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满冲金矿详查设计.doc
21页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详查设计编写:舒易洪审核:徐德春总工程师:陈健队长:廖登志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总队二OO八年三月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目的和任务-3-第二节矿区位置、范围及交通-3-第三节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4-第四节以往工作概况-5-第二章区域地质-6-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6-第二节、地层-6-第三节、构造-7-第四节、区域矿产-7-第三章矿区地质-8-第一节地层岩性-8-第二节构造-8-第四章矿床地质-9-第一节、含金石英脉的形态、产状及规模-9-第二节、矿石矿物组合及其产出特征-11-第三节、矿体围岩蚀变-11-第五章详查工作布署-11-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11-第二节勘查类型及工程布置原则-12-第三节具体工作部署及技术要求-12-第四节工作标准-16-第五节具体实施方案-16-第六章设计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17-第一节设计实物工作量-17-第二节经费预算-17-第七章预期成果-18-第八章组织管理及保证措施-19-第一节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9-第二节组织管理-19-第三节质量保证措施-19-第四节安全管理-20-附图1、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地形地质(含工程布置)图2、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0号勘探线剖面图3、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4、8号勘探线剖面图4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水平投影及资源量估算图5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水平投影及资源量估算图6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水平投影及资源量估算图附件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2、黄金生产许可证复印件3、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和任务为了进一步查明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矿区范围内金矿的分布情况、矿体产状、赋存规律及资源量等有关地质资料,提高资源量级别,采矿权人贵州省天柱县星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吴华)委托我单位对该金矿采矿权范围作地质详查设计。
其目的是对该矿深部矿体的前景作出评价任务是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特征,基本查明控矿地质条件,圈定矿体,估算金资源量,并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详细调查,为进一步开发矿山金矿资源提供地质依据第二节矿区位置、范围及交通一、地理位置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天柱县城南东,平距地理坐标为:东经°40—°62北纬/0O二、矿区范围贵州省天柱县星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吴华)于2007年6月7日取得天柱县金井金矿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711101,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1.5万吨,有效期至2013年12月,矿区范围呈多边形,面积拐点坐标见下表:JH口点号11111111交通条件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位于天柱县城南东方,平距约19公里,属天柱县高酿镇管辖,该矿区交通较为方便,天柱至坌处的县乡公路经过矿区,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第三节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矿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地貌,区内最高海拔标高为802(矿区中部山顶),最低海拔标高(矿区东北部冲沟),最大高差1矿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C,年降水量17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内水系和植被发育,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常年有水,水量受季节影响,植被主要发育有林木和杂草,当地居民为侗族,以往属经济较落后山区,自上世纪90年代当地金矿开发后,经济状况有了大的改观。
第四节以往工作概况该区地质工作程度低,七十年代湖南地质局区调队作过1:2万区域地质调查,八十年代,贵州地矿局10队1进行了1:2万0区域化探扫面发现该区有金异常的存在,因异常区面积小,峰值低,未作异常查证洋满冲金矿的发现及开发取决于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民间采金活动金井金矿洋满冲矿段与金井、相公金矿毗邻,金井、相公金矿开采始于明末清初,民国时期留下许多开采老硐,建国后六十至七十年代曾先后有贵州地矿局11队7、贵州有色地勘局一总队、六总队作过不同程度的金矿普查工作,并编有该区金矿普查地质报告年贵州地矿局队在该区作洋满冲矿矿段I区的普查地质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洋满冲矿段勘查地质报告》),提交金()资源量,同年十一月,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审批(黔国土资储审字[200第27]9号),金(33)3资源量,0?)200年5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总队在贵州地矿局10队1工作的基础上对该矿区洋满冲矿矿段II区作普查工作,发现含金石英脉条,控制金矿体3个,并提交了(《贵州省天柱县金井金矿洋满冲矿段II区普查地质报告》),提交()黄金资源量.()黄金资源量完成工作量如下:1、1/50地0质0填图4.682Km、坑道施工与编录3槽探4化学样件。
在金井地区金矿大规模开发起于199年3至199年4,高峰时可达万人到200年5据当地政府部门不完全统计,金井地区黄金产出已在吨以上年该区在采矿过程中又发现新的隐伏矿体通过以往的地质勘查及采金活动与实践,对了解和查明该区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延伸、厚度、品位变化等地质特征及对矿石的采选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亦为本次详查设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工作方法及详实丰富的地质资料第二章区域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区域上该区位于华南褶皱带南加复式背斜北东端之北西翼,构造发育,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元古界下江群,为一套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的浅变质岩系第二节、地层矿区及附近出露的地层为下江群番召组和清水江组,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其岩性特征简述如下:番召组:仅出露上部岩性,其特征为浅灰至深灰色凝灰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及粉砂质板岩与变余粉砂岩厚度大于清水江组:为浅灰、灰绿及深灰色变余凝灰岩、变余沉凝灰岩、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及板岩等厚度另外在天柱县城区、帮洞、白市一带出露二迭系,为灰岩、碎屑岩和煤系地层在二迭系之上,零星分布有侏罗系地层,为红色砂砾岩,不整合于二迭系之上第三节、构造矿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南褶皱带南加复式背斜北东端之北西翼,构造发育,以北东向的褶皱、断裂为主。
金井背斜:位于矿区南东侧,该背斜属南加背斜北东段的延伸部分,轴线走向北东,核部及翼部地层为番召组和清水江组,两翼岩层大致对称,岩层倾角一般为20—40°在背斜的轴部和两翼中发育与轴向大致平行的断裂构造金井断层:为邦寨断层北东段的延伸部,走向北东,倾向北面,倾向65—70°,北西盘地层为清水江组,南东盘为清水江组和番召组第四节、区域矿产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前寒武古老地层,在经过多期的构造运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有利成矿构造,金矿床(点)分布较广金矿以岩金为主,其次有砂金矿现已发现在开采利用的矿点有40多处如湖南平茶、漠滨,黎平三什江、平山桥,锦屏花桥、八克、平秋、乌坡,天柱坑头、金井、桐落坪、辣子坪等其中漠滨为中型矿床,坑头、金井、辣子坪、花桥、平山桥均达小型矿床砂金矿主要在河浴底洼处除金矿外,区域内还有煤矿、重晶石、锰矿、铅锌矿、石灰石、砂石等到多种矿产(见区域地质图)第三章矿区地质第一节地层岩性矿区出露地层为元古界下江群清水江组地层清水江组():为深灰、青绿色薄层,条带状细砂质和凝灰质绢云母板岩浅灰色层纹或条带状变余细砂岩组合而成,中上部岩层,中细(粉)砂质显著增多,与板岩构成互层,地层中普遍含有黄铁矿和少量毒砂。
黄铁矿、毒砂呈细微粒星点状产于板岩、砂质板岩中该层未见顶,已知厚度大于米第二节构造矿区位于金井背斜北西翼,区内均为单斜岩层,岩层倾向北西,倾角20-40°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北东向的断层即1断层,就其特征简叙如下:断层:位于矿区南东部为金井断层的南延部分,区内长0破碎带宽一破碎带由碎裂岩组成,碎裂岩成分主要为凝灰质板岩和粉砂质板岩,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面,倾角6—570°,断层两盘均为清水江组地层,北西盘岩层倾向北西,倾角20-25°南东盘岩层倾向北西,倾角20-4°5断层:位于矿区北西部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断层破碎带有、、控制,矿区内长000,宽0—100破碎带由石英脉和碎裂岩组成,碎裂岩成份主要为凝灰质板岩和粉砂质板岩破碎带中石英脉发育有不规则小裂隙,裂隙中有少量毒砂、绿泥石等矿物断层破碎带取样分析,金品位为0—0)(X10;为区内含矿断层第四章矿床地质第一节、含金石英脉的形态、产状及规模矿区内共发现层间石英脉条,其中含金石英脉条(、、12、、、、),各含金石英脉特征下:1115192022:1位于矿区北西部,呈脉状产于粉砂质板岩层间裂隙中,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该脉有、、、等工程控制,区内长120,,厚0.2—40.7,0,脉中发育有少量裂隙,裂隙中常见毒砂、绿泥石等矿物,常见自然金,含金1—850)X10,最高品位为X10,是该区主要含金石英脉。
位于矿区北西部,呈脉状产于粉砂质板岩层间裂隙中,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该脉有、、、等工程控制,区内断续长1400,,厚0.4—00.50,,脉中有少量毒砂、绿泥石等矿物,取样分析,金品位0—00X)10-为该区层间含金石英脉岩1位于矿区西部,呈脉状产于凝灰质板岩张裂隙中,倾向°,倾角°该脉有、、、、等工程控制,沿走向长,厚一6脉中发育有少量裂隙,裂隙中常见毒砂、绿泥石等矿物,见自然金,含金一)X1-为该区断裂含金脉岩1:5位于矿区中部,呈脉状产于凝灰质板岩层间裂隙中,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一5该脉有、、等工程控制,区内断续长97,0厚厚0.8一10.0,0脉厚中发育有少量裂隙,裂隙中常见毒砂、绿泥石等矿物,常见自然金,含金一)X1-为该区层间含金石英脉1:9位于矿区南东部,呈脉状产于凝灰质板岩层间裂隙中,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一5该脉有、等工程控制,区内长900,厚厚1.0一10.5,0脉厚中发育有少量裂隙,裂隙中常见毒砂、绿泥石等矿物,常见自然金,含金一)X1,为该区主要含金石英脉2:0位于矿区南东部,在、1之9下18米0,呈脉状产于凝灰质板岩层间裂隙中,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一°。
该脉有和大湾金矿的坑道控制,地表出露长120,0厚厚0.5一20.3,0地厚表含金性不好,主要在400-2米0标0高其含金性较好,金—)X1-为该区主要含金石英脉2:2为隐伏脉,地表不出露,位于在、2之0下24米0,呈脉状产于凝灰质板岩层间裂隙中,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该脉主要由大湾金矿和洋满坡金矿的坑道控制,长,厚一2在米标高其含金性好,金一)X1,为该区主要含金石英脉第二节、矿石矿物组合及其产出特征区内的矿石矿物以自然金为主,自然金多呈片状、细粒状产于石英脉和石英脉两侧围岩蚀变带中,少数以微细粒状产于毒砂、黄铁矿、磁铁矿中;其次有毒砂、黄铁矿、磁铁矿等呈自形-半自形晶产于石英脉和围岩蚀变带中,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次为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石结构为半自形—自形晶结构、压碎结构、压斑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为细脉状、网脉状、团块状、斑点状等第三节、矿体围岩蚀变区内矿体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局部有毒砂化第五章详查工作布署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在采矿权人取得的矿权范围内进行总体工作部署,该矿区于20年已作普查地质工作,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按照从已知到未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多手段并举和研究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部署。
本次详查工作仍追索揭露、、含矿石英脉产状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