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九上语文复习(九上1-3单元).doc
13页注:务必边看书,边复习,否则事倍功半!!! 带“★”的要能背出来第一单元《鼎湖山听泉》 ★作者: 1. 山泉与人本来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作者在第2段将山泉比作了爱女,山泉和爱女有何共同之处?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喜爱之情2.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明确:比喻;在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承上启下3. ★第3段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如何理解?明确:古老的鼎湖山,因山泉的活泼,焕发了青春的气息4. ★鼎湖山和泉的关系?明确:泉是鼎湖山的灵魂;鼎湖山的“绿”和泉水的关系?:“泉滋润着绿,绿涵养着泉”5. ★文中写补山亭内的一副楹联的内容有何作用?明确:上联印证了登山感受:“使进山之人……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下联开启下文,引出对鼎湖山树木的描写,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6. ★“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这样说算不算自相矛盾?为什么?明确:因为山高林密,所以泉影越不可寻;因为山越高,山势起伏越大,所以泉声越发动听7. ★P4第一行“怅惘间……”中“怅惘”的含义,作者为何会怅惘?明确:“怅惘”在这里是“陶醉迷惘”的意思——为满山的绿意、悦耳的泉声而陶醉;为只闻泉声,不见泉影而迷惘。
8. ★作者把钟声和泉声相互应答写成老人呼唤忘返的孩子,有何作用?明确:衬托出山泉的青春活力9. ★课文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而是写到了庆云寺、树木和鼎湖山的变化有何作用?明确:因为庆云寺是听泉的地点,而树木又能体现“泉的”润物之功效,这是宕开一笔,为下文写听泉蓄势,9.课文第8段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明确:1多层次的悦耳的泉声2听泉而得得人生感悟3赞美山泉10.★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滋味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1泉声层次丰富,悦耳动听;2泉声让人获得人生感悟,3泉声能净化人的心灵11.★文章写泉声的层次为什么选择提琴、弹拨、倍司、铜管这几种乐器来作比喻?为什么先写喻体,后来才道出本体?明确:这些乐器和下文的“交响乐”想照应;符合当时听泉的过程:先听—再辨—再想象出具体的泉水的情形,所以先喻体,再本体12.★文中“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这交响乐“奇妙”在何处?明确:大自然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或作者的心);“奇妙在何处”可以参考12题答案!13.★作者听泉的过程也是一个什么过程?明确:心灵净化的过程(还要能画出表现作者心灵之旅的句子)14.★“山不在名,有泉则灵”仿写了哪一位诗人的哪一篇诗文中的句子?有何作用?明确:刘禹锡的《陋室铭》,引出下文对泉水的赞美,突出泉是鼎湖山的灵魂。
15.★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明确:因为它能“孕育生机,滋润万物”(书本原句);还能给人以启迪16.作者由听泉悟出了哪些人生哲理? 明确:“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等17、★“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这句话如何理解?句中的“主旋律”又指什么?明确:表明作者感受到了生命在经历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以后,所产生的强大的力量句中的“主旋律”指“生命”18、★为何作者听泉内容能够听出这么丰富的内容?明确:因为作者热爱大自然,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19、★“课后练习三”中的1和3小题也要看熟!《林中小溪》 ★作者: 1.为什么说从森林中的小溪可以了解森林的心灵? 明确:因为小溪具有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赋予森林生命与活力2.★7、8小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森林中的花草树木和小甲虫?明确:突出环境的生机和美丽,令人留恋,从而反衬小溪的目标坚定,勇往直前。
3.★“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还有“白杨云杉的种子”,还有被困的“小狗鱼”等这些事物、景状,结合课文第15-21段,谈谈你对这些句话的理解明确:这些景物都是“平庸生活”的象征,反衬了小溪的激荡奔腾4.★作者在第31段中把密林里空地的小生物写得灵动可爱,目的是什么?明确:突出小溪的流淌给森林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课文第32段中“‘早晚’这一信念”具体指什么?“早晚”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明确:指‘“早晚要流入大洋”这一信念;反复出现,体现了小溪的目标坚定6.★课文第32段结尾句:“终于明白:……”,写溪水由分到合的过程预示了什么?明确:只要目标坚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就都能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 7.★理解“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明确:说明作者摆脱了孤独感和失望情绪,融入了社会,感到了幸福和温暖8.★分析小溪的形象明确:目标坚定,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有冲决一切的力量9.★小溪奔流不息,到达大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明确:如“坚定的目标,是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如“不畏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敢与困难作斗争,这样的人生才精彩”10.★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明确:详见课后练习一(必看)11、文中著者所表露的情感。
明确:融入自然,亲和自然12、★要重点理解文章13和17小节中蕴涵的人生哲理!!!!13.★《林中小溪》第9节,你是怎样理解小溪在流经途中“彼此呼唤”?明确:表明对障碍的蔑视,和互相的团结《画山绣水》 作者: 1. 文中哪一个词语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点?2. 品味课文第2段第2—4句,分析这3句话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3. 课文第3段第2句中“有点东西”指的是什么?4. 联系全文,体会课文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承上启下)5、课文第5段“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在文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6、这4、5两段文字描绘了两幅优美的画面,请你各用5个字加以概括7、本文在写景的同时还借助船家之口讲传说,而且很多故事还带有阶级斗争的色彩,这种写法你如何评价?这样写作者有何用意? 明确:这种写法不错①既紧扣了桂林山水的总特征“凝结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想象”②让人在赏景中受到教育作者这样写,意在让读者牢记旧社会的苦难,从而珍惜现在,创造美好未来8.写出含有“山”或“水”的古诗文名句,不少于2条专题 气象物候(要能注意到说明文的语言:有的生动;有的平实!)《看云识天气》1、★写出课外和天气物候有关系的谚语,不少于3句“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要能背出来!)2、★说说看云识天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现实意义。
明确:有现实意义因为①这是一种可靠的经验②它简便易学③对安排农事、出行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自然的语言》1. ★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明确: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从主到次的顺序)2.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花开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如何理解上文所举两例中的物候现象明确:说明决定物候的因素还有“经度因素”——靠海近,春天就来得晚,靠海远,春天就来的早3. ★通过古诗,认识我国南方梅雨现象p47页的练习二)明确:我国的梅雨期是由南往北推进的《古代诗词中的物候》1.举例说明古诗中的“物候因素”明确:如“五月天山雪……”——“纬度因素”和“高下因素”;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下因素”2.说出《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物候现象:明确: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水变暖了,植物萌发了,河豚逆流而上了等等!★3、(南宁市2007-11-12中考题)选择下面的诗句作分析,联系“气象物候”专题内容,指出它写的是哪一种物候现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明确:1大林寺地势高开花迟,这是有关于“高下因素”;2天山到了五月份还没有花,这是因为“高下因素”和“纬度因素”决定的!★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物候现象?明确:第一句: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而且它的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天一到,草又萌发了第二句:花木“抽青”,是春天到来的标志第二单元★《故乡》 作者: 选自: ;主要的写作手法:对比★人物描写手法有哪些: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 “我”回故乡,见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乡?明确:萧索,破败有何作用?明确:渲染气氛,衬托“我”内心的悲凉2. ★理解第4节中“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明确:眼前故乡的衰败景象,粉碎了“我”记忆中美好故乡的影像,“本也如此”是一种自我解嘲、自我安慰3. 概括少年闰土(活泼、健康、机智、勇敢,无等级观念,是个“小英雄”)和中年闰土(贫困、潦倒、饱经风霜、精神麻木、等级观念强,像个“木偶人”)的形象,★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明确:①残酷的剥削和压迫②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4. 概括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和二十年后的杨二嫂的形象(略),★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明确: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下城镇市民也日益破产)5. 课文第59段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欢喜”(因为见到了儿时好友)的是什么?感到“凄凉”(想到自己凄苦的处境)的又是什么?6. ★闰土叫我“老爷”说明什么?:说明他受到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7. 课文第61段中“可悲的厚障壁”指什么?明确: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隔膜9.★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闰土深受封建等级制度的毒害?明确:喊我“老爷”;叫水生磕头等10.★在“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的时候,“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真的对故乡不留恋吗?有不留恋,因为故乡衰败;人民生活困苦、精神萎靡;尤其人与人之间还有着隔膜;但最终还是留恋的,有着深厚感情的,因为他对故乡的未来还是充满美好的希望的11.课文第84 段中“看不见的高墙”指什么?明确:“人与人之间的隔膜”12.★为什么原本十分清晰的小英雄的形象,在“我”离故乡时“却忽地模糊了”?明确:因为现在的闰土,贫苦、麻木,受等级观念的束缚,与我有着隔膜,原有的“小英雄”形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13.★课文第86段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有何含义?明确:路既指离乡之路,又暗指人生道路14.★为什么作者要写“我们的后辈”(宏儿正在想念水生)?明确:因为在他们身上作者寄托着对新生活的希望15.★理解课文第86段中三个“辛苦”分别指什么人,及各自的含义明确:我的辛苦——劳碌、四处奔波;闰土的辛苦——贫困艰辛、精神萎靡;杨二嫂的辛苦——处心积虑、挖空心思16.★课文中写的“新的生活”指什么样的生活?明确: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自由幸福的生活17.★为什么“我想到希望”会“忽然害怕起来了”?明确:写出了我既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同时又对它能否实现不免迷惘的心理18.★课文第87段中“我自己手制的偶像”指什么?明确:就是希望下一代能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