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成长主题.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洪易
  • 文档编号:41746805
  • 上传时间:2018-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成长是美国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其中马克.吐温的著名小说《哈克贝利.费恩 历险记》的出版标志着美国成长小说的成熟本文将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原型,哈克成长 的引路人与旅途中的伙伴,以及自然神灵的引导等方面来分析哈克的成长 关键词:成长;小说原型;引路人;伙伴;自然;神灵 成长作为一种文学主题,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有悠久的创作传统 一、成长的定义 成长小说来源于德国,英文中指教育小说韦伯词典这样定义成长小说:它是针对主人公 受教育和自身发展变化的小说成长这一文学主题,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 位,也具有身份悠久的创作传统作为西方文学传统来源之一的《圣经》中就有着成长文 学的渊源 成长小说限制在主人公对成人世界从无知到知之的叙事,是叙述人物成长过程为主题的小 说,常通过其中人物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在经历过程中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 熟的过程成长小说的主人公是动态人物,具有亲历性,一般有一个基本模式,也就是“天 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的过程,主人公在经历 了人生的磨难之后,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 二、美国的成长小说: 成长是美国文学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它重视的是美国这个民族的集体经验和国民性。

      由 于每个时代都有困扰年轻人成长的不同主题,成长小说在美国经久不衰在美国,第一位 关注青年人成长问题,并通过小说成功予以表现的作家是霍桑,他的《年轻的布朗先生》, 《红字》都是优秀的成长小说另外一位重要作家赫曼.麦尔维尔的《白鲸》也对美国成长 小说贡献很大 19 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迅势发展,给青少年成长带来很多新问题,这又为 美国成长小说提供了新鲜而又生动的素材,促进了美国成长小说的繁荣清教主义和西进 运动后,乡村生活的枯燥和黑奴问题又成为美国成长小说不可回避的问题马克吐温举世 闻名的两部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成长小说 的成熟从南北战争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社会处于上升时期这一时期成长小 说的主流是乐观和自信的天真,真是美国成长小说繁荣时代的基本特征二战后,年轻 的一代失去了生活的坐标,由于社会道德的缺失和混乱,青少年成长遭遇了普遍困境,年 轻人对现实社会和文明开始质疑,悲观 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成长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 哈克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富于正义感和叛逆精神的儿童形 象。

      他和黑人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哈克善良的天性和自然的 正义感使他对吉姆产生同情和友爱,一路上,他们经历了种种考验和危险,在经历的过程 中不断成长,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帮助吉姆获得自由 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 中,亚当和夏娃过着无忧无虑,天真无知的生活他们代表了人类的童年后来撒旦诱惑 夏娃偷吃禁果,夏娃听从了夏娃的心理反映了青少年成长的共同心理,希望更多地了解 世界,希望变得更加聪明他们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会经不住诱惑,敢于违背上帝的禁 令,冒险偷吃禁果违背上帝就是反叛权威和长者偷吃禁果后的亚当和夏娃获得了智慧, 但也受到了惩罚,需要独立生存,经历磨难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有做过父母 不赞同,禁止的事情这意味着他们在尝试自己的独立能力,体验自主行为的刺激和冒险 夏娃亚当的故事还反映了人类注定要追求知识,不会因为知识的后果和知识的烦恼而放弃 求知的努力哈克也是一个反抗权威,即可爱又淘气的孩子但他内心善良,质朴他渴望自由自在, 不受约束,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寡妇道格拉斯认我做干儿子,她说要教我学 学规矩,可是只要想想这寡妇为人处事有多古板,多正经,就能明白一天到晚呆在她屋里 是多么受罪,所以到了我再也受不了的时候,我就溜啦。

      在第四章中,哈克一晃眼混了三 四个月过去,几乎天天上学,也会识字,念书和写字了 但他仍然看不上数学刚开始恨学校,后来慢慢习惯,烦了就逃学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 哈克具有典型的“美国男孩”特征;首先是对“文明”的拒绝,渴望自由自在,不受规矩的约 束,二是不满足现时的生活和环境,渴望某种形式的逃离和探险;三是实用主义原则,按 照自然的正义法则和利益原则,怎么实用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他的举止都是本身本能反应 和享乐原则,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充满了好奇这种好奇也更激发他对探险的兴趣,也正是 之后的密西西比河的游历促进了他的成长 在成长小说中,成长的引路人也是美国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构件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 受到一些人的影响,这些人从正反两方面影响丰富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认识 在小说中,成为哈克的旅途伙伴和引路人的是黑人吉姆成年黑人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能 够成为白人少年最佳的伙伴由于黑人和儿童都是等级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受 到某些相同的待遇,能产生相似的感受因此他们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儿童相处其次,黑 人一方面是能干的成年人,可以帮助儿童学会生存,另一方面他们受到的教育有限,容易 与少年儿童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感,之间能够互相同情和理解。

      吉姆为人忠厚,乐于助人, 富有同情心,虽然不如哈克聪明机灵,但他对哈克诚心诚意的关怀,使哈克懂得了什么叫 友情和忠诚而且在哈克与吉姆的相处过程中,哈克的自我矛盾,从想揭发吉姆到最后助 他逃亡,完成了成长的过程 哈克和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中间遇上了大雾,他们两个各自经历了一番凶险当哈 克重新找到吉姆的时候,他向吉姆开玩笑说一切都是梦,并没有发生什么当吉姆把事情 都想清楚的时候,生了气,说“我因为拼命地划木排,又拼命地大声喊你,差点都要累死了 在我困得打瞌睡的时候,谁想把你给丢了,心都要碎了,所以也就顾不得自己和木排会不 会出事,就那么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看到你平平安安地回来了,我的眼泪都要掉下 来了我心里说不出的感激,恨不得跪下来亲你的脚可是啊,你心里想的只是怎样编一 个谎来糊弄老吉姆那边一堆残枝败叶是垃圾……哈克认识到自己的错,恨不得去亲亲他的 脚求他收回他说的那些话,后来还是鼓起勇气向一个黑人低头了,而且从来没有后悔过 调皮的哈克喜欢捉弄吉姆,这次的捉弄却伤害了吉姆的自尊心黑人吉姆用自己的真诚, 善良热情和对哈克的牵挂和担心感动了哈克,使哈克认识到自己戏弄朋友是卑鄙的行为, 并向吉姆认了错。

      一个白人向黑人认错,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哈克的 道德成长,也反映了哈克对世俗观念的挑战学会独立生活只是成长的部分意义,学会和 人共同生活和发展,才是人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平等的心态是建立互相学习的基础, 也有利于他们真心欣赏对方的优点,从对方身上学习自己缺乏的素质 在第16 章中,在吉姆觉得自己即将获得自由的时候,哈克的内心矛盾十分激烈吉姆说他 如果到了自由州就要攒钱买回妻子和孩子,如果买不回来就偷回来哈克觉得很难过,他 觉得黑人就是给一寸,进一尺他开始自责,觉得是自己帮助吉姆逃走的他决定一看到 灯光就划到岸上去告发他但看到吉姆高兴并认为他的自由都是哈克的功劳,都是哈克做 的好事,并说哈克是吉姆最要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朋友时,他就整个泄气了他的良心告 诉他不能出卖朋友,于是决定不再为这个问题劳神,怎么方便怎么做 后来哈克和吉姆遇到了“年轻的公爵”和“老国王”两个骗子,他们教哈克和吉姆到各城市去 传教骗钱,或是耍宝,愚弄乡民以骗取他们的金钱,或是遇到有人死亡便到他家中诈骗钱 财,这两个骗子对哈克和吉姆无所不用其极哈克在经历和磨难中不断了解社会,不断成长 在经过与吉姆同行的日日夜夜,哈克终于认同了吉姆,决心帮助他获得自由,并且拿起了 告发信说下地狱就下地狱吧,随后一下子把信扯掉了。

      吉姆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他采 取了出逃的对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算是力所能及的反抗了吉姆还是一个富有同 情心和牺牲精神的人,在大河上漂流时,他处处照顾哈克,尽可能不让孩子受惊受苦,当 汤姆中弹受伤时他不顾自己的安危,留在危险区域协助医生救护孩子通过吉姆一系列高 尚热诚行为的描绘,我们看出,黑人在人格上不仅不比白人差,甚至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 白人而哈克在与吉姆的共处中终于悟出了这个道理,健全的心灵即民主理想与畸形的意 识即种族偏见发生了冲突,畸形的意识吃了败仗,哈克也由此获得了成长 美国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传统,也是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大自然中寻求自然神灵的引 导没有玷污的大自然---这是神圣的男性必不可少的环境影响哈克成长的是密西西比河- --这条象征自然和原始淳朴的圣河,哈克在它的怀抱里沐浴着自然神灵的洗礼哈克和吉 姆畅游在静静流淌的密西西比河上---在这里,水的流动完善了整个意象,使孤独的美国之 梦得以漂浮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伟大的作品是被公认的美国经典成长小说,为我们研究成长 小说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Bildungsroman”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New York:Random House,1996. [2]疏荐.从哈克贝利·芬到霍顿看美国成长小说的发展.安徽文学,2009 年第10 期. [3]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5月第一版. [4]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年12 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