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国家级审定标准.docx
4页农作物品种-棉花审定标准(国家级)2017年1基本条件1.1抗病性每年区域试验,枯萎病接种鉴定病指≤20,黄萎病接种鉴定病指≤35或鉴定结果为耐病及以上1.2早熟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霜前花率≥85.0%,特殊年份与对照相当1.3抗虫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每年区域试验抗虫株率≥90.0%,室内鉴定结果为抗及以上2分类条件根据GB/T 20392-2006《HVI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和ASTM D5866-12《HVI棉纤维棉结测试标准方法》检测的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和纤维细度五项指标的综合表现,将棉花品种分为Ⅰ型品种、Ⅱ型品种、Ⅲ型品种三种主要类型Ⅰ型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mm、断裂比强度≥32cN/tex、马克隆值3.7~4.2、整齐度指数≥83%;较低年份上半部平均长度≥30mm、断裂比强度≥31cN/tex、马克隆值3.5~4.6的品种Ⅱ型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mm,断裂比强度≥30cN/tex,马克隆值3.5~5.0、整齐度指数≥83%;较低年份上半部平均长度≥28mm,断裂比强度≥29cN/tex,马克隆值3.5~5.1。
Ⅲ型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7mm,断裂比强度≥28cN/tex,马克隆值3.5~5.5、整齐度指数≥83%;较低年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7mm,断裂比强度≥27cN/tex,马克隆值3.5~5.6的品种2.1Ⅱ型常规棉品种对照为Ⅱ型常规棉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皮棉产量不低于对照品种;生产试验皮棉产量不低于对照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不低于对照品种的试验点比例≥50%对照为Ⅱ型杂交棉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减产≤5.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皮棉产量减产≤8.0%;生产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减产≤8.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减产≤8.0%的试验点比例≥50%2.2Ⅱ型杂交棉品种对照为Ⅱ型常规棉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皮棉产量增产≥3.0%;生产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增产≥3.0%的试验点比例≥50%对照为Ⅱ型杂交棉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皮棉产量不低于对照品种;生产试验皮棉产量不低于对照品种。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不低于对照品种的试验点比例≥50%2.3Ⅲ型常规棉品种对照为Ⅱ型常规棉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8.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皮棉产量增产≥5.0%;生产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增产≥5.0%的试验点比例≥50%对照为Ⅱ型杂交棉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皮棉产量减产≤3.0%;生产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减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减产≤3.0%试验点比例≥50%2.4Ⅲ型杂交棉品种对照为Ⅱ型常规棉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皮棉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皮棉产量增产≥7.0%;生产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7.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增产≥7.0%的试验点比例≥50%对照为Ⅱ型杂交棉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8.0%,且区域试验较低年份皮棉产量增产≥5.0%;生产试验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皮棉产量增产≥5.0%的试验点比例≥50%2.5优质专用品种品质突出:纤维品质属于Ⅰ型品种。
抗病性突出:枯萎病病指≤5.0、黄萎病病指≤20.0,且纤维品质达到Ⅲ型及以上的品种适合机械采收品种:株型比较紧凑,抗倒伏,第一果枝始节高度20厘米以上,株高85cm左右;霜前花率90%以上;含絮力适度,吐絮比较集中,对脱叶剂敏感,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达到Ⅱ型及以上2.6特殊类型品种彩色棉(除白色):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纤维细度、马克隆值等品质指标基本符合Ⅲ型品种要求海岛棉:纤维长度≥35mm、断裂比强度≥36cN/tex、马克隆值3.7—4.2短季棉:生育期<110天,品质不低于Ⅱ型品种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