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生物学的名词解释.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03013133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72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医学生物学的名词解释1. 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研究有机自然界的多种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能动地改造有机自然界,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2. 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像蛋白质和核酸这样相对分子质量巨大,构造复杂,功能多样的物质称为生物大分子3. 机体(organism):生命物质中多种无机分子、有机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等物质,按照特定的结合方式,形成一种极其复杂,有序而协调一致的生命物质体系即生物体,简称机体4. 寡肽(oligopeptide):10个如下氨基酸分子形成的化合物多肽(polypeptide):相对分子质量低于6000,构成的氨基酸分子数目少于50~100个的化合物二肽(dipeptide):有2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5. 一级构造(primary structure):以肽键为主键、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蛋白质的一级构造6. 二级构造(secondary ~):是肽键上相邻氨基酸残基间重要靠氢键维系的有规律、反复有序的空间构造7. 三级构造(tertiary~):蛋白质分子在二维构造的基本上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的接近球形的空间构造8. 四级构造(quaternary ~):是亚基集结的构造,亚基(subunit)是蛋白质分子质量超过50000且由几条多肽链构成时,每条多肽链均有其独立的三级构造的物质。

      9. 变构(变构调节)(allosteric effect):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10. 变性(denaturation):蛋白质分子受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或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的影响时,空间构造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变化生物活性丧失,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11. DNA的双螺旋构造模型:B-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环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螺旋的方式盘绕成双螺旋磷酸和脱氧核糖位于双螺旋的外侧,形成DNA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两条链的每一对碱基互补的原则以氢键相连12. 核酶(ribozyme):具有酶活性的RNA13. 膜相构造: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本形成的所有构造,涉及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膜、细胞膜、过氧化物酶体及多种小泡14. 非膜相构造:指纤维状、颗粒状或管状的细胞器,如染色质(染色体)、核仁、核糖体、核骨架、核基质、细胞基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和中心体等15. 单位膜(unit membrane):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构造(2×2+3.5=7.5nm)16. 生物膜(biomembrane):真核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统称生物膜。

      17. 间体(mesosome):质膜(细胞膜)内陷折叠形成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特化构造18. 膜脂(membrane lipid):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涉及磷脂、胆固醇及糖脂19. 膜质体(liposome):膜脂分子在水中其游离端能自动封闭形成一种稳定的中间构造20. 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能间接地与生物膜的脂双层结合的蛋白质统称为膜蛋白21.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构造简朴,其核物质缺少双层的核膜包裹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拟核),缺少膜相构造的细胞器,细胞体积较小,没有完整的细胞膜但质膜外有一层由蛋白质和多糖构成的结实的细胞壁22.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即核物质被双层膜包围,将细胞分为核与质两部分,在细胞质中,形成了复杂的内膜系统,构建成多种相对稳定的、具有独立生理功能的细胞器23. 单位膜构造模型(unit membrane structure model):生物膜均呈现清晰的两暗夹一明的三层构造,内外为电子密度深的暗层,中间为电子密度浅的明层24. 液态镶嵌膜模型(fluid mosaic model):保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概念,强调了膜的流动性&膜构造的不对称性,但未合理解释流动的质膜如何保持膜构造的相对完整和稳定性&蛋白质对脂质分子流动性的控制&膜各部分流动的不均匀性。

      25. 脂筏模型(lipid raft model):觉得生物膜上的胆固醇形成有序脂犹如脂筏同样载着执行某些特定功能的膜蛋白26. 整合蛋白(内在蛋白、跨膜蛋白、镶嵌蛋白):其通过非极性氨基酸直接与膜脂双层的疏水区互相作用而嵌入膜内,其多肽链可横穿膜一次或多次27. 外周蛋白(附着蛋白、周边蛋白):常通过静电作用、离子键、氢键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通过与膜内在蛋白亲水部分互相作用间接作用与膜接合,分布在膜的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质28. 脂锚定蛋白(脂连接蛋白):通过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位于脂双层的内外两侧29. 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位于质膜外表面的蛋白质,通过寡糖链间接与脂双层外层上的磷脂酰肌醇分子结合而被锚定在质膜上这样的蛋白质被称为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30. 细胞外被(cell coat)(糖萼):糖类以多种形式连接在膜蛋白或膜脂分子上,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分布在质膜外表面形成细胞外被或糖萼31. 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构造,其中汇集某些特定种类的膜蛋白,大概70nm,是一种动态构造,位于质膜外侧32. 相变;当温度降到某一点时,细胞膜可以从流动的液晶态转变为晶态;当温度上升到某一点时,晶态可以转变为液晶态。

      这种膜脂状态的变化称为相变引起相变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33. 胞质溶胶(cytosol):一层具有高浓度蛋白质的黏稠液体物质,具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具有相称强的抗张强度,对于维持细胞形态、极性及调节膜蛋白分布和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4.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细胞表面的特化称为细胞连接重要功能在于细胞间的机械连接,对细胞间的物质互换起重要作用分为紧密连接、黏合连接(带状桥粒、点状桥粒及半桥粒)、通讯连接35. 紧密连接(tight ~):是两个相邻细胞的质膜紧靠在一起,中间没有空隙,黏着牢固,细胞不易分开,起封闭作用可避免大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隙中自由穿行,有助于细胞对物质的选择性吸取,多见于上皮细胞之间36. 锚定连接(anchoring ~):相邻细胞形成纽扣状构造,将两个细胞铆接在一起,连接处约有25nm的间隙重要存在那些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组织,如皮肤、口腔、食管等处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间37. 黏着连接(adhering~):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桥粒连接: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38. 桥粒(desmosome):存在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桥粒连接;半桥粒(hemidesmosome):存在于上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桥粒连接39.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构造。

      40. 被动运送: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转,不耗能涉及:41. 简朴扩散:脂溶性物质,非极性的小分子物质和某些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较高的一侧直接穿过膜的脂质双分子向浓度较低的一侧运转42. 离子通道扩散:指极性很强的水化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异离子通道蛋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转运43.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顺浓度梯度方向的跨膜转运44. 胞吞作用(endocytosis):质膜内陷将外来的大分子和颗粒物质包围,形成小泡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涉及:45.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细胞摄取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大分子复合体的过程吞噬体(phagosome)/吞噬泡(phagocytic vesicle):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或颗粒时,被摄入物质一方面附着于细胞表面,被一小部分质膜包围并逐渐向内凹陷,然后脱离细胞膜形成吞噬体或吞噬泡46.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摄取液体和溶质的过程形成的囊泡称为胞饮体(pinosome)或胞饮小泡(pinocytic vesicle)47.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通过受体与配体结合而引起的胞吞作用,是一种特异、高效的摄取细胞外大分子的方式。

      48. 膜受体: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膜内在蛋白质,能有选择性的辨认外来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映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的物质由辨认、转换、效应部位构成49. 受体:是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映的蛋白质;配体:、能与受体结合的物质称为信号分子或配体50. 细胞辨认:细胞间通过表面黏附分子专一性地互相辨认和鉴别51. 膜抗原:细胞表面抗原多为镶嵌在质膜中糖蛋白或糖脂,具有特定的抗原性52.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去可以辨别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53. 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中进一步分化出许多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和能行使特定生理功能的物质54.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位于细胞膜内,在构造和功能以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相构造的总称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构造,涉及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膜以及细胞质内的膜性运转小泡55. 微粒体(microsome):运用离心法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来的ER碎片56. 糙面内质网(RER)/颗粒内质网(GER):在膜表面有核糖体附着的ER,与核膜相连57. 光面内质网(SER)/无面内质网(AER):在膜表面无核糖体附着的ER58. 分子伴侣:可以协助多肽对的折叠与装配的蛋白质59. 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细胞中的特化的SER60. 溶酶体: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囊泡小体61. 前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运送小泡与细胞胞吞作用形成的胞内融合62. 初级溶酶体:是刚由背面高尔基体网出芽形成的其内具有酸性水解酶但无作用底物的溶酶体63. 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的溶酶体64. 自噬体(autophagosome):内质网膜将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包裹起来形成自噬体65. 终末溶酶体/残存体:自噬溶酶体与异噬溶酶体达到末期阶段,由于酸性水解酶的活力下降,致使某些底物不能彻底消化分解而留在溶酶体内,这样具有残存底物的溶酶体叫终末溶酶体或残存体66. 自噬作用(autophagy):溶酶体对细胞内衰老、病变的细胞器及破损的细胞器碎片进行消化分解。

      67. 异噬作用(heterophagy):异噬性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将吞噬体或胞饮小泡内所含的外源性有机大分子物质消化分解成可溶性小分子,被溶酶体膜上的转运蛋白泵入细胞质基质中,作为营养成分重新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68. 嵴: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内间隙叫嵴内腔(内室)69. 基粒:ATP酶复合体,由头、柄、基片构成70. 细胞氧化(cellular oxidation)(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内的供能物质在酶的催化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步释放能量的过程71. 糖酵解(glycolysis):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72. 递电子体:传递电子的酶或辅酶;递氢体:传递H的酶或辅酶73. 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和外层核膜表面的核糖体;游离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74. 多核糖体(polyribosome):几种甚至几十个核糖体由mRNA串联在一起,形成具有合成蛋白质特殊功能的聚合体75.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质中存在由蛋白纤维构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