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关名胜古迹的古诗赏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248441
  • 上传时间:2017-08-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 年~846 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文章主旨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名句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前用拟人的手法渲染,后用人的感受来衬托,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黄鹤楼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文章主旨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

      名句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由神话传说回到了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楼,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这样空茫的境界不免又使仕途坎坷的诗人产生人世彷徨的无限惆怅诗人在这里突破了格律的限制,没有苛求对仗工整,但读起来,显得自然流动以深寓了岁月不再返,古人不可见之遗憾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诗人笔下道出了“人去楼空” ,唯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的景象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文章主旨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

      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名句赏析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 ,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 ,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 ,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