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71032984
  • 上传时间:2022-03-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4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观】 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这场由知识女性发起的意识形态的战争,波及到了政治、文化、文学等社会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更推动了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的发展翻译研究者从中找到了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似点,认为翻译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开始质疑暗含男性中心论的译论由此,女性主义翻译观应运而生 一、女性主义与翻译 两千多年来,翻译领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性别隐喻,如,把翻译比作“不忠的美人”翻译被置于与女性相同的地位原作对于再生产的译本所具有的等级上的权威与阳性和阴性的意象连接在了一起:原作被视为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而译本则是低弱的派生女性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认为,翻译处于这种弱势地位是长期受父权压制的结果父权中心制统治下的翻译研究移植了社会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使翻译这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也被视为从属、派生的部分,进而被女性化和边缘化女性与翻译在共同的历史境遇上找到了相似点和类比的基础,从而引发了两者相互结合的可能(徐翠波,2011,p.60) 二、理论主张 女性主义和翻译都是对语言的一种批判性理解,当二者结合起来时,便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的视角,它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其主要观点包括: (1)对传统翻译理论标准“忠实”的颠覆,强调叛逆 中外传统翻译理论一直把“忠实”视为翻译的根本准则之一传统翻译理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就是“信”或“忠实”,译文必须忠实于原作,以原作/作者为中心,强调译文/译者对原作/作者的绝对忠实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坚决反对这一观点,她们认为,语言中充满了性别歧视,“忠实”通常意味着剥夺女性的话语权(马丽娜, 2012, p.127) 因此,在翻译中,她们要“妇弄”(woman handling)文本,对文本从女性视角、以女性的方法进行操纵,大胆自己的理论宗旨 (2)重新界定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译者主体性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作者/原作-译者/译文”的两元对立模式,提倡原作-译文的共生共荣这首先表现在翻译延伸了原作的生命,使得它得以在另一个语言文化空间中面对新的读者群体也就是本雅明所说的译文是原作的后续的生命 (afterlife),译文为原作开启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提出“性别译者”(feminist translator)的概念,首先肯定了译者性别差异所导致的对原文文本意义阐释过程中的不同,从而丰富了原文文本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译者的主体性并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

      长久以来,传统翻译理论以“忠实”和“等值”为基础,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译文一直被认为是原作的附庸,译著仅仅是派生的和非创造性的活动,把译者的主体性化为零,是原作之镜但女性主义者从译者的性别角色入手,重新界定了译文与原作的关系,突显了译者的主体性 (3)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除了理论上的贡献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们进行了大量丰富的翻译实践,以消除翻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对《圣经》作女性主义及两性兼容的语言( inclusive-language) 的阐释引发了争论,不仅让人们注意到性别化语言带来的冲突性的含义,而且也加强了对人们对翻译作为内容丰富的阐释活动的理解她们宣称,在翻译过程中要用各种翻译策略彰显女性在文本中的地位,让女性的声音在语言中“可见”在翻译的实践中,很多女性主义译者大胆采用新词、新拼法、新语法结构,以及运用一些文字游戏,目的在于超越男权语言的成规,为女性话语开辟新空间 总之,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肩负着为自己与翻译正名的双重历史任务,她们为此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奋斗,并在翻译的手法上提倡干预性的翻译策略弗洛图( Louis von Flotow,1997)提出了女性主义译者常用的三种干涉文本的翻译策略,即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和脚注 (prefacing footnoting)和劫持 (hijacking)。

      (a)增补(supplementing) 增补策略是指以这对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予以平衡的创造性行为,等同于一些理论家所说的补偿(compensation)译者基于自己的立场在增补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创造性改写如“HuMan”中用大写的“M”指示原文隐含的男性中心主义等这种翻译方法体现了女性译者对原文文本的有意识的干预 (b) 加写前言和脚注 (prefacing footnoting) 前言与脚注是指对翻译过程的描述,以突出女性译者翻译的差异性这一策略已经成为女性主义翻译中的常规,用以解释原文的背景,意图以及自己的翻译策略这些说明和记录无疑是为了凸显译者让人们关注她们的女人身份——或者更明确的说,女性主义者的身份——方式,为的是解释她们在翻译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也是为了阐明那些为了想象的或者政治的目的而利用语法性别资源的文本 (c)劫持策略(hijacking) 劫持策略是指女性译者基于自己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爱好对原本不属于女性主义的观点进行带有女性主义倾向的操纵(郑钰洁,2011,p.155) 三、对译者风格的影响 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具体体现为译者选择题材的口味、所遵循的翻译标准、使用的翻译方法和译文语言运用的技巧等特点的综合。

      译者风格由他们的世界观、创作天资和艺术偏好决定,并在翻译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周颖, 2004, p.67) 首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影响下的译者乐于搜集女性作家和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并把它们介绍到自己代表的语言文化中女性主义译者往往通过创作新词来颠覆男性的叙述方式与此同时,在女性主义作家的作品中,语言成了表达政治目的的工具她们通过对词语的中性化和减性化使用来创作文章女性主义译者希望通过翻译这样的作品来使女性主义特色得到体现 其次,女性主义翻译在实践上极力提倡译者的干预性( interventionist),要求对译文进行女性主义的创造在三种女性主义译者常用的翻译策略中,“增补”是为了弥补语言间的差异,在补偿过程中,译者创造性地改写文本以体现其女性主义角色劫持”是表示女性主义译者对翻译文本中不符合女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改写或挪用加写前言和脚注”则是女性主义译者常用的用来解释原作主旨、自己的选材目的和使用的翻译观等目的的方式 第三,女性主义翻译对话语性别 (grammatical gender)提出质疑和批评,提出语言“性别中性”的观点,并重建女性主义词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了女性主义译者的风格。

      此外,女性主义译者不满足中性化词语的使用,还创造了一些阴性词来使用,如"translatress" (女性译者)张静,2007,p.72-73) 四、贡献及局限性 女性主义自引人翻译理论以来,不断拓宽翻译研究的视域女性主义对差异的解释成功地解构了原作和男性的霸权地位,为人们反思传统译论中翻译的等值、文化差异、译者的主体性以及语言的本质等问题找到了新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女性主义流派众多,观点过于激进,并且把颠覆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译论作为终极目的,把非理性作为理性,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过于强调翻译中对语言的“操纵”和译者的“干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歪曲了翻译活动的本质,也就不可避免地为各种各样的批评留下了口实张景华, 2004, p.23-2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