个标题。
答: 四、课后反思质疑1.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将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先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要想一想:法布尔先生为什么能将绿色蝈蝈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2.学(教)后记:五、课外拓展延伸㈠解释下列与昆虫有关的成语和俗语的含义⑴蝇头小利: 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⑶螳臂当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